五年择校路,十载育儿情 --------从幼升小到小升初的漫长回忆(25)
(2014-10-11 05:15:08)
标签:
育儿奥数集训早培小升初 |
分类: 教育 |
第二十四章
1,关于数学学习最需要培养的素质
学数学最需培养的素质是什么?计算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还是其他?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学好数学第一要义是数感(广义的数感也包括图形的感觉等),就像学英语需要语感一样。设想在一场高端比赛中,题量很大,题目难度很高,时间很短。此时逻辑思维能否起到充分作用?是否有一样东西是在逻辑之前起作用的?那就是数感。逻辑在没有正确方向指引的情况下,是难以发挥最大效力的。我们在拿过一道陌生又复杂的题目时,对题目的第一印象及整体感觉是很重要的,解题经验丰富的人,会有一种敏锐的灵感闪过,虽然不是很确定的东西,虽然可能是发散的思路,但这种直觉性的东西是很宝贵的,它可以指引逻辑向正确的方向起作用,从而最终破解这道难题。然而数感是哪里来的呢?我们承认有天生的因素,因为并非每个人都适合走数学竞赛这条路;但更重要的是要靠后天大量的做题,练习,反思与总结而使自己所沉淀下来的东西,是需要厚积而薄发的。只有具备了较强的数感,数学学习才能像有源头的活水,数学水平才能快速提高,这实际上是一个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的过程。
这种数感绝不是凭空获得的,而是要通过做大量的练习所积累起来的,而且要把题目学活,从多个角度去审视每一道题目,争取把每一道题挖深,获取其思想内涵。
二、关于是否应大量做题
前已述及,数感培养在数学学习中起关键作用,数感的养成与大量做题密不可分,但是我在这里需要纠正一个认识误区,即大量做题就是面面俱到,大海捞针,见题就做,做大量毫无关系的题,而且认为就该大量做难题。其实这样做不但对于提升自身水准无益,而且会丧失自己的思维主线,甚至丧失学习信心。
我所认同的大量做题,应该包含如下两个要点:一是选题要精;二是同一道经典题需要在不同时间点重复做几次。
对于第二条,也许有人会认为是在做重复劳动,但实际上这对于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感觉的养成至关重要。因为一道题,特别是一道难题,在第一次做或者听老师讲的时候,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不可能理解100%,要明确听懂和会做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即便听懂了也会做了,但也不能保证在考试中见到同类型的题能一下子做出来,更不用提变式题及多个知识和方法的综合题了。其实一道难题,对于小学生来说,第一次听后能理解到70%就不错了,若之后不再重复这道题了,没准一段时间后就全忘了。考试时最遗憾的事不是见到一道完全陌生的题目而不会做,而是见到一道做过或听过的题目仍然做不出来,这不仅是一道题不会做的问题,而且会影响考试时的情绪,进而影响其他题目的得分。由于第一次无法百分之百的吃透一道题目,因此我们需要“反刍”,要再亲自动手做做这道题,注意:你第二次做的时候,与第一次的感受一定是不一样的,因为你在进步!第二次做完以后,或许就能理解到80%,第三次做完,或许就能理解到90%…,直到某一次做完后,或许就能彻底吃透这道题了。这时候,你自己就可以改造题目条件编出许多变式题,可以挖掘并总结出该题目的“内核”,以至于在考试时,只要遇到一道题哪怕与你之前做透的这道题有半点联系,你就可以把那道题的思想方法迁移过来,解决掉这道“新题”。其实考试时,再难再新的题,都可以转化成我们熟悉的题,转化成一个个基本的数学模型,这种功夫不是被动听讲获得的,一个好的老师能提供给你一个精准的知识和思维框架、一整套经典而又富于逻辑性的习题体系和解题方法,但是不能赋予你数感和你自身对数学思想的悟性,这些一定要靠你自己大量做题而获得的!
三、关于思维定式
面来谈谈思维定势。一提到思维定势,人们总认为它是不好的。这其实是许多人的一种通病,要否定一个东西,就将其贬的一文不值。其实客观的看,一个人在学习的某个阶段,是需要思维定势的。
在学习数学的层次上,我们把人分成三类:普通、优秀和卓越。
当一个人从普通向优秀迈进时,必须培养思维定势。就像一个想成为武林高手的人开始练剑的时候,必须牢记剑招,而且要用熟,遵循一个套路,因为这个套路是经前人验证过的最有效率的出招方式。但是,当他成为一个初级或中级武林高手的时候,想要由优秀向卓越迈进的时候,就必须要勇于打破思维定势,也就是所谓的不按常理出牌,因为大家都走的一条老路,绝对成就不了顶级的人才,跟在别人后面走,成绩再好也最多是亚军!看过武侠《倚天屠龙记》的朋友们都知道,张无忌在由一个不懂武功的小孩子成长为一个武林高手的时候,他先后习得九阳神功和乾坤大挪移,这些都是具体招式上的东西,当他成为明教教主,看似天下无敌的时候,却遇到了瓶颈。此时,恰好他的太师傅张三丰闭关研究了一套太极拳,张三丰要对张无忌传授太极拳的时候,是这样说的:要掌握太极的要领,就得忘掉你以前所学的所有武功招式。乍一想似乎觉得不可思议,但实际上,一套非常纯熟的招式对于初级武林高手的确是必要的,但它也会束缚水平已经很高的人,要想达到更高境界,必须突破前有的高度。一个真正的用剑高手是不依赖剑的,这就是所谓的“剑在心中”。一条树枝、甚至自己的拳脚,都可锋利如剑,唯有不按招式出牌,敌手才无破解方法。一个解题高手,实际上是不在乎那么多花哨方法的,他们注重的是解题的内在本质,注重的是通法,因为他们会变通。真正的解题高手,是没有具体的解题方法的,即所谓的“无定法”。
前面说了那么多,概括起来就是要通过多观察、多做题、多反思以提升自己对数字、图形和数量关系的敏感性,从而达到解题时如入无人之境的境界,这种在数学中自由畅游的感觉,相信大家都想体验一下,那就放手去做吧,但是,数学学习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高端杯赛也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人,唯有既有天赋,又极为刻苦的人才能攀上高峰,后生可畏,我期待着你们的成功。
以前听到别人家孩子连续学习多少多少小时,会觉得是天方夜谭,总觉得自家孩子吃不消,但实际汤孩子和优秀孩子在一起之后,被带动起来的学习积极性,不可低估。这为后来寒假更艰苦的学习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