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穷人啊你们为什么生那么多!?
(2012-07-12 16:06:47)
标签:
转载 |
为什么你们那么穷,还要生那么多孩子呢?刚才在微博看到有人这样心疼受苦的孩子,说这样的父母享受了生育的权利,却让孩子付出了受苦的代价。
小时候看《一江春水向东流》,当帮佣的白杨拿回家一根大骨头,家里小朋友欢呼:“哇,上面还有肉呢!”那一幕好熟悉。从小生长在上海最脏乱差的贫民窟,楼板有缝,窗口就是别人家的窗,用水都在门外,下水道从每家门前流过。
家里工人多,劳动阶级的价值观念很朴素,觉得有活干,就已经是福气。舅舅们成绩奇好,但早早被送进工厂,因为长辈们从来没惦记过上大学这种事情。后来拆迁,这最混乱的地盘最早拆迁,根本没有什么谈价钱一说,整片都搬迁到了城乡交接地带。那些老邻居们依旧生活在社会底层。
但我们小时候没觉得受过苦。家家户户敞开大门,孩子们随便串门,到了饭点在哪家玩就在哪家吃。夏夜里热,大家就聚集在路灯下打牌,露天睡觉。半夜醒来看星星,人行道上挨挨挤挤的折叠床,静悄悄地,幼小的我从来没觉得这是困窘,反而喜欢这自由自在的气息。以现在眼光看,这不就是波西米亚么,讨生活的吉普赛人把城市当游牧的场地,也就是这样了。
穷孩子一定苦吗?不是的。有爱,就不苦。
三十年后,我们的社会对穷人还有那么宽容吗?穷人们还有那种“我的孩子可以顶替我进工厂”“反正将来有退休工资”的安全感吗?
当然,三十年来,咱的富人也过得不好。一样有得担心焦虑。
我对那位朋友说,每次当我们想不通人家“为什么”的时候,一般都不是对方的行为荒唐,而是我们自己狭隘了。世界有存在的来龙去脉,一切都有前因后果。如果我们不理解某种社会现象(我说的是不理解而不是不赞同),肯定是因为我们站的位置,眼前有遮蔽。存在,并且普遍的现象,不因为我们个人理解与否,而成善恶对错。那些现象就在那里,必须看到,必须理解,才有慈悲。以“想不通”为基础的同情,恐怕是爱自己甚过了爱真理。换句话说,不明白人家为什么的话,就没资格去指责人家。
我们比他们占有的社会资源多,物质资源也好,知识累积也好,只是因为我们运气好吧。很多人都担心,现在综合素质不高的人养孩子多,城市里的知识分子养的孩子反而少,这会不会降低人口素质?如果这确实是件令人担心的事情,那么我们必须花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去辅导素质不高的家长与儿童,做更多的社会教育工作,去提高人们的素质,为改变社会结构的僵化而努力,拆贫富之间的墙,而不是自作聪明地去要求素质不高的人不要生孩子。何况穷富与素质根本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富裕的人里一样有败类。
一个女友是地方高级中学的老师。有次说过这么一个故事,高中生里有那么一些官家子弟,成绩和人品都不错的,有天骑自行车一起经过政府办公楼,楼门口有一群衣着破烂形容偏执的上访者围坐,少年才子们一骑而过,轻蔑地说:“这些傻逼!”
我理解孩子的第一感官,整齐的街道有了一堆不和谐的角色,看着扎眼。然而我们的社会和教育,我们这些成年人的榜样,是不是会有机会去告诉他们,穷人为什么穷,疯子为什么疯,傻逼傻在哪?穷是原罪吗?没知识是原罪吗?
当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已经互相看不懂,也不屑于去理解对方的时候,我们这些素质稍高的人,可不可以别那么计较,先去理解素质低的人呢?
佛陀这样做过,耶稣这样做过,托尔斯泰这样做过,甘地这样做过。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可以不那么完美地,多做一点点。
回到开头的分歧。我同意说,为人父母,要承担责任。养不起就不要生。
但这个养不起,不是钱的问题。如果你不能给孩子足够的爱,请不要生。这个责任跟物质毫无关系。有钱人不一定意识得到,其实你们骨头上剩的肉,就够孩子吃了。
什么叫好的未来,上外国大学进写字楼是好未来,成为一个快乐安心的成年人,也是了不起的成功。在那些洗车的,分垃圾的,卖菜的穷人里,一样有菩萨或天使,一样有战胜自我的人生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