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涑水记闻》,与范仲淹轶事
(2010-04-14 23:06:52)
标签:
涑水记闻司马光范仲淹宋史文化 |
1,近来,读了司马光的《涑水记闻》,很惊讶地发现很多讲述宋史的现代文章所引用的史料,居然都出自这本私人杂记,尽管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史学家,但这样的道听途说的事情记录在正史里,怎么看都有点不严肃。如赵匡胤的奇闻轶事无一不出自司马氏对前辈人的记叙,且不说陈桥驿赵匡胤黄袍加身的貌似不知情,就说赵匡胤坐了皇帝以后,让人打开龙椅前面的所有宫城的大门,以让百姓都看到他的心中曲邪。这好像也有点儿戏。
2,看了司马光对范仲淹的记述,颇为正面,
有意思的是过去看书都是把范仲淹归为变法派,司马光为守旧派,尽管不在一个时期,人物的标签却很鲜明。
但实际上,司马光对范老前辈非常景仰,虽然也记录了对滕子京的贪污案范公也有所偏袒。
不过,尽管都是变法派,但如果范仲淹晚活若干年而在神宗朝代里执政,他和王安石能不发生冲突吗?很可疑!
无论在今天多么正面的历史政治人物,位高权重者,无不深谙权谋,以今天的观点看,王氏的富国强民的诸多政策无非是强化国家机器的集权做法,又无法制约集权制通常有的弊端,实施到最后只有必然是劣币驱逐良币式的政治格局,范氏的变法更象是改良强调伦理的作用,和王氏的冲突似有难免。
又读了苏辙的《龙川志略》,讲某知州于西夏人攻入时不敢应战竟然用金钱贿赂夏人,从而保住了城池,富相知道以后,恨得要大开杀戒,将那个懦夫处死,但却是范仲淹拦下来了,这位历史名臣先是为罪臣讲了很多好话,后面有句话意思是:朝廷一直对读书人不错,没有杀过人(据说赵匡胤的祖训就是不杀读书人,并在某宫殿禁地树碑,历任新帝一定要拜,认清楚,直到金人破城之时,才让外人所知。最终由赵构破了例,可能因为他这个皇帝是从张邦昌手里接过来的,没见到祖上留下来的新帝必读),一旦我们开了先例,万一将来朝廷手滑(手滑一词,苏辙原文),政敌们就可能拿我们开刀。
后来富弼被贬时,对于政敌们的毒手也是提心吊胆,这时候就想起范仲淹的英明远见了。
但似乎,这时候的范仲淹先忧的是自己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