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的毁灭性和威力
(2014-06-02 22:16:04)
标签:
偏见强化激励 |
分类: 行为金融学 |
“偏见”的根源来自于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局限性。
心理学家称之为‘强化’,经济学家称之为‘激励’的威力。
这是人类非理性的既定模式,即人类的“动物精神”。
“偏见”存在于任何一个专业领域和任何一个人身上,并且会导致非常可怕的行为。
帕斯卡说:“人类的头脑既是宇宙的光荣,也是宇宙的耻辱。”
由此足见偏见的毁灭性和威力。如果没有人干出蠢事,我们会很难赢得投资的游戏。
“动物精神”与金融海啸
那么,“动物精神”的破坏性又是怎样造成的呢?
“动物精神”一旦导致巨大的“乘数效应”,可能导致财富大规模的毁坏。这就是金融市场的大幅震荡的成因。说白了,“动物精神”既是应战环境的压力,也是对同类的互动,即在竞取机遇和资源的场合,抢先竞争者一步的行动。同类之间的竞争和攀比——竞争行为的驱动力,常常是“乘数效应”的触发因素。
人们常说,人性中的“贪婪”和“恐惧”是股市剧烈波动的根源。当人们自主决定并独立行动时,一个人的“贪婪”可以被他人的“恐惧”对冲掉。一旦“贪婪”者屡屡得手,“恐惧”者再三受挫,“动物精神”的攀比,就会使得“恐惧”逆转,汇入“贪婪”的洪流。这时“贪婪”的乘数效应就会剧增,投机之风大炽,激起泡沫的可怕泛滥。正是人际的攀比和盲从,把趋利和避害推至极端,造成了物质财富的大规模毁灭和生产过程的长期中断,有时比战争和自然灾祸更厉害。
金融行为学的实验和市场调查一再证实,人的非理性思维并不仅仅是例外的状态。你不妨平心静气回忆一下,买卖股票时自己是怎样做决定的,你最熟悉的人——配偶、子女、亲朋——做抉择时的“理性”程度又如何?看看自己的周围,在看到“愚蠢的同事、同学的愚蠢的冒险居然发了财”之后,有谁还能按捺得住?
要成为优秀的投资者,就要认识到人性中集体的动物性,并认识和管理好自己的人性,从人性高度认识和发现企业家,并且从内心深处尊重企业家。
除了巴菲特和芒格之外,彼得林奇、索罗斯、费雪、邓普顿等无不对此有着自己的深刻领悟。
可以说,成功投资家的伟大就在于深刻洞察人性,这可能就是投资最有魅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