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掉自我局限
(2012-12-23 00:30:51)
标签:
放下自我破掉局限感知反应与道同行 |
分类: 行为金融学 |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即:人之大患,在囿于一己之见,而不通达于大理。
蔽就是思想认识上的偏见、成见,即主观片面性、表面性。
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偏向从自身的需要出发,不能从多个角度、全面的把握事物,在认识上必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出于个人爱好、憎恶、始终、远近、知识的广博、浅陋、古今等都可以成为促使我们做出错误判断的出发点。
“欲为蔽,恶为蔽,始为蔽,终为蔽,远为蔽,近为蔽,博为蔽,浅为蔽,古为蔽,今为蔽。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公患也。”
圣人知心术之患,故说:“无欲、无我”,正是这个道理。
“逆势而为是蔽,顺势而为也是蔽,人为设置的阻力是蔽,人为设置的支撑也是蔽。”
虽说是为大于其细,图大于其易,但思维必须从整体性入手,如果一味的纠缠于细节就会影响到整体思维的把握。此之谓战略比战术要重要的多,定性比定量要重要的多。
从市场博弈来说,事情本身的真实性并不是核心,核心在人们对于事情做出的反应。
变化的是表象,不变的是本质,执着于表象就必然会偏离了本质。
下跌时会偏离真实性,上涨时会偏离真实性,所以就有了回归。
所以,逆向行为和从众行为通常是一样的愚蠢,我们需要的不是举手来表决,而是整体思考。
如果一味的局限于有形的变化,就会掉入思维的陷阱,市场本身就是一只无形的手。
一种规则的制定正是为打破这种规则的人创造巨大的利益。
格物致知,通达事理,然后自然能:“当时则动,物至而应,事起而辨,”
割肉与否,跟随与否,昭然明晰。该拿则拿,该放则放。这正是不蔽之福也。
不该拿的拿了,就要出人命了;不该放的放了,就要吃大亏了。这正是蔽之祸也。
但如果连自己的弊病在哪儿还未知,又何谈放下?—》
“农精于田,而不可以为田师;贾精于市,而不可以为市师;工精于器,而不可以为器师。
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何也? 曰:精于道者也。”
这正所谓:“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者正。”
知道自己的缺陷才能修正,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弥补,知道自己的局限才能破掉局限。
放下自我,破掉局限,感知反应,与道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