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一卷雄文
(2012-11-27 23:25:53)
标签:
秦公求贤令文化 |
分类: 历史文化 |
战国初年,天下纷争,秦国命运风雨飘摇,年仅22岁的秦孝公受命于危难之际,秉国于孤绝之境,为雪洗国耻,图先祖霸业,向天下发布求贤令,全文如下:
秦公求贤令
秦公嬴渠梁告天下之士:
秦,自穆公称霸,国势有成,大业有望。然,其后诸君不贤,厉公、躁公、简公、出子,四世政昏,内乱频出,外患交迫,河西尽失,函关易手,秦始由大国而僻处一隅。其后,献公即位欲图振兴,连年苦战,饮恨身亡。当此之时,国弱民穷,列国卑秦,不与会盟。且欲分秦灭秦而后快,国耻族恨,莫大于此。本公即位,常思国耻,悲痛於心。
今,嬴渠梁明告天下:但有能出长策、奇计。而使秦国恢复穆公霸业者,居高官,领国政,与本公共治秦国,共享秦国。
卫鞅评说:秦公求贤令,乃五百年一卷雄文。(何以见得?)痛说国耻,历数先祖四代无能,开旷古先河;其二,求霸业而不求吏治,身处穷弱,竟能做鲲鹏远望吞吐八荒;其三,胸襟开阔,敢与权臣分享秦国,公器之心可昭日月。只此三点,堪称真心求贤。(求贤令可有瑕疵?)卫鞅:若说不足,只言恢复穆公霸业,其志向远观尚小。(大志如何?)变法强秦,为一统天下奠定根基。
此后20余年,秦孝公与卫鞅肝胆相照,生死相扶,秦终大出于天下。
秦公:“信君如信我,终我一生,绝不负君。”
卫鞅:“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人生如能够遇到这样的知己,夫复何求!
一个22岁的年轻人就能有此等心胸、见识和雄心,佩服之至。
大熊市也没啥好忙的,刚好沉下心来看看历史正剧《大秦帝国》,沉淀自己的内心,激发自己的斗志。
市场趋势逆转无需利好,加速破位就是最大利好,既是风险的释放,也是能量的聚集。
不破不立,静待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