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沙马基Juma(聚玛)清真寺
标签:
旅行阿塞拜疆聚玛清真寺原创 |
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驿站,东西方文化交汇的枢纽,在这片土地上,每一块砖石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坎坷。
11~16世纪,沙马基是西尔万沙王朝国的都城,东方最美的城市,18世纪是沙马基王国的首都,还是诗人阿巴斯塞哈特的故乡,后因地震和ZL迁都巴库而荒芜,留下了Juma(聚玛),这座阿塞拜疆境内最大的清真寺。
聚玛清真寺是外高加索地区历史最悠久的清真寺,建于743年,我国的唐朝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
在巴库玩了两天,第三天,五月二十六日一早,我们乘旅行车来到了沙马基聚玛清真寺(Juma Mosque)游览。

清真寺就建在路边,那天天气很好,蓝天白云下的清真寺显得格外圣洁肃穆,直指苍穹的塔楼给人视觉的震撼。

清真寺的建筑风格以伊斯兰建筑风格为基础,融合了波斯及高加索本土建筑元素,尖塔则受土耳其风格影响。

外立面使用波斯式马赛克瓷砖拼贴,米白主色调的几何花纹与阿拉伯书法交织,这是伊斯兰建筑的一大特色。

走进清真寺眼前一亮,里面还有一个带喷泉的庭院,春花开得正艳,花香鸟语,赏心悦目。

清真寺前面有一个广场,上面竖立着一块大理石石碑,碑文的右下方有一段是用英语镌刻的,意思是:聚玛清真寺建于公元743年,在1859年和1902年地震的余波中,该建筑受到了严重损坏。在1918年3月的ZZNJ期间,亚美尼亚民族主义者曾FHFS这座清真寺。后来根据总统伊利哈姆.阿利耶夫的法令,在2010年~2013年之间进行了大规模修复重建。
是这块大理石碑默默记录了这座清真寺曾经的苦难与重生,见证了阿塞拜疆历史的沉浮。
据说,历史上沙马基地区曾经历过11次大地震,而聚玛清真寺抗住了其中8次,成为每次地震中唯一幸存下来的建筑,真可谓是个奇迹,然而却在1918年毁于战火....
每次灾后清真寺被一次次重建,展现的是阿塞拜疆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

清真寺前面的一块空地上,留有一处色彩泛灰黄的凹地,这里就是古聚玛清真寺塔基的遗址。

如今这里绿草茵茵,还开着美丽的小花,不知道还以为是清真寺的花园呢。

推开清真寺厚重的木门,

里面的结构包含三个长方形的礼拜厅,

中间的正厅明显比旁边的两个偏大一些。


礼拜厅中央设有高耸的穹顶,四周有装饰天窗,顶部采用伊斯兰传统几何图案纹饰,兼具了采光与宗教的象征意义。

穹顶上的水晶吊灯与机织羊毛地毯提升了礼拜厅的奢华感,地毯上织有礼拜方位标记图案。

正厅的空间布局遵循伊斯兰教礼拜朝向规则,米哈拉布(壁龛)精确指向麦加方向。旁边是一个阶梯形状的讲坛,称为敏白尔。

两边的侧厅呈长方形,如羽翼般延展,可供男女信徒分别祷告,来的时候里面没有穆斯林,一个人在大厅里悠闲地走动欣赏。

清真寺窗户上细密花纹的格栅,从里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外面,但从外面却看不到里面。

在高加索地区,聚玛清真寺不但面积最大,更重要的是承载着阿塞拜疆的历史,它是高加索地区除了Friday Mosque of Derbent以外最早的清真寺了,这种有着特殊历史,宗教地位的地方值得好好看一看。最好的旅行是在厚重处读清逸,传奇中触摸温度。
谢谢浏览!秋日安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