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哈瓦那(二)

标签:
旅行古巴哈瓦那原创杂谈 |

哈瓦那是诗与革命的城市,踩着鹅卵石铺就的小路,流连在哈瓦那街头,穿过百年的烟尘,寻找那久违的相思。
历经沧桑的哈瓦那老城,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几百年的历史在这里沉淀成别样的风情。哈瓦那的大教堂广场(PLAZE DE LA CATEDRAL),圣弗朗西斯科广场,老广场,武器广场,是哈瓦那最具特色的地方。这些广场和周围的建筑一起构成了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博物馆。
由国会大厦一路步行来到了闻名遐迩的大教堂广场,优雅的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突兀耸出,迥然不群,碧蓝的天空,沧桑发亮的旧石板路,让我陷入了遐思。

哈瓦那大教堂全名为:哈瓦那圣母玛利亚托瓦尔大教堂,1748年兴建,1777年正式完工,它融合了欧洲巴洛克和美洲的建筑风格,被誉为music set in stone(石头谱出的音乐)。

巴洛克朴实的建筑轮廓,迥异于欧洲教堂的富丽堂皇,迷人的不对称的高塔是它独具的建筑特色。而最有看头的是教堂用古巴特有的石灰岩建造,在阳光下呈现出有如海底遗迹般的沧桑古旧。用这些稀奇古怪的,取自附近海洋里的珊瑚岩作建筑材料,让它成为了世界上最独特的教堂之一,也是西印度群岛最具代表性的地标之一。教堂右侧钟楼上的铜钟1698年铸造于西班牙,左侧钟楼上的十字架直插云端。

教堂的大门古朴而有年代感。

教堂中庭布局呈拉丁十字形状,墙上饰有油画,雕塑等艺术品。

被金子,银子和玛瑙装饰起来的神坛散发着熠熠光晕。
2015年9月20日,罗马教皇方济各抵达古巴首都哈瓦那,开始为期4天的历史性访问,特地来到了哈瓦那大教堂。
这座教堂的特殊意义就在于曾埋葬过哥伦布的遗骸。1506年,航海家哥伦布逝世,30年后,根据哥伦布长子迭戈(Diego)遗孀的请求,人们把哥伦布和迭戈的遗骨埋在了多米尼加的圣多明戈大教堂里。1795年,西班牙把圣多明戈交给了法国,为了不让哥伦布的遗骨落到法国人手里,西班牙人又将其挖出并运到了哈瓦那。直到1898年西班牙人被美丽国赶出了古巴,遗骨才运回了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大教堂。其实2016年4月,我在西班牙旅行时,已经去过塞维利亚大教堂,瞻仰了哥伦布的棺柩。我一直都很敬佩这位世界级的大航海家。
哥伦布原本是意大利热那亚人,1451年出生。当时的热那亚港已是航海发达的城市,早期他受雇于那不勒斯船队,因此精通航海技术。1492年,西班牙女王伊莎贝尔资助他航海,并发现了新大陆。在1492年至1502年间,他四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哥伦布是新大陆的发现者,是世界最伟大的旅行家和探险家之一。
可能是受这些大航海家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也曾想过长大后去航海远洋,记得当时哥哥在《大连海运学院》(现在的大连海事大学)读书,我非常羡慕他,想中学毕业后也报考这所大学,虽然那时这所大学的许多专业都不招收女生。然后去环球航海旅行.....那时候年少,不知道热带风暴有多厉害,不知道远洋的艰辛....后来逐渐了解了航海是一件多么辛苦而危险的工作。南极之行后,更是体会到了德雷克海峡的狂风与巨浪,体会了太平洋与大西洋有多么无情.....所以我一直很敬佩这些地理大发现的勇士们: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迪亚士......

教堂前面的广场,以及以前侯爵府邸楼下的廊道,如今变成了露天的咖啡厅和娱乐场所。


身穿白袍衣,头戴花环,嘴叼雪茄的酷大妈在卖力的表演。

游客也随着伴奏高兴地唱了起来,真是热闹非凡。

雪茄,朗姆酒,salsa舞.....这里全都有,但不用担心,这里治安很好。

教堂的另一面,伴郎,伴娘们在做婚礼前的演练。

忽然从小巷里走出一位吊着雪茄的帅大叔,

看到了我举起的相机,忽然变得精神焕发,年轻了不少。

这位帅叔带着他的帅狗狗不知为什么笑得这麽开心。

穿行在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建筑中,有种置身欧洲的错觉,教堂,广场.....好似来到了欧洲的某个小城。但这些与之相称的街头艺术,告诉我这里是西半球的古巴。

没有导航,在古老的街巷中随意穿行,忽然前面出现一座教堂的塔楼,原来已经到了圣弗朗西斯科广场.....
圣弗朗西斯科广场(San francisco de Square)建于16世纪末期,是古巴最古老的广场,该广场因旁边的圣弗朗西斯科大教堂而得名。1763年~1794年哈瓦那总督曾居住在这里。如果站在高处就可以发现,这里离哈瓦那港很近。
广场的地面都是用小石块铺就的,质感粗粝,非常有年代感。

广场的四周是有名的建筑,南面是圣弗朗西斯科大教堂和修道院。这座建于16世纪晚期的石灰岩建筑,有一个高耸入云的钟楼,在蓝天下发着白色的光。这座36米高的钟楼是美洲大陆上最高的钟楼,当年古巴人曾把它当作瞭望塔,观察海盗的行踪,我估计那时的海盗就是大名鼎鼎的“加勒比海盗”。
1739年,在教堂的一侧加盖了修道院,办了教士学校。修道院是西班牙贵族和权贵的墓地。记得在西班牙旅行时,就看到伊莎贝拉女王所葬的格拉纳达修道院。
这座教堂曾是西班牙殖民时期,整个哈瓦那贵族们宗教仪式的首选。1762年日不落入侵哈瓦那,洗劫了这里,教堂被军队中的清教徒占用,并举办过一场仪式。从此,圣弗朗西斯科教堂不再被当地的天主教徒们接受,也再未举办过任何宗教活动。在以后的历史变迁中,这里相继成为了古巴海关的一部分,古巴邮政局和通讯部,如今教堂改成了古典音乐厅。
我仿佛听到了教堂里传来了胡里奥.伊格莱西亚斯演唱的《鸽子》,那么感人。

教堂外有一座高举十字架的铜像,位置很醒目。雕像中的人物是圣方济各(1182~1226),意大利西西里人,是天主教方济各会的,方济女修会的创始人。方济各会又称“小兄弟会”,是动物,商人的守护圣人。

教堂的正门在旁边的小巷里,大门紧闭,门前摆放的铃铛不知是什么意思。

在教堂正门边的人行道上,有一座真人大小的铜制乞丐塑像,名为“来自巴黎的绅士”(EL Caballero de paris),这是位来自法国的贵族,名为:何塞.玛丽亚.洛佩兹列丁。还专门有一本以此来命名的人物传记。不知为什么,一个法兰西贵族竟成了哈瓦那的流浪者,到最后精神失常。但这里的人们都相信,摸摸他的胡子与手可以得到好运。

广场中有一座1836年建的雄狮喷泉(Fuente de los Leones),是意大利雕塑家Giuseppe Gaggini的作品。
狮子喷泉左后面的五层楼是哈瓦那商品交易中心(Lonja del Comercio)大楼,灰色质朴的外表配有华美的门窗和拱廊。1908年前,这里是哈瓦那股票交易所,目前很多外国企业都在这里设有办公室。
大楼的屋顶上有一尊贸易之神墨丘利(Mercure)的雕像,是这座大楼的标志。墨丘利是罗马神话中众神的使者,这尊雕像被雕塑的栩栩如生,墨丘利头戴插有双翅的帽子,脚蹬飞行鞋,手拿魔杖,夸张的姿势象征着他行走如飞。我想也许还象征着股票大涨......

海关大楼门前的标识。好似世界上海关的标识都含有这几种元素。

西边一排正在维修的色彩缤纷的建筑,曾是哈瓦那租金最贵的黄金地段商铺,饭店,纪念品商店,发廊,艺廊.....比比皆是,充满了生活气息,是哈瓦那最原汁原味的地方。

不经意间走进了其中的一家发廊,

在这里即看到了格瓦拉,又看到了老卡,在古巴很少能看到老卡的照片,老卡很低调。据说这家发廊还是一家“名人发廊”,看墙上的照片,查尔斯王子和第8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007~2016)等知名人士都曾在这里理过发。

在广场附近一条巷子中的一座小学的前厅,发现了这张画,可谓意外的收获。

当我从一条狭窄的街巷走出来时,突然老广场就在我的面前打开了。老广场原名“岁月广场”,亦曾被称为新广场(Plaza Nueva),建于16世纪。这里曾经是节庆,斗牛,行刑和奴隶买卖的露天市场,西班牙殖民时期,因为蔗糖业和烟草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的劳力,于是奴隶买卖兴极一时。
后面这座漂亮精致的楼房是老广场最高的建筑,坐老式电梯上去,可以俯瞰整个老城区。

墙上经常可以看到老广场的标识。

广场中有一个高高的花瓣型雕塑,说是花瓣,我看更像兰花长长的叶子。那些可爱的鸟儿有时把它当成了真花,落在上面不愿飞去。
这是一个美丽多彩的广场,广场四周的建筑呈现出不同年代的风格,建筑背后蕴含着相应的历史。从建筑的角度来说可谓是兼收并蓄。哈瓦那老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对这些老建筑进行了修复粉刷,老广场又有了它昔日的风光。但这不全是真正哈瓦那的映像。
一群鸽子在天空中飞翔,静谧中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就像电影中看到的一样,给人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这些老建筑大多被作为酒店,咖啡店和高档商店。

广场上,游客闲步,孩童嬉戏,当然少不了卖花的大嫂,大嫂装扮的也跟花儿一样,

沉思的老妇人,

穿戴一新等着游客来拍照的酷大妈,
广场上还有一个“奇葩”的雕塑,在远处时,我还以为是“尼尔斯骑鹅”的雕塑。心想瑞典的童话故事怎么搬到这里了.....走近了一看,原来是一位扛着叉子骑着公鸡的滑稽女士雕像。更奇葩的是它的名字:“奇幻之旅”。也未看到雕塑创作的艺术家对这尊雕像有什么解释。
我知道:在西方文化中,“鸡”是希望,光明,生命的象征。但我还是不了解雕塑者的真正寓意。莫非是西班牙“莫隆的公鸡”长了翅膀,远飞重洋来到了哈瓦那。

在老广场旁边的小巷子里,还藏着casa,餐馆,

小店,

还有艺术家在这里售卖他们的作品。

武器广场其实就是一个绿树红花围绕的街心花园,花园中间是古巴独立领袖塞斯佩德斯雕像。在加勒比海的艳阳下广场舒爽而静谧。
武器广场还有一个名字:卡洛斯.曼努埃尔.德.塞斯佩德斯广场。原以为是街心花园,经过时我都没太在意。

广场中央的绿荫中,竖立着古巴1868年至1878年的起义领袖,战时的共和国总统塞斯佩德斯的雕像。塞斯佩德斯是一位律师和种植园主,1868年10月10日,他所领导的古巴起义者,在古巴东部蛮萨尼略的拉德马哈瓜糖厂发动起义,并发表独立宣言,宣布古巴独立。古巴第一次独立战争由此开始,他也被选为古巴共和国第一任总统。虽然,他最终失败,并战死在沙场,但由他开始的十年战争而致古巴独立。
广场建于1519年,周围全是殖民时期的老建筑,这些用石灰岩和珊瑚礁岩建城的老房子质感粗粝,非常有年代感,与广场中的绿荫美妙地组合在一起,不动声色地展现着质朴且华美,单纯并沧桑的美妙境界。

广场附近还有一座建于1827年的新古典主义的神龛亭,是哈瓦那建城时天主教第一次做弥撒的地方。

广场西侧,是曾经的总统府,巴洛克风格的建筑,里面的雕像据说是哥伦布。
走在广场斑驳的路面上,穿过水花四溅的雄狮喷泉,听过往的马蹄声声,滚滚红尘,你我皆是过客。

哈瓦那之于古巴,就如同北京之于中国,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和文化精神的代表。哈瓦那的革命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之一,广场一直延伸到海边,面积达72000平方米左右。与北京天安门广场,莫斯科红场的意义和性质相类似,是革命的象征,是一种精神的所在。
革命广场原名为“公民广场”,是在古巴前总统巴蒂斯塔的任期内修建的,1959年完工。而正是这一年,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取得了胜利,该广场更名为“革命广场”。

这里是古巴重大政治活动的举办地,印象最深的就是菲德尔.卡斯特罗曾多次在这里对全国人民做演说的镜头。
卡斯特罗过世后,他的遗体在这里摆放了一周,供古巴全国上下瞻仰,然后骨灰被安葬在他的故乡圣地亚哥,举行了简单的仪式。按照老卡生前的遗嘱:不搞排场,将来不设纪念馆,不以他的名字命名城市和街道,不塑造雕像。从这点看,老卡是一位很低调的无产阶级战士和共产主义者,把一生奉献给革命,奉献给他的国家和人民。

广场中央是17米高的何塞.马蒂(Jose Marti)大理石雕像,雕像中的马蒂若有所思地注视着广场。
何塞.马蒂是古巴的国父,是领导古巴独立的民族英雄,他15岁参加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革命活动,42岁牺牲在古巴独立战争的战场上。他的献身精神,他对自由古巴的展望,得到了所有古巴人的尊敬,成为了古巴人民的精神领袖。同时他还是古巴著名的诗人和思想家,他的作品在拉美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被誉为拉美现代主义的开路先锋。
雕像后面是那座最醒目的142米高的三角棱形瞭望塔,这是哈瓦那最高的建筑。
广场四周环绕着古巴内政部,通信部,国防部,国家图书馆,国家大剧院和最高军事领导机构。

广场北侧内政部大楼墙面上那幅巨大的切.格瓦拉简笔画像,是按照古巴摄影师阿尔贝托.科尔达拍摄的《勇敢的游击队员》而作。这张20世纪最著名的人像照片被称为“世界上最有革命性最有战斗性的头像”。头像的下面是切.格瓦拉的名言:“永远走向胜利”(Hasta La Victoria Siempre)。
画像中切.格瓦拉头戴充满奋进感的贝雷帽,神情坚毅,目光炽烈地凝望着远方,略带忧郁的眼神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光芒。他是古巴的英雄和偶像,同时还被全世界青年所拥戴。在整个古巴,他的身影无处不在,从T恤衫,到旅游纪念品,从墙上的壁画到路口竖立的宣传牌,书店里关于他的书籍更是比比皆是。
切.格瓦拉是位世界级的传奇人物。1928年生于阿根廷一个总督家庭,早年学医。然而1953年他从阿根廷的医学院毕业后,便开始参加武装斗争。他的革命足迹遍布拉丁美洲,从阿根廷到玻利维亚,再到厄瓜多尔,危地马拉和墨西哥。1955年格瓦拉在墨西哥城同卡斯特罗兄弟相遇,当时卡斯特罗兄弟正在为推翻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做武装斗争的准备。格瓦拉立刻加入到卡斯特罗的军事组织里,直到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并进入古巴政府的高层。1960年11月29日,他作为古巴人民银行行长第一次访问中国时,毛主席和周总理都会见了他。1967年10月9日在玻利维亚打游击时被美丽国CIA暗杀。
1999年,美丽国《时代》周刊发布的20世纪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中,Che
Guevara

站在广场上,我与对面大楼上的”切在“深情对望”,他也是我喜欢的英雄人物之一,想着他最后写下的《游击日记》......便会心生敬仰之情。我成长的那个年代,是个崇尚英雄的年代,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卓娅和舒拉......记得当时读完《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我被书中主人公那青春激昂,荡气回肠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至今每每想起仍然激励着我。
切.格瓦拉和卡斯特罗,这两位革命战友和同志依然是古巴人们的精神支柱和崇拜的偶像。
其实我也挺佩服和尊敬这些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像卡斯特罗出生于富裕的甘蔗农场主家庭,像格瓦拉更是出生在阿根廷的一个总督家庭,他们抛弃富裕的生活,为了全人类的幸福投身革命,真的让我很敬佩!

通信部墙上的巨大头像是另一位革命司令卡米洛.西恩富戈斯,下方写着:菲德尔,干得好!
卡米洛.西恩富戈斯,古巴民族英雄,革命家,古巴革命主要领导人之一,卡斯特罗的革命战友,出生于哈瓦那。他曾率领起义军击败了巴蒂斯塔独裁政府的主力,与老卡,切.格瓦拉一道被誉为“古巴革命三大司令”1959年10月28日古巴革命刚刚成功时死于空难,年仅27岁。
广场的南侧是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Comite Central de Partido Comunista Cuba)这里是古巴最高权力机构,卡斯特罗和劳尔办公的地方。
想想古巴的革命胜利和政权巩固非常不容易。古巴如同加勒比海里的一叶扁舟,在狂风暴雨中航行。自1959年独立后,1961年美丽国就派出1511人武装搞颠覆活动,被卡斯特罗击败,这就是有名的“猪湾事件”。此后六十多年,美丽国一直对古巴经济制裁和封锁,整个西方世界都孤立古巴,我国和苏联是古巴最坚强的支持者。古巴是一个坚强不屈的国家,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他们在教育,音乐,体育和社会福利方面做的都非常出色。

当我穿越在哈瓦那的大街小巷中,英雄国土的人文情节让我强烈地感觉到,这是一块崇尚英雄的国土,那些数不清的纪念碑,雕像和画像则是这座城市最浓烈的人文景观,他们的事迹也一直在感动着我。

在一片绿树掩映中,一栋漂亮的米白色大楼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哈瓦那古巴国际大酒店。

酒店建在海边,是古巴最好的酒店之一。

从酒店的大堂向外望去.....蓝天白云,椰树摇曳....

大堂里的雕塑,门上方还有古巴的国旗。

大堂中休憩的旅客。

大堂前台的墙上挂着一幅照片,名为:History Rooms,记录的是曾在这里住过的名人,连日期和房间号都有。

在花园里吹海风的人们,

凭海临风,心旷神怡呀.....

行走在哈瓦那的大街小巷中,随处都是独特难忘的风景。在这里,古典与现代,新大陆与旧大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都和谐地统一起来。

岁月的涤荡,每一片砖瓦,每一缕斑驳的光影,都雕刻着时光的痕迹,都传递着几百年的旧韵,都讲述着一段久远的静好。离开美丽的哈瓦那已经三年半了,岁月带走的是记忆,但回忆却越来越清晰。
谢谢浏览!春天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