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阳光明媚马德里
标签:
旅行西班牙马德里原创杂谈 |

去前一直在猜想,马德里是什么样子,她应该不像巴塞罗那那样五颜六色富有诗意,不像托莱多和塞戈维亚那样历史悠久,不像安达卢西亚大区的小城那么神秘莫测.....

在我眼里,马德里有着欧洲帝都的一切想象,大城市多元,包容的氛围,大气繁复的建筑,林荫覆盖的街道和转角处就能遇到的喷泉和广场,庄严气派的皇宫更显示了这座城市的底蕴和气质。

作为西班牙的首都以及最大的城市,既古典又摩登。来到这里不但可以感受到古典与现代的交融,还可以体验足球文化和斗牛文化,徜徉在充满艺术气息的博物馆里,多元文化在这里碰撞后闪发出的火花会让你痴迷,当然,这里还有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马德里,以她的端庄和温和述说着伊比利亚半岛的故事。
清晨,当第一道金色的阳光洒落在格兰大道上,我们来到了西班牙广场。

西班牙的每一个城市都有一座西班牙广场,比起塞维利亚的西班牙广场,马德里的西班牙广场并不起眼。但这里有最著名的西班牙大文豪塞万提斯纪念碑,于是它成为了马德里有名的一景。
这座1911年建成的广场,虽然冠以国家的名字,可广场并不大,广场四周用高大的树木围成,中间是个长方形的大水池,水池中有一个漂亮的喷泉。水池的尽头是塞万提斯纪念碑和唐吉可德雕像。

塞万提斯雕像端坐在巨大方柱的一把椅子上,俯视着下方的唐吉可德和他矮胖的仆人桑丘的雕像,唐吉可德手持长矛骑着瘦马,而忠实的仆人桑丘自然是骑着一头小驴,唐吉可德带着他的骑士梦想和桑丘一起行侠仗义。雕像宛如塞万提斯创作中的一个瞬间画面。

塞万提斯是大理石雕像,而唐吉可德和桑丘则是青铜像。这座纪念碑是1916年为纪念这位西班牙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塞万提斯逝世三百年而建造的。在一座城市的最主要广场,耸立着一个人的雕像,可见塞万提斯在西班牙人心目中的地位,他是这个国家的骄傲。
四百年前,当塞万提斯捧出了他用八年心血写成的这本骑士讽刺小说的上卷时,他已经是穷困潦倒揭不开锅了,当时他肯定想不到,四百年后,在他故乡马德里的西班牙广场上,他会变成一尊让人人瞻仰的石像。
此外,纪念碑两侧竖立着代表唐吉可德真爱的两尊石像:平凡的村姑阿尔东沙.罗任索和想象中美丽的杜尔西内娅.台尔.托波索。

在塞万提斯纪念碑背面,也有一尊雕像,是一位端庄华贵的妇女,手里拿着一本书。
广场的后方有两座醒目的建筑:正后方的是西班牙大厦,该楼的设计形状和前方的纪念碑形状吻合,原因是为了不遮住纪念碑的阳光。

另一座纯白色的建筑是建于1948年的曾经的欧洲最高楼~马德里塔楼。但在1967年被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南方塔超越。
广场上的长方形水池与雕像背后的高楼相互掩映,使得雕像更具有空间透视上的美感。
马德里老城区可谓浓缩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离开西班牙广场我们继续前行。

车窗外闪过的是西贝莱斯广场中央的大地女神喷泉,象征着生育的女神西贝莱斯正驾驭着两头狮子拉着的战车。(隔窗车拍)

紧接着旅行车驶入普拉多大道,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有着海神造型雕像的喷泉,这就是有名的的海神喷泉。(隔窗车拍)
西班牙是艺术氛围侵染的国度,作为西班牙的文化中心,马德里有各种类型,多姿多彩的博物馆。虽然我是位艺术的菜鸟,但我也没有错过著名的普拉多博物馆。
普拉多博物馆建于1819年,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之一,也是收藏西班牙恢弘作品最全,最权威的美术馆。

博物馆分为毗邻的两部分,维拉努埃瓦大楼和布恩雷蒂洛之家。在博物馆的三座大门前分别铸有西班牙古典绘画最杰出的代表:戈雅,委拉斯盖兹和牟利罗的雕像。

这座拿着礼帽的青铜雕像就是戈雅。能在博物馆旁竖立起一座雕像来纪念他,他对西班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

19世纪,普拉多博物馆就被誉为“世界四大美术馆”之一,作为世界顶级的美术馆和收藏机构,普拉多拥有“文艺复兴三杰”中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作品,还云集了16~19世纪西班牙艺术史画作。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委拉斯开兹的四十多幅作品,包括镇馆之宝《宫娥》,还有戈雅的代表作《马德里1808年5月3日》《卡洛斯四世一家》等。博物馆还珍藏了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提香,德国巴洛克派的鲁本斯,荷兰超现实主义画家耶罗尼米斯.博斯的作品。
博物馆最初是卡洛斯三世国王于1786年下令建造,1819年起对外开放。著名画家莫奈,雷诺阿,毕加索,马蒂斯,达利都来此参观过,并对他们的画风产生了一定影像。

普拉多定格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西班牙时代,是艺术让昔日的记忆和人们的优越感得以永久保存。
只可惜普拉多博物馆的画作不允许拍照,而且时间极为有限,只能靠我们的眼睛和内心来感受,无法和大家一起分享。但每一次驻足,都仿佛是透过大师的眼睛在与历史对话。

普拉多博物馆一带很热闹,这里有个小型的广场,

广场上有卖画的,

行为艺术者,还有当地人在这里休息。

普拉多博物馆后面的小坡上有一座古老而精美的教堂,这就是建于16世纪的皇家圣耶罗米教堂。

教堂为典型的伊比利亚哥特式风格,外观大气磅礴,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大教堂,直到现在仍以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于马德里。

斐迪南和伊莎贝拉曾将这座教堂作为沉思冥想之地,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1975年的加冕礼就在这座教堂举行的。
离开普拉多博物馆便去往马德里王宫。
西班牙是一个王国,皇宫浓缩了王朝的历史。现在的马德里皇宫是仅次于法国凡尔赛宫和奥地利维也纳美泉宫的欧洲第三大皇宫,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而且最精美的宫殿之一。腓力五世曾想把它建造成欧洲最华丽的宫殿。

皇宫建在曼萨莱斯河左岸山岗上。在摩尔人统治时期,马德里还不是西班牙首都,莫哈迈德一世出于防御目的,在今天王宫的位置修建了炮楼,14世纪卡斯蒂亚的国王宣布将炮楼改建成为城堡。1734年,城堡被大火烧毁,1738年参照卢浮宫重建。
1931年,阿方索八世退位之后,国王就不居住在这里,除了重大国事活动以外,平时皇宫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如果有幸看到王宫屋顶的两面旗帜同时升起,说明国王恰好在这里办公。
整个王宫大约有大约3000多间房间,约有五十间对外开放,挂毯装饰的大厅,摆放瓷器的房间,布满黄金装饰的卧室和可以同时容纳百人用餐的餐厅.....每个房间都各具特色。这里保还存了大量精美的油画,收藏品,瓷器,钟表,金银物品......

王宫入口处,

弧度的屋顶拱角,圆形的窗户,金色的轮廓....

穹顶上的绘画。

墙上挂着皇家的标识。

王宫一层走廊。

隔窗相望。
但皇宫屋内不允许拍照,这些新奇与华丽只有亲自去体验了。
美轮美奂的阿穆德纳圣母教堂毗邻马德里王宫,与王宫隔兵器广场相望,两座气势巍峨的建筑构成了一幅交相辉映的人文景观画面。王宫前的兵器广场,靠曼萨纳雷斯河一侧,建了一个景观侧廊。

1561年,西班牙首都从托莱多迁至马德里,但教会中枢仍留在托莱多,新首都马德里一直没有一座主教堂。1879年在马德里建造主教堂,经过100多年断断续续的建造,于1993年完工。
教堂为巴洛克建筑风格,长104米,宽76米,中央穹顶的直径可达20多米,内部装饰华丽而现代。

从外表看,半圆形的蓝灰色穹顶,别致典雅,是马德里精华建筑之一。
1993年,教堂在时任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祝圣下正式启用,成为欧洲最新的主教堂。
阿穆德纳圣母教堂供奉的是马德里的主保圣人阿穆德纳圣母,意为:“谷仓圣母”。
现在教堂已成为马德里的标志性建筑,2004年西班牙王子在此举办的大婚庆典使教堂的名声远扬,慕名而来的游人不计其数。

纵贯马德里南北的卡斯蒂略大道上,有两座一模一样的大厦雄踞两侧,这两座27层,高115米的大厦,各向对方倾斜15度,楼顶相对楼底错开距离达30米,好似一座不封顶的拱门,吞吐着川流不息的车辆,气势雄伟,十分壮观。这两座大厦的倾斜度远胜于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比萨斜塔的倾斜角为12度)。它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欧洲之门。
这是西班牙少有的现代感特别强的建筑。而且两座楼的楼顶可同时停4架直升机。

大楼建筑设计出自美丽国著名建筑师约翰.布奇和菲利普.约翰逊之手,结构设计由美丽国罗伯森工程协会完成,由西班牙本国的建筑企业施工。1990年8月动工,1996年5月完工。
其实,位于伊比利亚半岛梅塞塔高原中部的马德里,北越比利牛斯山可直抵欧洲腹地,南下可与非洲大陆一水为限的直布罗陀海峡相通,在历史上,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也素有“欧洲之门”之称。

斗牛是西班牙的国粹,斗牛在西班牙久负盛名,斗牛起源于西班牙古代宗教活动(杀牛供神祭品)。
1743年,马德里建造了第一座永久性的斗牛场,从此斗牛演变为一项体育活动。

西班牙现在约有300多个斗牛场,位于马德里东部萨拉曼卡区的拉斯文塔斯斗牛场无疑是西班牙最著名的斗牛场。这座宏伟壮观的红砖色建筑,本身秉承的是摩尔人的新穆德哈尔式建筑风格,建于1929年,1931年开始对外开放。其直径约6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环之一,设有2.5万个座位。
拉斯文塔斯斗牛场也是马德里最主要的艺术建筑之一。


每年的3~10月是马德里的斗牛季节,每天下午马德里的拉斯文塔斯斗牛场都会有斗牛表演。

而且还有乐队伴奏。

届时会有西班牙的国宝级斗牛士出场表演,还会有来自法国,葡萄牙,南美等有斗牛传统国家的著名斗牛士前来,想在斗牛的故乡和这座世界上最重要的斗牛场上证明自己,得到那份属于自己的荣耀。
石柱上写的是西语,意思是:斗牛士们向Fleming先生表示感谢。

拉斯文塔斯斗牛场是斗牛士的荣耀之地,据说没有在马德里拉斯文塔斯斗牛场表演过的斗牛士就算不上顶尖级的斗牛士,因此,这座闻名西班牙的斗牛场成了斗牛士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和荣誉的象征。
而且海明威,毕加索都曾在这里观看过斗牛。

斗牛士总是潇洒,羡慕让裙摆飞扬,浪漫让眼睛迷茫....

标枪手,长矛手,主,副斗牛士按顺序出场,各自负责不同流程,挑衅牛只,挫锐气,耗体力,最后主宰牛只生死大权。

斗牛士鲜艳夺目的服饰,华丽的动作,对牛只之间超近距离挑逗,盆旋,非常刺激。

胜利者的荣耀!
每个国家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斗牛就是其一。这与该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密不可分,无可厚非,这是我对斗牛的看法。
来到马德里不能错过的还有太阳门广场。广场最早起源为15世纪的一个城门,因城门面朝太阳升起的方向而得名太阳门。太阳门广场位于市中心,看来不起眼的广场却是集合马德里历史文化的大熔炉。广场呈半圆形,房屋建筑环绕四周,建筑物之间有十条街道,以广场为中心向外辐射。

广场中竖立着卡洛斯三世的雕像,他是波旁王朝时期西班牙的国王,出生在马德里,在位期间大力修建马德里的公共设施,至今还拥有“马德里最伟大市长”的称号。

广场上还有座充满童趣的雕塑“熊与野草莓树”,想不到这个萌物担当竟是马德里的市徽。据说这个标志最早在13世纪便出现了,熊是为了纪念卡斯蒂亚国王阿方索十一世,在马德里周边山上打猎打到了一只狗熊,草莓树是因为当时这里有很多野生的草莓树。

广场上最早的建筑是18世纪的旧邮政大楼,也是今天的马德里自治区政府楼,在佛朗哥时期曾是国家安全总部。

大楼门前的人行道地面上有个“0km”的标志,“零公里,公路起点”,这是西班牙全国公路网的中心,西班牙全国所有的公路里程碑都是从这里开始向外计算的,马德里的门牌号也是以这里为起点的。人们称它是“马德里的肚脐”还称它是“西班牙的肚脐”。

离太阳门广场不远是马德里的主广场~马约尔广场。从字面翻译,是“最大的广场”。广场修建于1619年,正是哈布斯堡王朝最辉煌的时代。

这是一个有着独特风格的长方形广场,长128米,宽94米,由4层高的建筑围成,共有114个拱顶,377个阳台和四个尖塔,9个对外的拱门连接着外面的市区街道。
在建成后的漫长岁月里,曾结结实实地着过三场大火,最后又重新修建,直至1953年完工后形成现在这个样子。
突出的尖塔,阳光下,橙色的欧式建筑熠熠生辉,色彩明亮的广场让人眼前一亮,不那么拥挤的氛围也让我们放慢了脚步,慢慢地欣赏马德里人的日常生活。

抬头望,费利佩三世国王骑像鲜衣怒马,神情庄重,似从历史的长河中绝尘而来。

广场上除了固定的酒吧和商铺,周围阳台上惟妙惟肖的人像雕塑让我又有了拍照的欲望。
据说以前在周围住户的阳台上经常可以看到奢华的皇家仪式,斗牛以及种种纪念活动,甚至是宗教裁判所施行的火刑现场。现在回荡的是抱着吉他的年轻人的悠扬歌声。广场周日会有货币集邮市场,圣诞节时有圣诞集市。想想那时一定也会很热闹。

到圣米盖尔市场看看西班牙人的日常美食,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市场挺大,约有1200多平方米,建于1916年,2009年又翻修过。这里有西班牙的各种美食,是美食爱好者的汇聚地。

水果,面包糕点,酒,还有“入口即化”的西班牙火腿......
马德里是一座适合漫游的城市,也是欧洲数一数二的艺术中心。
沿着街巷信步,阳光优雅地漫步在绿茵茵的草地上,


墙上有趣的涂鸦,

窗台上突然闪出的画面,

热情奔放的西班牙人....
说不定转角处就会给你个意外的惊喜。
马德里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大城市,有着独一无二的历史,艺术和文化组合,一天半的时间只能是匆匆而过,但留下的印象还是深刻的。
远方像是一种执念,更像是一种瘾,你不去,它便呼唤你,直到你寻踪而至。我喜欢旅行,喜欢摄影,喜欢在路上的感觉,旅行和摄影时最完美的组合,一部相机伴着我走天涯。
谢谢浏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