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多彩的摩洛哥(九)~舍夫沙万~落入人间的蓝色精灵

标签:
摩洛哥舍夫沙万旅行原创杂谈 |

舍夫沙万,摩洛哥北部里夫山宽阔山谷中的一座精致美丽的山城。房屋依山而建,波浪形的红色屋瓦,蓝白色的房屋鳞次栉比,沿着山脉铺陈向下。其间错落有致的几座清真寺的宣礼塔,

恍如一幅色彩缤纷的抽象画。

这里几乎汇集了世界上所有的蓝,居民先将房子刷上白色的底色,然后在墙根处涂上他们喜欢的各种蓝,随意地一直涂到顶部或者只是涂到半截,配上西班牙风格的红瓦屋顶,活脱脱是蓝精灵童话里的意境。
舍夫沙万海拔564米,始建于1471年,由一位从安达卢西亚,名字叫埃米尔.穆萨.阿里.本.拉希德.阿拉米的摩尔人建立的。
他选中了这个像山羊角一样的山坡,建起了城墙和堡垒,以抵抗葡萄牙人的攻击。据说,刚建成时,舍夫沙万还不是蓝色的,和普通的小镇一样。
我坐在大巴车上,望着窗外的景色,远远地,有一座山羊角样的山峰出现在眼前,我猜想那就是舍夫沙万。舍夫沙万在西班牙语里就是“角”的意思,有人说在柏柏尔语里,舍夫沙万是“山羊角”的意思,在阿拉伯语里是“瞭望群峰之巅”的意思。于是这座小城也因此而得名。但当地人喜欢亲切地叫它“萧安”。

旅行车在小城边一座蓝白相间的小建筑物附近停了下来。

哦,目光所及全是大片大片柔和得吹弹可破的蓝色,蓝色的房屋,蓝色的大门,蓝色的围墙,蓝色台阶....蜿蜒到视线的尽头,和蔚蓝的天空浑然成为一体,不由得让我产生了幻觉,好似来到了童话世界。

许多人都说:蓝色代表着忧伤,但在这里,蓝色几乎可以化解一切忧伤的情绪,它让我沉浸在莫名的兴奋与幸福之中。

看着眼前那一片片蓝白相间的房子,深蓝入大海一样宽阔,浅蓝如天空一样明朗,真是即养眼又暖心,我的心情顿时也变得开朗了,真是一座极富治愈性的梦幻童话小镇。

关于以蓝色调为主的原因众说纷纭,有说:1930年犹太NM来到这里,他们认为蓝色代表天空和天堂,于是他们用一种叫Tekhele的贝类制成天然的颜料,将小镇房屋的外墙都粉刷成蔚蓝的色彩。后来小城里的其它居民也纷纷效仿,于是整个山城全部被蓝色包围。

也有说:小镇涂上蓝色是为了防蚊,还有说:蓝色能帮助冷却降温....到底为什么,我也无从考证。但,可以想象一下:在炎热的天气里,只需看一眼蓝色的墙面,就会让人感觉清凉不少。

“蓝”本属于冷色系,人人都知道希腊很美,可是希腊的蓝色永远都有白色陪伴在旁边,然而舍夫沙万,却肆无忌惮地张扬着自己的蓝,那一片片深浅不一的蓝色,为这座神奇的小镇注入了独特的风格。

蓝色成为了舍夫沙万的主旋律,马约尔蓝,天空蓝,孔雀蓝,紫罗兰,莫迪蓝.....各种蓝色大放异彩,反而大红,明黄,艳紫,翠绿这些曾经的主角,在这里统统成为了点缀和陪衬。

舍夫沙万所演绎出的万种风情的蓝,比起西班牙和希腊,虽然没有那么精致,但却有着更丰富的层次。也让神秘浪漫的摩洛哥有了区别非洲其它地区狂野荒芜的特质。

舍夫沙万在16世纪时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王国,但不足百年便被摩洛哥苏丹攻陷,成了摩洛哥北部版图中的一部分。那时,它并不是蓝色的,当时的穆斯林把这里的房子涂成了绿色。

1920年舍夫沙万被西班牙占领,在那段日子里,这里不曾对任何外国人开放,尤其是基督教徒。

尽管许多犹太人已经离开,但这个流传下来的习俗并没有改变。每年雨季之后,当地居民还会买些蓝色的颜料,继续把外墙再涂一次,因为每年下雨冲刷之后,蓝色涂料会淡去。当地人对蓝色没有特别的要求,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买来颜料,再添加水,于是,每家每户涂的深浅不一,所以蓝色的韵味会各有不同,也更丰富。

这样一来,即保存了当地独特的蓝色景观,又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来打卡游玩,自然也振兴了当地的旅游业。

远眺小镇并不见大片的蓝,当踩着细碎而不规则的鹅卵石沿着麦地那老城的街巷随意而行,铺天盖地的蓝色映入眼帘,勾勒出一片蓝色的天地。

就地来了一番蓝色的洗礼,顷刻间,便沦陷其中,无法逃避。

舍夫沙万老城区道路狭窄,高低起伏,蜿蜒曲折,由石板路和土屋构建而成。漫步其间,随便选个漂亮的门窗或是蓝色的街,就如同置身于那个梦幻童话中的蓝精灵王国里。

游走在蓝色的小巷中,穿梭在这里居民的家门口,

不经意间的一个转角都会带来惊喜。

这里的景致是近百年来的积累,观察小镇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能发现精心的设计。

当地人习惯穿着阿拉伯长袍,在每个街道拐角,广场周边,或者手工艺商店里,他们的身影更加为舍夫沙万增添了浓郁的异域风情。

身穿长袍的白发老爷爷慢悠悠从你身边经过,卖锡器的商贩有一搭没一搭地叫卖声,不知什么地方飘来一丝薄荷茶的清香....

五颜六色的水果点缀在蓝色的梦幻中,是我不曾遭遇过来的浪漫....

漫步于此,好似闯进了蓝色的天堂,深蓝,浅蓝,湛蓝,湖蓝.....各种蓝肆无忌惮地在舍夫沙万绽放,不经意间,便是满眼惊艳.....

你永远不知道在下一个转角,会收到怎样的惊喜,让你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不知不觉就迷失在湛蓝的转角中。

舍夫沙万,一个填满不同深蓝浅蓝与白色的城市。

那些送孩子上学的母亲,

还有刚刚放学的孩子,

孩子们天真的笑容,让我忘却了所以的烦恼。

打理生意的妇女,

彬彬而来的绅士,

匆匆赶路的伊斯兰妇女,都融入在这片蓝色里。

阳光那么美好,大饼那么诱人,

久别重逢后的贴面礼,

戴着尖顶帽子的男人,

围着围巾的女士,带着神秘的色彩,像是从蓝色童话世界里走来,

时尚的青年,他们都是我眼中美好的风景,但是他们都不喜欢被拍照,他们相信拍照会把灵魂摄去,

所以我只能默默地拍照他们的背影。

当然也有例外,两个孩子主动要求为他们拍照,代价是付给他们“一刀乐”,好用来换取美味的冰激凌。

我虽不喜欢这样正儿八经地拍照,但无法拒绝孩子的好意。

来自卡萨布兰卡的女士则是开放很多,瞧,她和我们的领队谈笑正欢。

我在小巷里移步换景,不知不觉,一个人沉浸在蓝色的盛宴里,久久不愿离去。

一步步拾阶而上,蓝色的墙面上,各种彩色的工艺品,蓝海中的一抹多彩。摩洛哥人天生对色彩有着所向披靡的表现力。

悠闲地漫步在小巷里,不经意间来到了小镇的网红打卡地。

淡蓝的墙面上悬挂着一盆盆盛开的鲜花,精致的的房门,别致的院落,还有不时走过来的当地人。

到处游走的猫星人,它们有的若无旁人的随意闲逛,
有的慵懒地窝在阴凉处打盹,有的肆无忌惮地在路边来个葛优躺,
有的则乖巧呆萌地摆着pose....它们更像是小镇的主人,自由自在四处巡视,享受着惬意的慢生活。

走进蓝色的拱形大门内,

是一个优雅恬静的世外桃源,这里就是我们下榻的酒店。

映入眼中的那一抹清幽柔软的蓝,立刻就让我从旅途的疲惫中松弛下来。

淡红色土砖墙面搭配上蓝色门窗和绿植,

还有众多手工艺品和挂画,穿插点缀出了摩洛哥风情,
充满了原始风味和艺术感。

傍晚时分,华灯初上,我来到酒店上层领队房间的阳台上远望,起伏错落的山丘上,星星点点的灯光闪烁在暗蓝的天空下,此时蓝色房屋的窗子,仿佛是一个个张开了的黑洞洞的眸子,撩动的我不停地按下快门。

舍夫沙万的美是独一无二的,它并不是那种洁净得不含一丝杂质的剔透,而是市井中的童话。

在舍夫沙万这个童话里,

人们真真切切地生活着。

2016年4月,我来到这里,心灵涤荡在清爽的空气中,双足穿梭在蓝精灵的王国里,时间停留在蓝色的梦幻中,倾听着小城的历史,人儿便迷醉在舍夫沙万的童话里。手中的相机完成了它的使命,又一次诠释了我生命中的一段历程。
谢谢浏览!夏日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