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静的莱茵河,蜿蜒地流淌,
仿佛岁月绵长的投影,
在历史的乡愁里流浪。”
歌德的诗句在耳边回荡,霏霏的春雨滴落在摩泽尔河与莱茵河畔的古城科布伦茨,朦朦胧胧的景色幻化成如梦似诗的意境,即壮观又秀丽,即磅礴又细腻,即永恒又古老。

p2
在德语中,摩泽尔河代表的是阴性属性的名词,莱茵河则代表阳性属性的名词,因此,德国人通常把摩泽尔河称为母亲河,而把莱茵河称作父亲河。

p3
莱茵河与摩泽尔河交汇处的科布伦茨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公园前8年罗马帝国在这里建立军事要塞。这块富饶的中莱茵河谷地,曾令古罗马人,德国骑士团垂涎欲滴。所以这里也成了各个时期的军事要地。
举世闻名的德意志之角,埃伦布赖特施泰因要塞,马克斯城堡,史特臣岩城堡,以及点缀在莱茵河两岸陡峭山脊上的浪漫的罗马时代的城堡和遍布山坡的葡萄园,告诉我,这里曾有过辉煌的岁月。

p4
四座起伏的丘陵,翠绿的葡萄山和茂密的森林环绕着这座莱茵河与摩泽尔河畔之城,城市的三分之二都被森林,绿地和水域所覆盖,风光如画。

p5
摩泽尔河上林立的游艇,无声地告诉我,人们多么喜欢这里。

p6
当我们从旅行车下来,眼前是如茵的草坪,盛开的春花,高大的树木,在春雨中更显得郁郁葱葱。

p7
穿过风景如画的小巷,来到圣卡其托教堂。

p8
眼前这座罗马式教堂建于836年,843年,查理曼帝国国王三个孙子的使臣,在这里经过842次外交谈判,签订了瓜分法兰克帝国的“凡尔登”条约,建立东,中,西法兰克王国,形成德,意,法三国的雏形。
这座具有千年历史的教堂,目睹过苦难,目睹过辉煌,抚平着日耳曼人的心灵。

p9
花坛中每一朵盛开的花儿,如那一支支点燃的蜡烛,代表着一个个虔诚的心灵与主的沟通,静静地聆听,似乎听到了他们婉婉地诉说。

p10
圣母教堂,以罗马式为基础,将哥特式和巴洛克式半圆形穹顶塔楼揉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教堂。(左面的是圣母教堂)

p11
离开教堂,顺着摩泽尔河岸前行,经过鲜花绿地,来到了著名的德意志之角。所谓德意志之角就是摩泽尔河和莱茵河交汇处的一块三角地,也可以称它为岬角。
十三世纪的时候,由于德国骑士团的到来,这里获得“德意志之角”的名称。
1888年,德意志帝国的首任皇帝威廉一世去世后,德意志帝国上下萌发出了为他建造纪念雕像的想法,以感谢这位德意志皇帝在1864年,1866年后1871年为德意志的统一所作的战斗。
全国各地纷纷申请在自己的城市建造他们皇帝的雕像,科布伦茨也是其一。年轻的皇帝威廉二世在1891年最终选择了科布伦茨,雕像的位置选择在摩泽尔河和莱茵河的交汇处~德意志之角。
1897年,人们把全城的中世纪城墙拆下来填在这里,并在此矗立起一座曾为德国统一作出贡献的德意志帝国首任皇帝威廉一世的雕像。
建造雕像所需的一百万金马克由全国性的募捐所得,1897年8月31日,威廉二世亲自为威廉一世雕像揭幕。

p12
雕塑总高37米,其中骑马像高14米,雕塑中的威廉一世身穿将军制服和迎风飘扬的大衣,身旁的天才一只手牵着骏马,一只手拿着垫褥和皇帝的皇冠。
雕塑前方雕刻有德意志帝国的鹰鹫,它抓着蛇并呵斥着敌人,以此来表示威廉一世的威严。雕塑的设计者是德国建筑师布鲁诺.斯密茨。
雕塑底座上刻着科布伦茨诗人马克斯.冯.申肯多夫的诗作“给祖国春天的问候”一诗中最后的两句:“只要团结和忠诚,帝国将永存不灭”。我觉得,这句话,用在那个国家都合适。
这座雕塑和其他的威廉皇帝的雕塑构成了:威廉时代精神。
二战即将结束的1945年3月16日,盟军首领艾森豪威尔将军给美国空军下达命令,出动10架飞机,在德意志之角扔下40吨炸药,彻底炸毁了位于科布伦茨德意志之角,被德国人视为精神象征的威廉一世雕塑,德军最后的精神支柱崩溃了......
后来有人在废墟中找到了威廉一世皇帝雕像头部的残骸,如今这个雕像头颅的残骸保存在科布伦茨博物馆里。

p13
现在矗立在德意志之角上的雕像是1993年9月2日落成揭幕的,雕塑的高度仍然是37米,骑像高14米。改由青铜制作。是科布伦茨的出版商泰瑟恩夫妇捐资建造的。
为什么要选择9月2日这一天?可能是在德意志帝国时期,9月2日是“色当日”,是用来纪念1870年9月2日,在普法战争中于法国色当市附近的最后决胜之战中,普鲁士军队迫使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被俘投降。
新建的威廉一世骑像坐落在107阶台阶之上的平台上,雕像身后是刻有德国16州的州名的城墙,我想这是德国统一的象征。

p14
眼前的威廉一世,居高临下俯视着整个科布伦茨,凝视着摩泽尔河和莱茵河的交汇处,凝视着这片祥和的土地。

p15
沿岬角一圈是德国16个联邦州的州旗,岬角的尖上是德国国旗。
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德意志之角意味着统一,强大和不屈。

p16
欣赏德意志之角,欣赏着诞生一个伟大民族的摇篮,历史的沧桑,坚定了日耳曼人不移的信念。历史长河中的记忆,深深地影响着后来的日耳曼人。
凝视着母亲般温柔的摩泽尔河注入气势磅礴的父亲莱茵河,两河交汇的瞬间,一种厚重的感慨油然心底......
欣赏德意志之角,细细品味德国皇帝威廉大帝的感觉,每一寸土地都沉浸在和平幸福之中,一派宁静安详的德国风情,硝烟已经远去,但和平来之不易,珍惜当下,祝福这座德国的希望之城......

p17
今天的德意志之角,即有统一的欢乐象征,也有分裂的苦难回忆,而它最终传递给我的依旧是德意志人坚强的精神。
这座历史独特的小城,是德意志精神的象征。

p18
沿着摩泽尔河畔漫步,

p19:精美的建筑

p20
长跑的市民
p21
欣赏着古城的点点滴滴......

p22
Peter Altmeier 纪念碑,那造型很像椅子。

p23
摩泽尔河穿城而过,岸边是普鲁士时期,充满艺术,文化之美的古建筑。

p24
科布伦茨最著名的两座教堂圣卡其托教堂和圣母教堂展现在我的视野里。

p25

p26

p27
科布伦茨展现出迷人的一面,古老的建筑,高耸的教堂尖塔,如画的景色。
可惜二战末期的猛烈轰炸使这座城市的建筑80%都遭到了严重破坏,修复似乎还在进行中。

p28
莱茵河两岸的古堡星罗密布,有名的古堡有埃伦布赖特施泰因,史特臣岩石堡,兄弟城堡,马克斯堡........

p29
还有有着美丽传说的“罗蕾莱”岩........

p30
连接埃伦布赖特施泰因要塞的缆车,缆车的另一端就是埃伦布赖特施泰因要塞(正在维修)。
高达118米的埃伦布赖特施泰因要塞,耸立在莱茵河的莱茵河上,正好面对德意志之角,它是欧洲现存的第二大要塞,现在的建筑修建于1817年至1828年间,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年前,那时这里是一个小型城堡,在其后的几百年,特里尔的选帝候们将它改建为一座堡垒。
在整个19世纪,埃伦布赖特施泰因要塞被看作是不可能攻占的堡垒。它的东面,西面和南面都紧挨着极其陡峭的山岩,试图从这里上山的士兵根本无从下脚,而唯一可通行的北面又有两座瓮城,城壁上炮台林立,防御工事及其严密。事实上,除了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其间遭受8次空袭,这座要塞从来没有受过真正意义上的攻击。

p31
富有童话韵味的马克斯堡是莱茵河谷唯一一座保存下来的中世纪古堡,它高高耸立在莱茵河东岸上方的岩石小山上。
这座城堡建于1100年左右,1231年归爱普斯坦因爵爷所有,并开始扩建。1283年,它传到卡策奈伦伯格侯爵手中,由于卡策奈伦伯格家族没有后人,1479年,城堡由黑森伯爵继承。1803年,拿骚将其攻下,1866年城堡归普鲁士。1900年威廉二世将城堡赠给了德国古堡协会。至今,古堡协会总部仍在这里。
这是一座颇具中世纪要塞据点的骑士时代特点的古城堡,城堡由主楼,塔楼等多个建筑群组成,不同与其他城堡,它纯白色的建筑和高高的塔楼颇为醒目。

p32
兄弟城堡,一黑一白,一新一旧,分别建在两座山上,相互对望。据说是因为兄弟反目后,各立山头所建。
这些城堡穿越历史的长廊,见证了一段段历史。
当广场,雕塑,教堂,古堡,摩泽尔河,莱茵河交融在一起,一幅精美的历史画卷浮现在眼前。
正像这座城市的气质,它把一切迷人的气质都藏在典雅高贵的建筑中,把一切令人心醉的神情都藏在刻骨铭心的历史中。
也许正是这样,德意志民族的性格里好似也有这种气质:深沉,内向,稳重和静穆......

p33
曾经是我儿时的最爱........

p34
一个咕咕钟,就好似在讲一个童话故事

p35
呵呵~~不能忘记的还有科布伦茨美味的烤猪肘,德国黑啤,咕咕钟.....

p36
中午就在这里就餐,据说这的烤猪肘很地道。

p37
优雅的环境

p38
外焦里嫩,真正品尝了,才知道有多好。

p39
两者都是我的最爱,比在国内灌装的德国啤酒好喝多了~~

p40
我们的领队,(众信旅游聘请的台湾导游,很尽职尽责的,一个好领队会让旅行更加开心)司机和饭店老板。在此,给领队赞一个!

P41
站在餐厅的阳台上眺望,

P42
"
罗蕾莱"与浪漫的莱茵河组成了如画的风景。凝视着眼前的景色,回想着那些已看过的风景与风情,我想:
科布伦茨是古老的,也是活跃的;是优雅的,也是年轻的;是传统的,也是时髦的.......它因浪漫莱茵和德意志之角而变得与众不同,令人向往。

P43
当我行走在这里,不知不觉地喜欢上它,它的忧伤,它的浪漫,它的坚强,它的不羁,它的恬淡.......
它让我在行走中感受到历史的凝重,让我在不断地咔嚓声中享受着愉悦,让我在音乐的节奏中激动,又在诗歌的意境中淡泊.......
在科布伦茨,我感到音乐,诗歌,思想还有啤酒,总是如影随形~~
这短短的游历,深深地刻在脑海里,成为我人生阅历中最美好的一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