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荷兰(十五)荷兰的标签~小孩堤防风车村


标签:
旅行情感杂谈 |
人们常常把荷兰称为“风车之国”,虽然它早已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但象征荷兰民族文化,充满古老气息的风车,仍然忠实地在全国各个角落运转着,成为了风车之国的标签,展示着这个民族曾经的骄傲,辉煌与张扬。
十七,十八世纪全盛时期,荷兰有风车近万座,但随着蒸汽机,内燃机和电动机等新的动力机械的问世,大多数的风车被淘汰了。可是荷兰人没有忘记风车曾对这个国家做出的卓越贡献,他们把风车视为国家发展的功臣。所以荷兰的乡野间还保留了近千座风车,它们咿咿呀呀地转动着,唱着古老的歌。
P4
而这一座座静静地矗立在地平线上的风车,与清澈的运河,翠绿的原野组成的独特的田园风光一直被世人所爱,也是深深地打动了我,驱使我去荷兰的原因之一。
P5
到荷兰看风车,最富盛名的地方要数桑斯.安斯(Zaanse
今天介绍的小孩堤防风车群,则是另一种充满了原始质朴的地方,那里保留了19座建于1740年的汲水风车,这些古老的杰作与周围的乡间小路,茅草河道,野鸭水鸟融为一体,把原汁原味的田园风光发挥到了极致。
P7
这里常常被称为荷兰风景的典型样板,这种独特的风车景观图片出现在每本有关荷兰的画册中。1997年,小孩堤防的风车被列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P9
小孩堤防是荷兰西部南荷兰省的一个村庄,坐落在莱克河(Lek)与诺德河(Noord)的交汇处,距离在鹿特丹15公里。它一部分属于阿尔布拉瑟丹,一部分属于新莱克兰。
关于小孩堤防名子的由来,有几个版本的历史故事。最初这个村庄的名字叫“埃尔斯豪特”。(Elshout)
其中最著名的有关小孩堤防的故事要上溯到1421年,在圣伊丽莎白洪水中,Grote
这个民间故事和传奇已被发表在一本英文书,,“The
另一个故事说:小孩堤防是因为童工修建而得名。
还有一个故事说:过去有位Jan
又有一个解释是:该堤防比周围其他堤防要矮,这个较小的堤防被称作“小孩”了。
这就是几个有关小孩堤防名字由来的故事,权作来到这里对它的传说的了解吧。
P10
在旅行车上就看到了这片古老的风车群,忍不住把它拍了下来,算是对这里环境的一个介绍
P11
风车的密度这么大,保存的又完整,是排名世界第一的风车景观。
P12
小孩堤防具有广阔的视野,让我一眼就能看到19座风车,它们面对面地排列成两排,构成一个排水体系。一排圆形砖结构的风车为Nederwaard地区进行排水,另一排八角形的风车让Overwaard不遭受灭顶之灾。
P14
矗立于河岸两侧的风车群,一字排开,极为壮观,每座风车的高度达到四五层楼,巨大的叶片长20多米,蔚为壮观。
P15
现在,19座风车中仍有17座持续在运转,剩下的两座每年七八月份时会加入运转行列。
P18
骑单车,看风车,观麦田,闻稻香.......这种感觉美妙极了,超喜欢这种在乡间驰骋的感觉.......
P19
P20
坐游船,沿着运河缓缓行驶

沿途欣赏壮观的风车群,还可以看到沿岸高低不齐的房屋和桥梁,以及周围的牧场风光,看着奶牛悠闲地吃着牧草,风吹过来的时候,真的会有一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感觉。
P22
P23
除了风车美景,我意外地发现这里钓鱼的人还不少,他们静静地坐在那里,享受着美好的时光,收获着愉悦的心情。
荷兰没有崇山峻岭,但它的河网,堤坝,圩田和风车,构成了荷兰独有的风光。那些由风车,木屐,郁金香所串起的如织的美景,带给了我无数的梦幻和想象。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欣赏到荷兰山水如画的美。
置身这里,那清新纯净的空气,无垠的田野,弯曲的河流,淡淡的春花,古朴的风车,完美的自然景色,让我远离喧嚣,悠然闲适所带来的身心愉悦让我流连忘返。
寻梦荷兰的故事暂时告一段落。现在说说回来后我对荷兰的感受。
在去荷兰之前,我眼前浮动的,脑海里闪现的是田野间随风转动的风车,悠闲的牛羊,城市中纵横交错的运河,暮春中满山遍野的郁金香花海,夜晚闪烁的霓虹灯,红灯区橱窗中妙曼的女郎........这些曾扎根于我想象中的荷兰。而那些明信片中的风景,更是我对荷兰的第一印象。在我置身于荷兰之后,这些都显得苍白无力,与现实相距太远。
真实中的荷兰,是我在阿姆斯特丹的街头沿着运河漫步时的悠闲;在鹿特丹一路小跑中的震撼;是我在库肯霍夫公园与荷兰之春的亲吻,与溪水中白天鹅的交谈;是我在国立博物馆,面对“夜巡”与伦勃朗无言的对话与交流;迷失在羊角村时的惊喜;还有我在橱窗街中发出的一声声惊叹;不能忘记在阿姆斯特丹街边观看告别单身女孩Party时的狂欢.........
当一个真实的荷兰呈现在我的面前,那些所见所闻无时不在挑战着我先前印象中的荷兰。这个崇尚人类本性的地方,让我不断地重新考量,重新思考,重新认识,更让我尽情地欣赏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