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

(2012-03-17 20:01:46)
标签:

杂谈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

    在南非首都比勒托尼亚南郊的一处自然保护区的一座山丘上,矗立着一座巍峨的矩形建筑,远远望去,像一座石头垒起的城堡,又像是一座庞大厚重的雕塑。它就是先民纪念馆,又称沃特勒克斯纪念碑。先民纪念馆是为了纪念那些于18341835年其间,最早进入南非的欧洲先驱者而建立的。纪念馆中英雄厅的浮雕和空棺厅的展品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逐渐读懂了南非的历史。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P2

   现在的南非人指的不是南非土著,而是荷兰移民布尔人。南非早期的土著人是科萨人和班图人。但在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以后,开始有了变化。1652年,荷兰殖民者跨越海洋登陆开普敦,移居南非,这些殖民者大多是农民,荷兰语中“农夫”的发音是“布尔”,所以南非的荷兰裔后人就被称为布尔人。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

P3:大迁徙时的路线图,观赏者可能是布尔人的后裔。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

P4:布尔先民大迁徙时用的牛车模型。

1806年,日不落帝国占领了开普殖民地,在开普敦建立了东印度公司的一个补给站。1834年南非历史上一次极端艰辛的大迁移开始了。居住在开普敦的6000多布尔人为摆脱英国殖民者的统治,寻求另一个自由天地,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将他们的财产和家具绑在篷车上,携带家眷,向北方与东方前进。这是一段非常漫长的路程,与土著人的纷争,缺乏食物,疾病侵袭,无数人倒在这片土地上。最为惨烈的是在于祖鲁人的战斗中,他们先遣部队的117人在183826日中了当时祖鲁人头领丁刚的“鸿门宴”而全部遇难。为了给先遣部队报仇,18381216日在今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这里,与丁刚等祖鲁人大战三天两夜,战胜了祖鲁人,击毙丁刚。

布尔人经过漫长而艰难的1600公里路程迁徙,终于在如今的比勒陀利亚地区定居下来。

荷兰先民在战胜了南非原住民后得到了生存的地盘,但双方在战争和杀戳中也建立了仇恨,由此导致了荷兰人后裔的种族歧视政策。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P5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P6

 

登上117级台阶,来到纪念馆外宽敞的平台上,近距离地欣赏这座精美的,有着非常厚重雕塑感的建筑。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

 

P7:联合阵营总督彼得.瑞提夫,他中了丁刚的“鸿门宴”,他和他的儿子及其它先遣队员117人一起被杀。117级台阶就是为了纪念他们而设。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

             P8:布尔先民领导人安德里斯.比勒陀乌斯,他的儿子创建了比勒托利亚市。

建筑物的每个角上,分别有一座与建筑物融为一体的花岗岩人物雕塑,他们分别代表三位著名的沃特勒克斯先民领袖,第四位无名氏则象征着所有其它的先民领袖。他们分别肃立在四个墙角守卫着纪念堂,也守卫着英雄的荣誉。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

  P9:先民纪念馆最后一段台阶前的主题雕塑“母子铜像”和上面的水牛雕塑。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

            P10:  母子铜像。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

                 P11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

P12:角马浮雕。

   建筑物正中央有一组由安东范沃尔乌雕塑的青铜雕塑~母与子。铜雕展示的是一位先民妇女和她的孩子们,由此纪念布尔先民妇女和她们的家庭。她们为保存并发展文化和基督教表现出极大的决心。雕塑上方雕有一个巨大的非洲水牛头,由于水牛被认为是非洲最危险的野生动物之一。它象征着对纪念堂的保护和对外敌的抵御。在底墙上方雕刻的黑角马象征着非洲存在的危险。

纪念堂外部上方的四周飞檐采用了锯齿形三角图案,并呈之字形蜿蜒曲折环绕,这象征着水和肥沃,突出表现了先民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一主题。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P13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

P14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

  P15:先民纪念馆周围用大理石浮雕组成的牛车阵围墙。布尔先民大迁徙时就是用这种牛车围成的圆形阵营作为防御工事。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

P16:牛车浮雕。


    纪念馆外环形的围墙上雕有64辆战争时代的货车图形,象征着当年先民们为了躲避英国殖民者袭击而组成的圆阵形状。(18381216日的血河之役正是用64辆牛车围成了临时阵营)同时以此象征对纪念馆的保护。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
P17:纪念堂的黑色锻铁大门及长矛图形象征着祖鲁国王丁刚的威力。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P18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
  P19
  

纪念馆内分上中下三层,英雄纪念厅在中层。大厅呈圆形,巨大的高穹,大理石地面及匠心独运的壁雕,向人们讲述了大迁移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日常生活。大厅内墙壁上镶嵌的27块白色大理石浮雕,这些浮雕是四位雕塑艺术家从1942年开始历经多年完成的。它描述了这段苦难史和国家独立时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27块浮雕在英雄厅内形成了一个合围的整体,与建筑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建筑物的一个组成部分。纪念厅内四个巨大的拱形窗口嵌镶着比利时风格的玻璃。大理石地面水样的图形向四处流淌漫延,象征着冲向自由的波浪。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P20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

 

P21:先民纪念馆地下空棺厅中的石棺。象征了大迁徙时牺牲的所有先驱的永久安息地。上面文字的意思是:“我们为了你,南非!”这是南非前国歌“南非的召唤”中的一句歌词。现在的南非国歌是由原来的“南非的召唤”和“上帝保佑南非”相结合而写成的。

   大厅中间有个直径为几米的大圆孔,站在圆孔边沿可以看到底层空棺纪念厅的中心处安放着一座花岗岩长方形空棺,这是个衣冠冢,象征着彼得.瑞提夫和所有大迁徙时遇难先民的永久安息地。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

P22:圆形穹顶上的小孔。每年的1216日中午12点就会有一束阳光穿过小孔,照射到空棺的字上。象征着上帝的祝福。

   大厅的穹顶上方有一个小孔,每年1216日正午12点(也就是布尔战争中血河之战那天) 阳光通过这个小孔直接照射到空棺上面的文字:Ons Vir Jou Suid ~Afrika (布尔语:南非,我们为了你。这是前南非国歌“南非的召唤”中的一句歌词)射进的阳光象征上帝对沃尔特勒克斯人的祝福,从而意味着上帝保佑着先民的生活和工作。先民纪念馆的开放典礼也是在19491216日举行的,这里如同南非布尔后裔的圣地一般。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

   P23:先民生活的场景再现。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

          P24:地下展厅中展出的先民用过的牛车。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

  P25:先民用过的钢琴。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

  P26:先民读过的书籍。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
 P27:先民使用过的小提琴。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  P28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  P29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

  P30:先民用过的帽子和穿过的衣服。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

P31:墙上的挂画。


    空棺纪念厅中还用实物和图片介绍了南非建国的由来,重现了当时的生活和劳作的场景。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  P32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

  P33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  P34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

P35:布尔时期的各国旗帜。



    靠近空棺的墙柱上悬挂着布尔时期建立的各种共和国的不同旗帜。一百多年前,在南非这块土地上先后存有四个国家,它们分别是:开普共和国(首都开普敦),纳塔尔共和国(建于1838年,首都德班),德兰士瓦共和国(建于1852年,首都比勒陀尼亚)和奥兰治共和国(建于1854年,首都布隆方丹)。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

  P36



2012走进南非(三)~在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感受布尔人先民的拓荒之路

P37:站在先民纪念馆的观景台上远眺布勒托利亚市区。



    纪念馆上层是露天观景台,那里有三条用花岗岩雕凿出来的长长的廊道,廊道的尽头是观景台,站在那里可以远眺布勒托尼亚市区和纪念馆下64辆牛车组成的圆形阵地。

值得深思的是:先民纪念馆建成于1949年。曼德拉1994年就任总统后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时至今天,荷兰人建立的先民纪念馆并没有受到任何损害,而荷兰人征服南非的历史就在现在被黑人执政的国家而任由游客参观。我想:这也许就是彩虹之国多民族的包容,和作为政治家的曼德拉的大度与宽容,他能够唯物地,客观地对待历史发生的事件。由此也注定了曼德拉是一位载入史册的伟大人物。

这座为了纪念那些于1834年至1835年其间,最早进入南非的欧洲先驱者而建立的先民纪念馆是由著名建筑师Gerard Moerdijk 设计而建成的。它的整体结构和宏伟气势以及融历史真实人物事件于一体的构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如同看到了一个矗立了千年的纪念馆一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