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沙漠之舟
沙漠之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555
  • 关注人气:2,7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枫景这边独好(二)~洋湖沟画家村

(2010-10-26 19:57:23)
标签:

杂谈

枫景这边独好(二)~洋湖沟画家村

    从关门山森林公园到桓仁县的国家二等级公路是一条枫叶观光路。其中有50公里的一段是穿越原始生态林开辟出的公路。2006年十一期间,我和先生一同来到位于这条路上的一个山青水秀的小山村~洋湖沟,也就是枫叶之路上有名的画家村。

沿着枫叶之路前行,满眼都是浓郁的秋色。凛冽的秋风把沿途山上的植物吹得色彩斑斓,在秋霜的酿染下,漫山遍野的树木都披上了五颜六色的外衣。这种生长枫叶的槭树密密地生长在这里的山坡上,这是秋天里最美的树木,色彩最为丰富,从浓艳的朱红到淡淡的品红,与秋天山野间的黄色、褐色、浅绿、浓绿组成了一个巨大的调色板,一团团,一簇簇,一片片所呈现出的色彩就象是从画家的颜料锡管直接挤出来,不需经过调配,斑驳中见和谐,混杂中又浑然一体。放眼望去,如此绚丽的秋野盛装,披在山形峻美,山岚起伏的山峰上,在晨雾和夕阳下,演化出无数令人难忘的秋色美景,也让我的镜头一次又一次地亲吻它。坐在车上,穿行于缤纷的色彩之中,感受最直接的色彩变幻,非常惬意与浪漫。枫景这边独好(二)~洋湖沟画家村
路边的农家小院融在浓郁的秋色里。

枫景这边独好(二)~洋湖沟画家村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路边正在收割中的田野,庄稼也泛着金色的波光。
   本溪市美术家协会的画家村就设在这条公路边的一个叫洋湖沟的小山村。这个依山傍水,安静恬然的小村庄,浓郁的秋色就象红葡萄美酒一样让我迷醉。一条清澈的溪流跳跃着在河床里前行,秋日的水面泛着彩色的波光,水中飞舞的红叶添增了一种流动的美感。一群小鸭子享受着秋日和煦的阳光,在水中嘎、嘎、嘎地唱。溪边的山林色彩浓艳,田野间圆木围成栅栏的小院投着长长的光影,多么和谐的一首秋日进行曲,踏着秋日私语的节拍,让我把这美景一一欣赏。枫景这边独好(二)~洋湖沟画家村
“五花山”下的农家小院,充满了生活气息。枫景这边独好(二)~洋湖沟画家村
秋日里嬉水的小鸭。枫景这边独好(二)~洋湖沟画家村
溪水边,色调浓郁的五彩山林。

枫景这边独好(二)~洋湖沟画家村

枫景这边独好(二)~洋湖沟画家村  
 陶醉在秋色中的我。枫景这边独好(二)~洋湖沟画家村

枫景这边独好(二)~洋湖沟画家村
  随着流水漂动的红叶,有一种动感的美,流水和红叶一起舞动,奏响了天籁之音。

枫景这边独好(二)~洋湖沟画家村
    融入秋色里的先生,他在和秋私语。
   那天晚上,我们就住在村中的农家小院里,吃着香甜的农家饭菜,睡在热乎乎的火炕上,也做了一次“山里人家”。

早晨起来,呼吸着带有田野芬芳的空气,看着在清晨的阳光照耀下,层林的色彩变得愈发丰富了,阳光使黄叶泛出通透的金色,红叶的颜色更加鲜艳欲滴。山间小屋的炊烟和晨雾一起冉冉升起,有一种童话世界的感觉。枫景这边独好(二)~洋湖沟画家村
    清晨的炊烟和晨雾一起升起,让山林呈现出朦胧的美。
枫景这边独好(二)~洋湖沟画家村
    丰收的玉米堆满了院落,顺手拿起一个品尝生活的甘甜。

这就是美丽的画家村,这里的秋色养育了不少本溪的油画家,也谋杀了不少摄影家的胶卷。我们也做了一次“美色的俘虏”。

和我们一起游玩的本溪朋友林先生带我们去了离此处不远的一个“森林公园”。这里的秋色更原始,更浓郁。漫山的枫树如火如荼,与林间的柏树交相辉映。风吹过来,整座山林好似在抖动着。阳光透过林木洒在山间小路上,沿着散落着金黄,火红落叶的小路前行,伐木工人伐好后待运的木材摆放在路边。一株株火红的枫树在林中更为醒目。路尽处,铺满卵石的小溪掩藏在彩色的林间,更有一种原始的味道,山林深处传来流水的声音,那是山间瀑布在歌唱。多么静谧的山林,只有风在吹动,树叶在舞动,我们在走动。北国之秋的韵味与大自然的绝佳美景相互交融。行走其间犹如漫步在真实的山水油画中,这是秋日里最美的旅程。
枫景这边独好(二)~洋湖沟画家村
散落着秋叶的林间小路。枫景这边独好(二)~洋湖沟画家村
  伐木工人的“作品”也构成了一幅油画。枫景这边独好(二)~洋湖沟画家村
    如火如荼的枫树是秋天里最艳丽的颜色。
枫景这边独好(二)~洋湖沟画家村
     甘愿做“秋”的陪衬的杉树,阳光透过它的缝隙,打在枫叶上,使之更浓郁。
枫景这边独好(二)~洋湖沟画家村
     黄色也是秋的主色之一,红、黄共舞才能更绚丽。
枫景这边独好(二)~洋湖沟画家村

    秋日里,山间的溪流也显得更为欢快。

在我们都陶醉在美景之中时,林先生带我们从山里走下来。路经一个林间小院落,拉开木栅栏的小门,林先生和院内的主人唠起了家常。原来这里曾是林先生儿时的故乡。看来这里不但山青水秀,而且人杰地灵。林先生上个世纪80年代毕业于上海财大,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人士。是这美丽的山林赋予他灵性,让他充满了才智。也是他那位60年代毕业于北京名牌大学的父亲甘愿放弃大城市,来到这美丽的山村执教,培养出许多象林先生一样的人才。赞叹林先生之余,我更敬佩他的父亲,他使我想起很小时看过的一部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眼前这里抒写的是另一部中国男教师的真实故事。在这美丽的秋日里,他更让我深思,如果中国多一些这样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知识分子,那中国的教育事业也一定会象秋日的色彩一样绚丽无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