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的雪乡(一)

标签:
杂谈 |
那一年,2007年元月,先生刚从武汉招生回来,次日一早,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赶往哈尔滨,因为去云南的机票早已订好,距飞机起飞只有五天的时间。这五天要去哈尔滨、亚布力和雪乡。
因冬季北方路滑,哈尔滨的朋友李先生特意弄了台丰田越野4500。坐在这台“巡洋舰”里,经五常县,到牡丹江海林的双峰林场~雪乡。
一月的黑龙江,正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时候,气温经常在零下二三十度,前些天又刚刚下过雪,冰雪路面就更难行了。同来的李先生对司机讲:“挂上链子,四轮驱动,车会行得稳些”。司机是位五十多岁,有三十几年行车经验的老同志。没太在意李先生的嘱咐,径自地开着,在离雪乡几十公里的一段弯路上,他一不小心,车子就不听他的指挥了,滑向路边的沟里,半歪着身子,一动也不动了。幸好沟旁是座山,不是悬崖,我们才毫发无损。真是险呀,也就几秒钟。看着这个赖着不动的大家伙,我们只好下来,在这偏僻的山沟里,手机没有信号,想呼救援的人都没办法。司机只好留下,我们搭过路的车走。运气不错,等了一刻钟的时间,两辆小型越野车一前一后经过这里,看到我们的手势,他们停了下来,得知我们的困难后,决定让我们搭乘他们的车。这两辆车是从天津来哈尔滨看冰雪节,然后到雪乡玩的。是经常结伴出游的发烧一族。看来好运又来了。我们终于在午后两点多赶到了雪乡。只是苦了司机,大冷天的守在冰天雪地里,还要等我们到了雪乡,手机有了信号,才能往哈尔滨打求救电话。我心里总有一种不安,给人添了麻烦的感觉。
进了村,入住在一家叫“洋洋”的家庭小旅店。这是林场工人的家,经改造而成的小屋。小屋的火炕上铺着干净的被褥,一种带着柴火香味的温暖在小屋中弥漫着。店主人刘先生和他的女儿爽快热情,很快就做好了午饭,简单吃了一点就急着出去逛雪的村庄,雪的世界。
村子不大,四周都是山,山上的树木挂满了雪,“千树万树梨花开”用在这里最合适不过了。
由于山的遮挡,小村内是看不到日出的,于是我们租了一辆雪地摩托准备到山上看雪乡的日出。
从山上下来快进村时经过一片小树林,此处雪的造型很独特,一个个细细的树桩上落满厚厚的雪,有的象一朵朵大蘑菇,有的象奶油蛋糕,有的连在一起象个大馒头。风把地上的雪吹到一起,形状就象一个大海豚。
从山上回来,听到昨晚入住的大连游客,满嘴“海蛎子”味在大声讲着,说炕太热,屋子冷,睡不好觉。北方的农村就是这样,用炕取暖,所以炕烧的很热,但室外太冷,屋里温度上不来,晚上睡在炕上,就象敞着锅烙煎饼,底下糊了,上面还没熟。当然没有睡在暖气房里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