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征求对一幅沈周画作真伪的鉴别意见

(2014-02-25 10:35:50)

征求对一幅沈周画作真伪的鉴别意见

 

    原本是一幅很不起眼的旧画,因为它的署名是“沈周”,如果确实是真品的话,那就是一件有价值的文物。

    这幅“沈周人物” 系文革时父母家中被抄后,在八几年落实政策时以“等价物”的名义退还的一堆破字画中的一幅。沈周是明代四大画家之一,故不得不设法辨其真伪。

    曾询问天津沈阳道经营字画的业主,据称是“老假”(即很久以前的仿品)。也请教过天津大学的王学仲先生,他说沈周擅长山水,此画为人物,他说不准,建议去请刘光启看看。找刘光启要预约登记,且有时限,去过两次未成,以后就未再搞。

    鉴别字画需要很多方面的知识。如果你有兴趣不妨以此为例试一把,既锻炼了自己,又帮他人解决疑难问题。

    下面是与该画有关的细节。

 

http://s12/mw690/001x3OvWty6GQaqc91p7b&690

           画面全幅                          画的实部

    画面全幅          长:215cm    宽:52cm

    画(泛黄绢质)    长:79cm     宽:38.5cm

 

http://s8/mw690/001x3OvWty6GQaqehf1d7&690 

题字及印章

http://s16/small/001x3OvWty6GQaqirWD6f&690

画轴记录

 

http://s13/mw690/001x3OvWty6GQaqlPQg2c&690

画面细部

 

    当初查抄时可能有记录,但这些物品的命运就很难预料了,有可能被毁,也可能被某些单位或个人据为己有。退还工作不过是走个形式过程,根本不可能是等价物。估计在处理抄家物资时的经办人员并非很专业。现在我们是在学习鉴别字画文物,当然也希望能有奇迹出现,捡一个漏。

    鉴别字画需要熟悉作者的相关情况,根据画作的内容、笔法、功力;字迹、印章;纸张、装裱等方面的情况作出判断。在不见实物的情况下的确更加大了难度。

   我有两点疑惑不解之处: 1)画面上的人物何许人? 2)画面和裱糊后的长宽比特别大。

    好在并非指令性任务,有空不妨试试看,给出指点,不胜感激。

 

 

          附:沈周及其画作欣赏

    本片简要介绍了明代大画家沈周的生平和一些他的有代表性作品。   结合一幅有待鉴定的沈周人物,希望有兴趣的读者提出各自的鉴定意见或看法。

    沈 周 简 介

 http://s9/small/001x3OvWty6GQahKCpy28&690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沈家世代隐居吴门,居苏州相城。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的好友,父亲沈恒吉,又是杜琼的学生,书画乃家学渊源。

    沈周一生家居读书,吟诗作画,优游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蔑视恶浊的政治现实,一生未应科举。他学识渊博,富于收藏。交游甚广,极受众望,平时平和近人,要书求画者“屦满户外”,“贩夫牧竖”向他求画,从不拒绝。甚至有人作他的赝品,求为题款,他也欣然应允。

    沈周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书法师黄庭坚,绘画造诣尤深,兼工山水、花鸟,也能画人物,以山水和花鸟成就突出。在绘画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来博取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继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的水墨浅绛体系。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用,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自成一家。沈周中年时成为画坛领袖,技法严谨秀丽,用笔沉着稳练,内藏筋骨。晚年时性情开朗,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浑。纵观沈周之绘画,技法全面,功力浑厚,在师宋元之法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进一步发展了文人水墨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被誉为吴门画派之领袖。

    沈周的代表作品现在多藏于大博物馆。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精品中重要的有《仿董巨山水图》轴(作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沧州趣图》卷、《卒夷图》、《墨菜图》、《卧游图》等。南京博物院也藏有几幅沈周精品,其中有《东庄图》、《牡丹》轴,此画作于 1506年,当时沈周已81岁。辽宁博物馆藏有两幅沈周的杰作,一幅是《盆菊幽赏图》卷,画面中树石茅亭,亭中饮酒赏菊者三人,意态优闲,布势疏朗,景物宜人。另一幅是《烟江叠嶂图》卷,作于正德二年(1507年),笔墨之运用,随心所欲,满纸烟恋,诚属沈周82岁晚年杰作。此外,台湾故宫博物院还藏有沈周极有名的《庐山高图》轴。

    沈周的绘画为传统山水画作出了两大贡献:其一,融南入北,弘扬了文人画的传统。如沈周的粗笔山水,用笔融进了浙派的力感和硬度,丘壑增添了守人之骨和势,将南宋的苍茫浑厚与北宗之壮丽清润融为一体,其抒发的情感也由清寂冷逸而变为宏阔平和。其二,将诗书画进一步结合起来。沈周的书法学黄庭坚,书风“遒劲奇崛”,与他的山水画苍劲浑厚十分相似、协调。他又将书法的运腕、运笔之法运用于绘画之中。沈周同时还是一个诗人,至老年“踔厉顿挫,浓郁苍老”。他把这种诗风与画格相结合,使所作之画,更具有诗情画意。所作山水画,有的是描写高山大川,表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之景。而大多数作品则是描写南方山水及园林景物,表现了当时文人生活的幽闲意趣。

    沈周的书画流传很广,真伪混杂,较难分辨。文征明因此称他为飘然世外的“神仙中人”。

 

http://s9/mw690/001x3OvWty6GQahO20M78&690

明沈周庐山高图

【简介】轴,纸本,设色画,纵193.8公分,横98.1公分。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幅画於成化丁亥(1467),取法为宋、元文人画传统,为先生41岁作,画祝乃师陈宽(号醒庵)70岁寿庆,故精力专注,特为杰出。画中山石林木笔法全仿王蒙,益以本身功力,更觉浑朴雄健。几无空处,山石融合了王蒙的解索皴与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法,先以淡墨层层皴染,再施以浓墨逐层醒破。笔法稳健细谨,不恣意逞任,用墨浓淡相间,於满幅布局中有疏朗之感,故觉实中有虚。而画悬泉百丈直泻冲下,涧水轻柔,云光山色极为精采。

 

http://s15/mw690/001x3OvWty6GQahPxx4be&690

庐山高图(上部文字)

 

 

http://s2/bmiddle/001x3OvWty6GQahTJwBb1&690

秋林话旧图

 

沧州趣图    年代 类别:绘画规格:纸本,设色,纵30.1cm,横400.2cm。作者:沈周   现藏:北京 故宫博物院

简介

    引首柳楷题“沧州趣”三字。后纸自识:“以水墨求山水,形似董巨尚矣。董巨于山水,若仓扁之用药,盖得其性而后求其形,则无不易矣。今之人皆号曰:‘我学董巨’,是求董巨而遗山水。予此卷又非敢梦董巨者也。后学沈周志”引首钤“煮石亭”印,款下钤“启南”、“石田”二印。

    此图所绘沧州为明代属直隶河洵府的沧州,地处北方,沈周未曾到过,他只是表现山川之性和趣,故图名“沧州趣”。画面作平远布局,主要撷取江南水乡的景致,山丘逶迤,水面浩渺,坡岸伸展,杂树成林,一派南方山川秀丽风光。同时又融入了北方山峦雄阔之势,积叠的山石多尖峻的棱角,显得坚硬凝重,坡岸、平台亦转折尖直,棱角分明,其质地多呈北方石山的特征,无疑增添了山川的雄健宏阔气势。画法亦源自董巨,运用善于表现江南山水的披麻皴、点苔、圆润中锋和水墨渲染等技法,然运笔于中锋中时见外笔、侧锋,转折粗重,平台轮廓多整饬线条,细劲有力;披麻皴也变为研拂式的短笔皴,率意凝重;点苔亦墨深笔厚,圆横交错。总体笔墨形式刚柔相济,苍中带秀,既具董巨的秀润之韵,又呈较强的硬度和力感,恰当地表现了沈周心目中的沧州之趣。

    后纸自题是对本图艺术 表现的很好的注脚。意即作为文人 画家 所崇尚的前贤董源、巨然,描绘自然山水犹如名医仓扁用药,是先了解本性,后求其形状,于是无往而不易,必深得山水之真性情。倘一味摹仿董巨的笔墨形式,则仅得董巨之外表形貌,自然山水的真性情却丧失了,所谓“求董巨而遗山水”。沈周创作此画,即从表现自身所熟悉的自然山水出发,并着重揭示其本性和真趣,在此前提下才灵活运用董巨的笔墨,故虽自谓“予此卷又非敢梦董巨者也”,实则却深悟了董巨山水之妙并得其遗意。可见沈周对“师法古人”和“师法自然”两者的认识是相当辩证的,也是他卓然有成的原因之一。

 

http://s11/mw690/001x3OvWty6GQahVzBMba&690

沧州趣图

 

http://s11/mw690/001x3OvWty6GQahZKtAca&690

 

沈周仿董巨山水图

http://s13/mw690/001x3OvWty6GQai1n9a6c&690

卧游图册

 

http://s2/mw690/001x3OvWty6GQai3nmFa1&690

http://s15/mw690/001x3OvWty6GQai50Qe5e&690

卧游图册

 

http://s9/mw690/001x3OvWty6GQai8pF6f8&690

墨菜图

 

http://s8/mw690/001x3OvWty6GQaiauvta7&690

http://s2/mw690/001x3OvWty6GQakTH2171&690

烟江叠嶂图

 

http://s7/mw690/001x3OvWty6GQakVsLI36&690

盆菊幽赏图卷全图

 

http://s6/mw690/001x3OvWty6GQakWYyp75&690

盆菊幽赏图卷题字

 

http://s9/mw690/001x3OvWty6GQakYXWM48&690

 

http://s14/mw690/001x3OvWty6GQal0FnT7d&690

 

http://s6/mw690/001x3OvWty6GQal2TXL55&690

 

http://s3/mw690/001x3OvWty6GQal6aUGc2&690

 

http://s1/mw690/001x3OvWty6GQal851e30&690

 

http://s16/mw690/001x3OvWty6GQal9NNB8f&690

 

http://s6/mw690/001x3OvWty6GQaldd6555&690

 

http://s8/mw690/001x3OvWty6GQalgO7d17&690

 

http://s10/mw690/001x3OvWty6GQaliJtv59&690

 

http://s11/mw690/001x3OvWty6GQalku02ea&690

 

 

http://s8/mw690/001x3OvWty6GQapQlIrc7&690

 

http://s16/mw690/001x3OvWty6GQapSWTR0f&690

 

http://s2/mw690/001x3OvWty6GQapYms191&690

 

http://s4/mw690/001x3OvWty6GQaq1wGv23&690

 

http://s5/mw690/001x3OvWty6GQaq6ULy94&690

http://s8/mw690/001x3OvWty6GRDiWrPh87&690
《两江名胜图》(之一)

    绘长江淮河两岸的名胜风景,画面撷取富有特征的景物,剪裁简明,却构成诗意盎然的境界。每幅构思,单纯集中,情景融合,意味隽永。用笔质朴、凝重,山峦的繁笔勾皴和屋宇的简笔勾勒,形成疏密的对比,墨色也富有虚实轻重的变化,使画面产生强烈的装饰美感。 

 

                                2014.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