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雌激素占优势(Estrogen Dominance)及其危害

(2012-12-14 08:40:37)
标签:

副作用

环境毒素

女性

雌激素

荷尔蒙平衡

健康

现在,必须明白雌激素占优势是妇女面临多种常见疾病和症状的根本因素。我们现在知道,当在
它们认为与健康问题无关之前。事实上,临床上虽然呈现不同的问题但它的根本原因却是相同的。
所不同的只在特定组织或器官对人体的影响不同。对于大多数健康因素而言,多少雌激素是健康
的或危险的是无法区分的。因此,我们认为将它视为是一个持续性(continuum)。意旨,接触时
间长度不同含量亦不同,可能会导致在我们的一生中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持续性雌激素占优
势是身体系统于一生中,雌激素水平相对于黄体酮水平有过剩的一种状态,并且在不同的阶段有
不同的表现形式。列出与雌激素占优势有关的疾病清单与前一章讨论的一种或其它性荷尔蒙缺乏
或过多有关,此并不感到惊讶。以下一大串的清单并非全面,但它却是一个问题,雌激素占优势
是可以被诱发的。现在让我们针对每一项好好的说明。


1、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据统计,大约有 10-15%处于 25 岁至 45 岁生育年龄的
女性受到影响。而在受影响的女性中约有 40-50%无法生育。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子宫内膜(子
宫内层)存在于子宫外的疾病,如卵巢、输卵管、阴道、腹部、子宫内的肌肉、肠、膀胱、子宫
骶韧带(使子宫处于相应位置的韧带)、腹膜(覆盖于骨盆和腹腔的内层)或身体的其它部位。
它可以在组织之间生长,并通过粘着物使组织粘连在一起。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因尚不完全了解。从遗传学到染毒环境论,有很多的相关理论。逆向出血或
“逆行月经”(出血并流向子宫)被认为是首要原因。许多研究者认为,雌激素和与之相关的类
雌激素(环境雌激素)有重要的致病作用。有些人试图把病因与具有污染物残留的漂白卫生巾联
系起来,但这些尚未得到证实。

风险因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家族史,尤其是母亲或姐妹。
-晚育(30 岁以后)。
-经期较长或较短。
-子宫结构异常。
-进食氢化脂肪(反式脂肪酸),如薯条或饼干。
-压力。
子宫内膜组织会具有等同于子宫组织的反应,它生长的过程中会产生雌激素,可能会像子宫内的
组织一样在月经期间出血。最常见的症状是伴随着月经周期出现疼痛和抽筋,并且疤痕组织(scar
tissue)会形成于子宫内膜的任何位置以干扰各个器官的功能。其它症状包括月经期间大量出血、
性交疼痛、腹痛、腰背痛和腹泻,有时又没有任何症状。因为每个人的反应不同,对症状的严重
程度不一定与子宫内膜组织分布的位置与厚度有直接关联。子宫内膜异位症增加了患子宫肌瘤或
乳房囊肿的危险,并可能伴随着严重的疲惫感、慢性疲劳症候群或纤维肌疼痛。
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唯一的方法就是腹腔镜检查(laparoscopy),它是一种小的外科手术,就是
外科医生通过在病患盆腔内植入一个小小的腹腔镜以达到寻找子宫内膜组织的目的。这种方法常
常失败,并且更为有效的诊断方法可能还需要数年的研究。
外科治疗的重点是去除子宫内膜组织,而药物治疗则是通过避孕药来控制荷尔蒙平衡。两个都不
是很成功。在美国,每年进行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超过 50 万例,其中复发率高达 40%,并且
伴随着持续的疼痛和无力。这种病通常会随着女性停经期雌激素水平的减少或卵巢功能衰退而出
现症状减轻的现象。此时,可以通过手术摘除或化学药物诱导的方式作为治疗的基本方法。



2、经前症候群(Premenstrual Syndrome,PMS) 

在人们常常将更年期症状归咎于雌激素缺乏,而不是雌激素占优势的情况下,研究人员指出,许
多女性在月经周期出现的一系列相类似的症状均与雌激素占优势有关。经前症候群对女性的影响
将会从青春期后一直持续到停经期。

下面是一些典型经前期症候群患者的抱怨:
-我的无名指变得肿胀(水份储留的征兆)。
-我的乳房发烫和疼痛(乳腺炎症的征兆)。
-我总是感觉很累(疲劳的表现)。
-我感到紧张和急躁(情绪不稳定的表现)。
-我总是感觉想吃巧克力(先天镁元素缺乏症的表现,因为巧克力含镁量很高)。


1931 年对这种症候群做出的首次描述已被大家广泛接受,即是指在排卵开始之前和排卵之后出
现的一系列生理和情绪症状。这种症状的持续时间可以是从几天到两个星期不等。这种症状会减
轻(阿斯匹林的服用)或加重使人变得虚弱。一般来说,症状会在排卵期间加剧。95%的经前症
候群,可以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平衡体内荷尔蒙而得到改善。

凯瑟琳达尔顿医生(Dr. Katherine Dalton)在 1953 年首次发表了关于经前症候群的研究报告。
她说,通过肛门栓塞施用高剂量的黄体酮可以缓解经前症候群的症状。很明显的,单独使用黄体
酮治疗可舒缓大部分人的症状,但化学合成的黄体素则不一定有同等的效果。

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经前症候群的症状都是由雌激素占优势和黄体酮不足所引起的。甲状腺功
能减退症会产生类似的症状。而在一些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工作的母亲中,压力导致的肾上腺衰竭
和功能低下非常普遍,这种病也可能导致类似的症状。纤维含量低的饮食会导致雌激素再吸收及
再循环利用。摄入过量具有环境雌激素残留的牛肉和家禽也会导致与经前症候群相关的雌激素占
优势。许多研究人员认为,经前症候群可能与胚胎时期暴露于环境雌激素中,使卵泡受损有关。
这些受损的卵泡留在子宫内,几十年后可能会导致不育和慢性雌激素占优势。

调整经前症候群的饮食方式是:
-减少薯片、糖、薯条等垃圾食品等多余热量的摄取
-减少存在于饼干和人造奶油等食品中的氢化脂肪(也称为反式脂肪酸)
-减少钙的摄入量,增加镁的摄入量
-避免含咖啡因饮料,例如:咖啡和茶
-避免乳制品,例如:牛奶和奶酪
-摄食富含能够减少炎症反应的Ω-3 鱼油(EPA) 或Ω-6 琉璃苣油(GLA)
-多食帮助雌激素代谢的花椰菜萃取物吲哚-3-甲醇(indol3-3-carbinol,I3C)、二吲哚甲烷(DIM,
diindolylmethane)
-使用自然黄体酮



3、乳房纤维囊肿(Fibrocystic Breast)
妇女去做妇科检查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是发现乳房有肿块。幸运的是,并非所有的肿块都是恶性的。
经过穿刺检查,其中很多病人被告知,他们得了良性乳房纤维囊肿。但令病人感到宽慰的是目前
肿块还不会癌变。不过,最重要的是肿块的出现是在提醒这些患者体内黄体酮有严重缺乏。雌激
素能够促进乳腺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乳房纤维囊肿是由于正常的乳腺组织所导致的,这是雌激素
占优势的预警信号,如果没有适当的治疗,症状将持续恶化。
自然黄体酮是一个很好的治疗方法。在排卵期后每天补充 20 毫克的黄体酮,共补充 12 到 14 天
的黄体酮。乳房组织将在三至四个月内恢复正常。另外,除了减少雌激素,天然维生素 E(α-d
型维生素 E)、Ω-3 鱼油(EPA)或Ω-6 琉璃苣油(GLA)或月见草油(EPO)的补充也将有助于减轻炎
症反应,其中琉璃苣油比月见草油更为有效。

4、更年期症候群(Pre-menopausal Syndrome)
科学家们还发现一种慢性症状,其症状与于经前症候群(PMS)相似,他们称之为更年期症候群 

(Pre-menopausal Syndrome)。其症状类似于停经,但往往会出现于 30 多岁到 40 岁之间和停经
前几年。这可能是因为无法排卵和黄体酮缺乏。很多时候,是由于停经前的妇女黄体出现功能障
碍,未能产生足够的黄体酮。此外,也可能是由于压力引发肾上腺衰竭,使得黄体酮分泌过少。
黄体酮总体水平上的减少导致雌激素相对过剩或雌激素占优势。更年期症候群可能包括经前症候
群、乳房纤维囊肿、子宫肌瘤、月经紊乱、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


5、多囊卵巢症候群(PCOs)
多囊卵巢症候群是一种卵巢上含有多个囊肿并伴随有停止排卵、月经异常、多毛(胡子)、雄性
秃、痤疮和肥胖等症状的疾病。据估计,约 10 至 20%的女性是多囊卵巢症候群患者,并且在年
轻女性中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因此多囊卵巢症候群被认为是一种流行病。
多囊卵巢症候群通常发生在女性正常的排卵周期中断或停止后。这会打乱了正常的下视丘,脑下
垂体和卵巢轴的荷尔蒙分泌平衡。在正常情况下,下视丘与脑下垂体共同协调卵巢荷尔蒙分泌与
月经周期的顺畅。

由于无法排卵的月经失调会导致多囊卵巢症候群的发生。另外,其病因还有很多种,例如,滤泡
迁移到卵巢表面,但不排卵。因此,就会变为一个卵泡囊肿(cyst),且不分泌黄体酮。如果由于
某种原因,这些卵泡还不能产生可以分泌黄体酮的成熟卵子,那么就会随着雌激素的逐渐增加而
使月经周期趋向于雌激素占优势。这种荷尔蒙失调是多囊卵巢症候群产生的主要原因。

同时,这些女性会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抗性(X 症候群),因此伴有较高的第二型糖尿病的发病
率,不良的血脂质代谢模式,通常是高三酸甘油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低高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较松的骨质密度。检测结果显示,其雄激素(androgen),特
别是睾丸酮(testosterone)往往高于正常女性应有的范围。

通常,实验室检测会显示多囊卵巢症候群患者会分泌丰富的雌激素,由于这些患者还没有停经,
会让医生误判其还能排卵并能分泌大量黄体酮。因此完整的女性荷尔蒙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6、子宫肌瘤(Uterine Fibroids)
子宫肌瘤是子宫中由纤维或纤维组织组成的非癌变瘤。它是女性生殖道中最常见的一种肿瘤。子
宫肌瘤的生长对雌激素高度敏感。其生长速度会随着月经的到来而开始,在怀孕期间或因病时升
高,并且会在停经后因雌激素水平降低到一半时而消失。子宫肌瘤可以小到像一个鸡蛋那么大,
但通常情况下会像一个橘子或柚子那样的大小。有史以来最大的肌瘤体重可以超过 100 磅。它困
扰着很多女性,尤其是年龄 35 至 50 岁之间的妇女。在美国,四位女性至少有一位患有子宫肌瘤
症。通常子宫肌瘤在严重期会出现经血过多、不规则出血和经痛等症状
如果肿瘤的大小已经发展到会影响身体其它部分的功能,例如压缩膀胱或失血过多时,动手术就
十分必要了。最常见的手术是子宫切除手术。然而,许多子宫切除手术是在患者到达这个阶段才
进行。事实上,前些年在美国,仅每年提及的子宫切除手术就超过 50 万例。
纤维组织对雌激素十分敏感。雌激素越高,纤维瘤的生长速度就越快。虽然纤维瘤本身通常不会
导致癌症或癌变,但它的出现意味着女性生殖和内分泌系统的严重失衡。具体表现为雌激素占优
势和黄体酮缺乏。这种不平衡不仅影响到子宫,也影响到其它对激素敏感的组织,如乳房,子宫
颈,卵巢和阴道等。如果不注意,其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很明显子宫肌瘤是与雌激素占优势有
关的一系列疾病中的一种。

7、乳癌(Breast Cancer)
乳癌是一种十分猖獗的流行病,在雌激素替代疗法(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推广之前,
美国乳癌的发病比例从 1960 的 1:30 上升到 1:9。目前,乳癌的高发地区已经从西半球蔓延到
全球范围内的所有工业化国家。其中在 18 岁至 54 岁的女性中,乳癌是最常见的死因。这也是
45 至 50 岁女性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种癌症。


乳癌有很多种。其中一些生长缓慢,而有一些则长得很快。90%的乳癌发生于乳腺或乳腺导管,
10%发生于脂肪和结缔组织。肿瘤的大小不是其致病力唯一准确的标志。约有 15%的乳癌被称
为原位癌。这种癌症是指完全处于乳腺导管中,并没有向周围组织扩散的癌症。92%的乳癌发生 
于 30 至 39 岁之间的女性当中,而 40 岁至 49 岁的女性乳癌患者中原位导管癌(原位癌)的发生
率高达 43%。这被认为是癌症扩散的前兆。原位癌是局部的,但是是具有侵入性的。随着乳房 X
射线技术的出现,原位癌的诊断机率急剧上升,并且在这项检测中原位癌通常是以小的钙化物质
形式出现。原位小叶癌(LCIS),常见于停经前的女性当中,且并不形成肿块。因此,其检测变
得更加困难。在女性原位癌患者中,约有 25%在之后的 40 年发现原位癌已经演变成了乳腺癌。
由于其低毒性,许多肿瘤学家认为它只是一种非典型的但具有较高乳癌倾向的乳腺增生(细胞非
癌变的不正常的一种变化)。最后,浸润性导管和小叶乳腺癌的预后更差,因为癌细胞扩散相对
较快。通常女性发现自己胸部长有肿块,但没有疼痛的感觉时才会想到自己有可能得了乳腺癌。
乳腺癌的其它症状还包括乳房内陷形成“酒窝”,皮肤起皱,说不出来的不舒服以及乳头凹陷。

据记录,经 FDA 批准的雌激素药物会引发癌症。研究表明,服用雌激素和合成黄体素药物的女性
患乳癌的风险会增加 32%至 46%。这个数字是从哈佛大学医学院一个著名的护士健康研究
(Nurses Health Study)的大型数据库中得出来的。这项研究表明,当雌激素与合成黄体素
(progestin)合并替代疗法使用 10 年或以上时,其致癌风险会十分明显。不过,乳癌检测示范计
划(Breasr Cancer Detection Demonstration Project)的近期数据表明,与不使用激素治疗的
方法相比,雌激素与合成黄体素合并替代疗法在使用四年后的致癌风险增加了 20%,令人惊讶
的是单独使用雌激素的致癌风险会增加 20%,而同时使用雌激素和合成黄体素,其患乳腺癌的风
险比前者高出 40%。显然,设想通过服用合成黄体素(如 Provera®)以达到制衡雌激素副作用
的方法并不见得对人体真正有益。人体真正需要的是天然的黄体酮(Nature Progesterone)来制
衡雌激素作用。合成的黄体素(progestin)与天然黄体酮(progesterone)有很大不同。一些研究
表明,雌激素在短期内不会引发癌症,但是当女性服用雌激素和或合成黄体素十年以上时,其患
乳癌,卵巢癌和子宫癌的风险就会显著提高。

长时间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法除了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还会增加患致命的卵巢癌风险。一个
长达七年的包含 240,073 个更年期(pre-menopausal)和停经后(post-menopausal)女性案例的研
究就将研究重点放在这一方面。与其它风险因素相比,使用雌激素长达六到九年的女性患致命卵
巢癌的风险会增加 40%,而使用雌激素达到十一年或以上的女性死于卵巢癌的危险会惊人地增加
70%。女性乳癌的高发期处于 30 多岁到 40 多岁之间,最高峰是在大约停经的前五年。这个时期
体内雌激素的水平还很高,但黄体酮水平已经开始急剧下降。研究表明,当胸部出现肿块时,肿
瘤其实已经存在 7 年了。显然,女性 30 多岁就患有的一些与基因无关的癌症并不是由于雌激素
的缺乏而导致的。在一些工业化国家中,这个时期通常也是女性开始不排卵的时期。如前所述,
不排卵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压力过大和胎儿时期过度暴露于环境雌激素
(xenoestrogen)下。女性不排卵会使体内分泌的黄体酮减少以致无法对抗雌激素,进而导致雌激
素占优势。



此外,环境雌激素会增加患乳癌的风险:
•不含黄体酮的对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受到直接以及持久的刺激
•损伤卵巢,导致雌激素的增加和黄体酮分泌减少
•免疫系统功能受抑制

临床医生们经常会见到乳癌患者在开始雌激素替代疗法 6 到 12 月之后又开始出现乳房肿块的报
导。这种“经典病史”反映了雌激素替代疗法对乳腺细胞的影响。研究发现,雌激素会使乳癌细
胞的增生率升高 230%,而黄体酮则会使其下降 400%多。当雌激素和黄体酮一起起作用时,癌细
胞的增生率则保持不变。很明显,抗雌激素(尤其是抗雌二醇激素)的缺乏是乳癌的一种重要的
致病因素。这一点已经被很多科学研究所证明。研究还表明,雌激素会导致乳癌细胞增生或异型
增生,而黄体酮则可以起到抑制作用。病理学上已经证实雌二醇(E2,Estradiol)可以刺激和上
调(up-regulate)致癌基因(oncogen),Bcl-2 蛋白,从而导致癌细胞增生。而另一方面,黄体酮
可以通过上调 p53 基因促使细胞凋亡(apotosis),并阻断 Bcl-2 的致癌作用。显然,雌激素可以
诱发乳癌而黄体酮则有相反的作用。 


反复研究表明,大多数成人乳癌与基因无关,80%以上的乳癌是由雌激素占优势引起的。因此,
乳癌是可以通过控制体内雌激素水平而达到治愈和康复的。停经期(雌激素分泌减少)后乳癌的
患病风险急剧下降并不是一种巧合。

我们不要深陷于对乳癌的纠缠之中。我只想说大量减少雌激素是构成预防和治疗乳癌的关键基
础。严格说来,减少雌激素的医疗方案对于男性和女性来说都一样,同样受到雌激素占优势的影
响。它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之中,完全摆脱它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塑料、汽车废气、
肉类、肥皂、地毯、家具和镶板只是其中一些例子。你可能会有鼻塞、头痛、眼睛干涩、气喘和
手脚冰冷的问题,但你可能不会将它们与环境雌激素暴露联系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雌激
素暴露可能还会导致关节炎,胆囊疾病等多种慢性问题。

虽然可以通过一个彻底的身体及病史检查以及雌激素和黄体酮水平的检测来达到确诊的目的,但
却很少这样做。相反,在将症状归因于雌激素的缺乏而不是黄体酮是否平衡的前提下,服用合成
雌激素(如普力马林 Premarin®),或服用合成雌激素并用合成黄体素(如 Pempro®)的方法还是
经常会使用。事实上,很多人有相对的雌激素占优势。以自然的医疗方案为本的目的是降低人体
的雌激素负荷和防止癌症的发生。如果你已经被诊断出患有癌症,那么采取包含以上所有这些步
骤的更为积极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