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话端午

(2007-06-19 14:13:24)
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也许不久之后国际上提到端午节,会说是韩国的节日,因为棒子们已经将“端午节”申请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说起棒子来,也真是有趣。05年的时候,他们突发奇想,将自己首都的名字由“汉城”改为“首尔”。棒子们说汉城的英文名称为Seoul,改为“首尔”符合翻译的“信达雅”三大原则。查阅我中华煌煌经典,棒子们这个“首尔”的名称来源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关公举目一望,谓操曰:“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尔!”估计棒子们看到三国的大将颜良插标卖这个东西,觉得很神奇,就拿过来当自己首都的名称了,真是笑煞世人也。

 

写到这里,我想到韩国的英文名Korea,也应该改改。韩国这个名称,很容易让人误解为中国战国时代七雄里最弱的那个国家,这怎么符合人家大韩民国煌煌5000年的文明史,亚洲文明发源地这个神圣的地方。在此我替他们拟好了一个名称:壳郎。读音完全符合英文,符合翻译“信达雅”的原则。考虑到目前这个国家是一分为二,他们南边(South)的,就叫做“S壳郎”。

 

扯的有点远了,棒子们要YY就让他们YY去吧,咱言归正传。

 

端午节的马甲很多:“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我们最熟悉的,还是“端午节”。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也有好几种说法,但流传最广的就是纪念屈原投江。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他是楚国王室的宗亲,在政治上却一直郁郁不得志,遭人谗言被流放到现在的湖南一带。之后楚国的都城被秦国军队占领,屈原写下了他最后的作品《怀沙》后愤而投汨罗江。楚国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纷纷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身体。有人饭团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这饭团后来就发展为粽子了。

 

在此存疑:1,扔饭团是给鱼虾吃还是祭奠屈大夫。2,饭团什么时候发展成粽子了?

 

明人张岱在《夜航船》里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东汉光武帝时期,有一个长沙的读书人叫欧回。有一次他在汨罗江边徘徊,看到前方有一个人,峨冠博带,长袖飘飘,很像传说中的三闾大夫屈原的样子。这个人迎上去对欧回讲:“我就是三闾大夫屈原,你们每年五月初五祭奠我,很好。可是你们每次祭奠投下来的饭团,大多数都让蛟龙给吃掉了,我老人家年老体衰,抢不过这些蛟龙呀。以后你们要再祭奠,可以将饭团用楝树叶包住,再用五彩丝绑好。这两样东西,蛟龙都很害怕的。”

 

这个故事讲述了饭团如何发展为粽子,也说明了投饭团或者粽子不是给鱼虾吃的,是给屈大夫吃的。不过这个故事里屈大夫也忒贪心了点,扔下来的粽子居然一点都不留给别人自己独吞了。想想后世的那些投水者,比如投颐和园昆明湖的王国维和老舍,他们可是谁都没人给投粽子。你就是想给这两位大师投点粽子祭奠下,估计马上旁边就会出来一位带着红箍的老太太,手里拿着罚款单,说道:“乱扔垃圾杂物,罚款五十!”因此我认为这个故事里的欧回绝对是个托,估计他七舅姥爷的外甥女就是卖楝树叶和五彩丝的。

 

传统的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赛龙舟,喝雄黄酒,悬艾叶、菖蒲,悬钟馗像等习俗。赛龙舟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后几个习俗都跟农历五月有关。

 

农历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是三毒之端。端午节又叫“五月端”。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蛇开始活跃,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无所顾忌又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这天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因此,人们又把五月端午节说成是“小孩节”或“娃娃节”。雄黄酒可以驱蛇,艾叶菖蒲可以驱蚊蝇、虫蚁等,钟馗就是为了驱鬼了。

 

最后记录几首描写端午节的诗: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