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互联网 |
分类: 杂七杂八·非旅游 |
今天登陆某邮箱,看到他们正在做一个活动,目的在普及电邮里“@”的念法。说,不念“小老鼠”,不念“阿法”,要念“爱特(AT)”。看得我直翻白眼。拜托啊,AT只是英文的念法而已,并不是唯一的正确。该网站普及这个念法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这样以偏概全,把一种念法弄得好像是唯一,只有这样念才对似的,这种做法让我很不以为然。
@这个符号并不是专为了电子邮件才创造的,电邮使用它只是借用而已。在符号系统里,@的正式名称是“commercial at”。关于@的起源,有好几种说法。
一位意大利学者认为,@来自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西班牙与葡萄牙重量单位“arroba”。这个符号被当时的商人们用来标记例如葡萄酒一类液体的重量,根据地区不同,大约是在11.5至15公斤。它更早的来源是阿拉伯语الربع (ar-rubʿ),意思是“四分之一”,表示100磅的四分之一,即25磅。在当时西班牙的阿拉贡地区,一单位@约为今天的11.5到12.5公斤之间。今时今日,@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里,念法仍然是“arroba”。
一位阿拉贡的历史学家发现一份1448年的文件上有@这个符号,这是从卡斯蒂地区运往阿拉贡的一船小麦的运输文件。
另外还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中世纪的修道士们在数字后使用的拉丁语ad的缩写;一说是希腊语ανά (读音ana)的缩写,意思是at
the rate of 或 per。这后一种说法倒是提供了后来@在商业中使用方法的起源。
1647年一份来自瑞典下议院的法语文件
在盎格鲁-萨克森语言里,人们把@用在财会和商业发票里,这个符号是单词at的缩写,也可以是at the rate of这句话的缩写,比如,6 eggs @ $1, 意思是六个鸡蛋每个一美元,即 6 eggs @ $1 = $6。
在一些科学文献里,@被用来表示某些条件。譬如,盐水 d = 1.050 g/cm³ @ 15°C
意为15摄氏度的条件下的溶解度;某气体d = 0,150 g/L @ 20°C 意为20摄氏度条件下的密度;或者一辆汽车的噪音 81
dB @ 80
@变得广为人知还是因为在电子邮件地址里使用了它,用来分隔用户名和邮件服务器的域名。世界各国对它的念法那是五花八门,他们都用各自的语言来描述这个符号,其中出现了好多种动物,非常有趣。
- 英文:A-Tail(带尾巴的 a),缩写就是“AT”,常用来表示“在”。
- 德语:At (常用)
或 Klammeraffe 或 Affenschwanz (蜘蛛猴,猴子的尾巴) - 荷兰语:apenstaartje (猴子的小尾巴)
- 波兰语:małpa (猴子)
- 罗马尼亚语:coadă de maimuţă (猴子尾巴)
- 匈牙利语:kukac (蚯蚓)
- 捷克语:závináč (维也纳苹果酱馅饼)
- 保加利亚语:кльомба (kliomba), 没有其他意思
- 俄语:собака (sobaka) (狗)
- 丹麦语:snabel-a (大象鼻子)
- 瑞典语:Snabel-a, (和丹麦语一样,长鼻子的a)
- 芬兰语:miukumauku (猫咪)
- 意大利语:chiocciola (蜗牛)
- 西班牙语:arroba (arrobe)
- 葡萄牙语:arroba (arrobe)
- 巴斯克语:a bildua (滚动的a)
- 加泰兰语:arrova (arrobe), ensaimada (一种螺旋状的点心)
- 加利西亚语:arroba (arrobe)
- 希腊语:παπάκι (papáki) (小鸭子)
- 希伯来语:strudel (苹果酱馅饼)
- 土耳其语:et (通常用法,来自英语)
或 güzel a 或 kuyruklu a (带尾巴的a) - 中文:大陆有人称“圈 a”或“花 a”,在台湾普遍使用“小老鼠”或“老鼠号”。
- 韩语:골뱅이 (golbaengi) (海蜗牛)
- 日语:アットマーク (attomāku)
- 世界语: heliko (蜗牛)
- 莫尔斯电码:·--·-· (字母间无空格, 04年增加)
========================~~~点击图片进入专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