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出租,不如限空车
(2013-05-10 14:05:48)
标签:
拼车出租车杂谈 |
分类: 新闻拙作 |
2013年5月10日见报评论
拼出租,不如限空车
本报评论员 姜军旗
那么,太原市是否在考虑为出租车“拼车”立规矩、出条例,使“拼客”合法化?5月7日,记者采访得知,目前,太原市还没有关于对“拼车”立法的动议。(见本报5月9日传政情·动态版《拼车立法呼声急
太原“尚无动议”》
针对打车难,今年3月1日,贵阳市在全国吃了一次螃蟹,将出租车拼车以条例形式合法化:只要首位乘客同意,即可拼车。上海则在提出“探索出租车拼车合乘机制”的同时,考虑“高峰时段限行空载轿车”。太原“让出租车拼车合法化”的呼声再起。
其实,打车难不是因为我们城市的出租车少,而是因为出租车资源和道路资源利用不合理。
出租车资源的合理利用就是让所有出租车“车尽其用”,让打车不再难。而拼车无疑是解决的一个思路。拼车很难以好坏一言蔽之,当人际间信任度越来越低时,乘客对拼车自然会有各种顾虑。如何界定,如何收费,出险如何理赔,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纠纷,任何条例和法规都难以列举穷尽。疏而不堵,合理引导,避免驾乘各自利益受损,实现共赢,需要制度,更需要有效监管。南昌、杭州等地在出租车上试点安装合乘计价器。计价器屏幕上有多组计价数据,每组都能显示出每位乘客的行驶里程、时间及应付车费等内容。在征得首位乘客同意后,司机可以顺路搭载其他乘客。明确的规定,透明的计价,使司机和乘客都高兴。
贵阳“出租车拼车合法化”实行两个月来,市民褒贬不一。乘客的感受大不如前,甚至出现部分出租车在个别路段滞站,拼满乘客才走……看来即便是真经,歪嘴和尚也能念歪了。对于太原而言,“出租车拼车合法化”的路也许不会太远,在合法化之前,对拼车不妨“有限宽松”:在恶劣天气以及高峰期,在首位乘客同意且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对出租车拼车不予处罚,以最大限度提高出租车运营效率,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出租车拼车其实也离不开技术的支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一些拼车客户端应运而生。在移动互联信息时代,我们提出“数字太原”口号的同时,出租车管理部门不妨借鉴部分兄弟城市,建立“出租车运力供需信息平台”:乘客上车时司机将可否拼车的信息传至平台,需要乘车的市民手机登录客户端,输入起始地址,并注明可否拼车,由调度平台将信号接入符合条件且距离最近的出租车接收端,双方直接对话。这就是部分城市已经实现的“出租车拼车数字平台”,当然,从技术上而言,我们也不存在问题。
道路不可能无限拓宽,如何合理分配道路资源才是解决城市拥堵的治本之策。在家是蜗居,外出如蜗牛!原因很简单,开车的人太多!一方面是高峰打车难,一方面是私家车空载加剧拥堵,这就是道路资源最大的“分配不公”。如何合理分配道路资源成了城市管理者的一项新课题。在德国、新加坡等国家,规定高峰期,即使是私家车,空车上路也会被罚款。这一政策的直接结果是私家车自觉错峰和低碳出行。在城市化和汽车普及的路子上,西方国家的城市管理者应当是我们的老师。虽然上海表示在“探索出租车拼车合乘机制”的同时考虑“高峰时段限行空载轿车”,但网友普遍对“限空”不看好,一位网友留言正中要害:官车空载行驶最多,难道司机开车接领导交警敢不放行?对太原而言,在部分拥堵路段,高峰期限行空载小轿车,也不失为一种尝试。
合理的政策引导、科学的城市规划是交通管理的核心。在道路成为一种稀缺资源的时候,从法律层面和操作层面积极探索出租车合乘制度似很急迫。但也许我们忽略了一个更为根本的方面,当私家车数量以指数式增长时,从节能、环保、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角度,让私家车高峰时段为公共交通“让路”,合理分配道路资源才是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