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跨越,凝聚“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2013-04-25 11:52:30)
标签:
转型跨越山西中国梦杂谈 |
分类: 新闻拙作 |
2013年4月24日见报评论
“中国梦想 梦圆三晋”系列评论之三:
本报评论员 姜军旗
这个春天因为梦想而激情飞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对民族梦的时代解读,是对国家和民族历史的深刻思考,彰显了几代人的共同愿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程,也正是民族寻梦、追梦、圆梦的奋斗历程!
梦想指引方向,梦想凝聚力量。寻梦之旅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洞悉,是对未来志存高远的展望。
山西,兴于煤,也困于煤。119个县(市、区)中有94个产煤县,丰富的煤炭资源,导致发展视野和思路的局限。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浪费,也因生态污染、事故频发而饱受诟病。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
不转型,发展没有出路;不跨越,差距会越来越大。山西的转型,是由单一产业向多元支撑的演进,是高碳增长向绿色发展的提升;山西的跨越,是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的转变,是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跃升。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覆盖全省的综改试验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山西将紧紧围绕转型的主题,先行先试,探索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新兴产业,通过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在真正促进经济转型的同时,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中部崛起和全国竞相发展格局中再造一个新山西”。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中部地区经济和文化强省。这,就是“中国梦”的山西篇章。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追梦之旅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奋斗。
山西的希望在于转型。要想转型跨越,必先解放思想。“思想开放的大门打开,发展的大门才能打开”。解放思想的过程,是重新认识省情的过程,也是敞开大门引进新项目,培育发展优势新产业的过程。
中国69座资源枯竭城市面临转型的压力。产业结构调整之于山西,不仅仅是寻求新的经济发展驱动力,重要的是探索建立新的财富创造方式和新的发展模式。摆脱传统要素依赖,建立新要素聚集机制,对资源型地区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但与其他8个围绕特定主题改革的试验区不同的是,山西综改试验区,不仅涉及产业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更注重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及资源型经济转型。
2012年,山西“转型跨越”答卷喜人,先进装备制造业成为煤炭、冶金行业之后,全省经济增长的第三大动力。非煤产业投资及收入占工业经济比重均超过六成,新兴非煤产业已成为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正如山西省省长李小鹏所言,山西转型发展势在必行,目前成果丰硕,未来方兴未艾。
从中国传统能源基地转型为新型能源中心,突破山西转型的体制性障碍,探索出资源型地区开发的合理模式。这,就是“中国梦”的山西路径。
梦想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圆梦之旅是百折不挠凝心聚力的跨越,是汇聚正能量的最后冲刺。
从形势倒逼到综改试验区获批,从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到自下而上的自觉践行。转型,在三晋大地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我们奋力前行的动力。梦想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追梦的脚步已经拓印在三晋大地。在新的转型综改区实施方案中,山西将围绕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四大任务和10项配套改革,全面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切实发挥其在全省转型跨越发展中的统领作用。
当前是山西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点。站在新的起点上审视,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关系到山西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转型发展使山西从过去传统的粗放经济逐步走进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的新格局。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和城乡生态化,真正实现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全面转型,打造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山川秀美的新山西。这,就是“中国梦”的山西表达。
前路坎坷,任重道远。只有凝心聚力,才能为“中国梦”注入新动力、汇聚正能量,也才能实现全面的转型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