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万嫁女山西富豪”邢利斌的另一面:20亿捐资助学只为孩子们

标签:
7000万嫁女煤老板山西邢利斌杂谈 |
分类: 新闻拙作 |
2012年4月10日见报稿
“7000万嫁女山西富豪”邢利斌的另一面:20亿捐资助学只为孩子们
本报记者姜军旗/文 戴晓杰/图
联盛教育园区效果图
联盛集团重奖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
“煤是由亿万年前的生命形成的,总有一天会挖完。如果煤挖完了,我邢利斌能给社会留下什么?学校!煤让财富进了我的口袋,我要让知识进孩子们的脑袋!”山西联盛教育园区机器的轰鸣声中,邢利斌提高了嗓门,一字一顿。
邢利斌是吕梁煤老板投资兴办教育的标杆型人物,在媒体对山西煤企转型和热心公益慈善的报道中,几乎都会提到他的联盛教育园区。
在柳林县城边的山坳上,邢利斌投资18亿元,占地1300多亩,容纳900名师生的联盛新校区已具雏形。2013年投入使用后,邢利斌捐建的联盛学校将进驻新校区。届时,联盛教育园区将成为山西省内最具规模的基础教育园区。
孩子的命运事关国家未来
记者联系到张鹏翀的时候,他正在清华大学的图书馆阅览室。
2011年,张鹏翀从邢利斌捐建的联盛中学考入中国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张鹏翀称,是联盛集团的邢总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命运同样被改变的还有南方航空公司北京分公司的贺飞飞。贺飞飞来自柳林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2004年从联盛中学考入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从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南航工作。“没有想到可以在北京工作、生活,说实在的,心里挺感激邢总。没有他,就没有联盛中学,也就没有我现在的一切。”贺飞飞说自己当时在学校是一个比较引人关注的学生,在高考前的鼓劲会上,邢利斌还特意点到了他的名字,鼓励他好好准备,考入好大学。
现在每次休假回到柳林,贺飞飞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去联盛看看恩人邢利斌。“他经常会问我一些工作上、生活上的事情。人嘛,要懂得知恩图报。”
像贺飞飞、张鹏翀一样,受益于邢利斌捐资助学进而改变命运的孩子,在柳林早已不再稀奇。据联盛中学提供的数据,学校改制至今已向全国高校输送大学生2700多名,其中多人考入清华、浙大等名牌院校。
明年,联盛中学将搬入邢利斌捐建的新校区。从联盛教育园区俯瞰,整个柳林县城一览无余。这个投资18亿元、占地1300多亩的新校区建成后,将包括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和武校五个部,1200座教室,可以保证900名师生的教学。
4月8日,记者在联盛教育园区看到,大部分建筑框架已经完成。在园区效果图上可以看到,园区除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外,还建有现代化的体育馆、体育场、图书馆、科技楼、信息馆。除此之外,教育园区还将建设地理园、动物园、植物园和学生情志拓展训练中心。
捐资助学是一种情感使然
联盛中学是邢利斌捐资助学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从2003年开始,邢利斌资助联盛中学的资金超过2亿元,如果算上目前正在修建的联盛新校区,其投入资金超过20亿元。
谈起当初资助教育的缘起,邢利斌称,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触动了他。
2000年前后,柳林县还是吕梁山区典型的贫困县,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联盛中学校长张凤山2001年之前一直在柳林一中教务处工作,他对当时的柳林教育了如指掌。“家长为了让孩子们有个好的起点,都把孩子送到了周边县和离石、太原的学校读书。为了孩子上学,许多家庭甚至举家外迁。生源没了,教育水平下滑,师资也就跟着外流。好的老师走了,教育水平更加下滑,这是个恶性循环。”
优质生源和师资的外流,给柳林带来的是教育和经济的双重滑坡。当年柳林县组织的一次调查显示,因生源外流每年给柳林县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00万元。
2003年上半年,时任柳林县县长阎国平组织县里各个学校的负责人和部分学生家长进行了一次座谈,张凤山是当时的参与者。“座谈会就是要大家谈谈柳林的教育怎么了,问题出在了哪里,下一步该怎么办。”
那次座谈会上,阎国平列举了柳林教育现状的一系列数据,并表态一定要留住教师,留住学生。“阎县长说着说着还落了泪。那一次大家畅所欲言,想了好多的点子,但归根结底,政府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阎国平找到了邢利斌。当时的联盛集团成立不到一年,邢利斌只是强调要坚持公办民助,并没有提其他任何条件。
邢利斌对此记忆犹新。“我是山沟里出来的大学生,教育是改变农家子弟命运的捷径。一个孩子考上大学,可能会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甚至改变一个家族的未来。”对于媒体后来拔高了的“煤老板捐资助学”的报道,邢利斌并不认可,“其实我没有什么伟大的胸怀,只是觉得孩子们可怜。都是一种情感使然。”
企业家有自己的思想标杆
邢利斌最终选择了新成立的柳林四中作为合作办学的对象。但县里在合作模式到底是“公办民助”还是“民办公助”上犹豫不定。
“我可以资助教育,但我不要学校。企业经营有高峰,有低谷,也有可能倒闭,但学校必须有一定的延续性。即使我将来穷得一分钱也没有了,我也不可能把孩子们撵走,把学校卖掉。学校永远是社会的,是孩子们的!”在邢利斌的坚持下,“公办民助”的办学形式最终被确定了下来。"公办民助"保证了教职员工的公职身份,有利于师资队伍的稳定和教育的延续。”
2003年7月,邢利斌的联盛集团全面改制柳林四中,并将学校更名为联盛中学,随后在《中国教育报》刊登启事,面向全国高薪招聘优秀教师。邢利斌当时承诺的教师年薪为6.5万元。记者了解到,目前联盛中学的高中教师年薪高达9万元。
邢利斌的投入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师资的回流使联盛中学在成立后的第一届高考中首战告捷,囊括了柳林县的文理科状元,达线人数占到了全县七成。
“柳林四中是2001年才成立的,当时是县里基础设施和教育水平最为落后的学校。”张凤山是柳林四中的筹建者,也是这所学校的首任校长。“现在,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在吕梁市的前列。”
联盛中学提供的资料显示,邢利斌在学校改制过程中,投入到校舍改扩建、提高教职工待遇及师生奖励的资金超过2亿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柳林、中阳,不少中小学校校名前都有“联盛”两个字,知情者告诉记者,这些学校均是邢利斌的联盛集团捐建的。除捐资助学外,在媒体报道中,邢利斌的慈善之举还包括汶川、玉树地震中共计3500万元的捐款以及为解决山区农民生活的修路、打井。
对于自己的善举,一向低调的邢利斌建议记者在吕梁多采访几个煤老板,“其实,由当地企业捐资兴办的公益事业在吕梁还有许多。”
记者在一则公开报道中看到了一份吕梁“煤老板慈善名单”:贾廷亮捐资3亿元修建吕梁高级中学,并出资13亿元建设现代化教育园区;张子玉捐资3000多万元修建段家坪学校;李勤保捐资1600万元修建坪头中学;永宁集团多年来为教育事业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
柳林县一位官员在谈到煤老板集中搞慈善的现象时称,“搞慈善是行善积德的好事,但媒体宣传不够,给外界造成的印象就是山西煤老板为富不仁。邢利斌只是吕梁企业家慈善事业的一个典型代表,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慈善给当地的企业家树立了一个标杆,做了一个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