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日山西人亲历“3·11”大地震:那一刻,整个大地都在摇晃!

(2011-03-14 10:57:49)
标签:

日本

地震

山西人

亲历

杂谈

分类: 新闻拙作
2011年3月14日见报稿
 
那一刻,整个大地都在摇晃!
 
本报记者 姜军旗
 
    3月11日北京时间13时46分,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发生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4公里,震中距宫城县首府仙台市约130公里,东京震感强烈。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了日本东海岸并波及周边国家,地震还导致核电站爆炸。这场被美国地震专家称为日本历史上“近1200年一遇”的地震,预计将造成数以千万美元计的损失。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是中国人旅游留学的重要目的地国。地震发生后,旅日中国人的伤亡和工作生活情况,成了国人关注的焦点。


13日上午,经多方联系,记者拨通了正在北京的日本山西同乡会会长李扩建的电话,他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他第一时间与在东京的家人取得了联系,虽然东京震感强烈,但家中除了有少量物品砸碎外,没有大的损失。随后,他通过多方渠道联系了在日本的国内朋友,均没有人员伤亡的消息。


目前,灾后救援正在有序展开。旅日华人的伤亡情况也正在统计中。


那一刻地动山摇


24岁的刘芳来自山西晋中市榆次区,2007年作为交换留学生到日本留学,大学毕业后考入日本青山学院大学攻读硕士,今年4月将正式毕业,目前在《日本新华侨报》实习,毕业之后将正式入职这家报社。


3月13日晨,记者联系到了刘芳。此时已“一切正常”的刘芳正和山西的老乡通过网络互报平安。


自称劫后余生的刘芳,地震时正在办公室修改一份企划书。“当时正好是星期五,没有任何前兆。突然,桌椅摇晃起来。习惯了日本小震不断,我仍然在淡定地打字。十几秒后,发现情况不妙,我下意识地钻到了桌子下面,用手护好头部。”“紧接着,办公室的铁皮柜‘轰隆’一声倒地,文件夹和资料‘哗啦’飞出好远。”此时的刘芳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小地震!刘芳拉起旁边的同事拼命往外冲。


报社的办公室在8层,人员撤离时,楼体已摇晃得非常厉害。但让刘芳深感意外的是,整个撤离过程并没有人出现过度惊恐的状态,“甚至都没有人大声喊叫。这种静寂,现在想起来有一点可怕”。到达楼下空旷区域时,已有人群聚集,街头传来救护车和消防车的呼啸声。有人开始打电话,或者干脆席地而坐打开手提电脑。一位43岁的日本老师对刘芳说,这么大的地震他还是第一次经历。


广场上站满了避难的市民,每个十字路口都有交警指挥,电话亭前都站着向家人报平安的人。“让我感动的是,他们没有争先恐后,而是安静地排着长队”。刘芳所在的池袋是一个人员相对复杂的繁华地段,“即使在这样的地方,也没有一个人扰乱秩序”。


“在疏散过程中,人们自觉地给推着婴儿车的父母让路,小孩子好奇地看着如此密集的人群。池袋车站西口是公交换乘车站,公交车仍有条不紊地运行着。远远地看到站牌处人头攒动,我们快步走到附近,才发现所有的人都在排队等候上车。S形的长龙蜿蜒数百米,没有人知道队伍最后在哪儿。我和同事试图寻找队尾,排队的市民友好地给我们指路,交通协管只有区区数人。没有工作人员维持、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人们仍然自觉地排队。”


步行4小时回家


王猛来自山西运城,2008年初留学日本,2010年毕业后留在东京工作,目前从事中国人赴日留学和旅游方面的业务。QQ头像中的王猛手捧鲜花,一旁的妻子张阳一袭婚纱楚楚动人。3月12日凌晨1时,身在东京的王猛向记者讲述了他在地震中的经历。


3月11日,王猛到上学时打过工的一家餐馆帮忙,“主要是洗碗清洁之类的活,日本的饭店,星期五是最忙的时候”。地震发生时,王猛和刘芳一样,在短暂镇静后意识到“大震来了”。


“所有人员没有离开工作岗位,首先是疏散客人,关掉天然气,其次是有序撤离。大家到达空旷地带后都很听警察指挥,随后展开自救。”


由于电力通讯中断,电车和地铁全部停运,手机无法接通。但便利店大多正常营业。“地震后,公交车还正常开通,出租车很难等到。公交车和出租车上基本都是老人,年轻人全部步行。每个路口都有警察在指挥交通。由于手机通讯中断,大家就在公用电话机排长队等候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


在联系妻子未果后,王猛步行两个小时到达东京市内的神田。到达妻子的公司后,夫妻一同加入步行者的行列。“走到半路,电车开通了,我们改乘电车回家。”


12日凌晨3时,在辗转4个多小时后,王猛和妻子回到东京都东村山市的家中。“平时我们都是乘坐电车上下班,也就一个多小时的路程。”


地震后,在东京的王猛将自己的QQ签名改为:朋友们,我和张阳一切平安,谢谢大家的关心和祝福!12日,他将在地震中拍到的DV传到了自己的空间,从短片中可以看到,饭店的桌椅位移,拍摄者无法站稳,包括远处的高楼,一切都在剧烈晃动。


地震后在广场疏散的刘芳和王猛一样,也选择了步行回家。但由于天色已晚,刘芳选择先乘公交到离家较近的车站。“池袋西口等待公交车的长队一直没有散去,从远处可以看到,队伍缓慢地向前挪动。在1个多小时的等候中,只有一个中年上班族稍显焦躁,不停大声地向交通协管询问下一趟车的时刻。除此之外,并未有人抱怨。”


公交车驶出站点后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拥堵。“两个小时后,双脚开始麻木,渐渐地呼吸困难起来。超过3个小时的时候,我已困乏不堪。想必大多数乘客都和我有同样的感觉,但整个车厢内还是保持着最初的安静。接近午夜时,电话信号出现好转,车内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但每个人都是低声说几句就匆匆挂断电话。在日本,公共交通工具内不打电话是规则。”


4个多小时后,刘芳到达离家最近的车站。“虽已午夜,但打车的长队仍排了数十米,无奈步行回家。路两边都是步行回家的日本人,默默地、安静地一步一步向前走,看不出恐慌,看不到烦躁”。3月12日凌晨过2时,8个小时后,刘芳从公司回到了家中。


3月12日,作为《日本新华侨报》实习记者的刘芳在该报网站发表了《华媒记者东京感受震后日本人的淡然与秩序》一文,文章被中新社全文转载。


震区仙台:


站都站不稳


李治民是一位来自山西大同的留学生,地震前他从大阪返回到了国内,“我妈妈每天看《三晋都市报》的”,一句话拉近了记者和他的距离。李治民从11日开始就在极力联系留日中国学生,但直到记者采访他时,也只是和仙台的朋友短暂连线过。12日午夜,记者通过他,辗转联系到了他的好友、在仙台读书的蒙古族小伙宝音那。在刚刚问候之后,由于余震和海啸预警,宝音那不得不马上离开:“不好意思,我现在又得去避难所了。”互留电话后,采访被迫中断。


13日清晨6时,记者再次联系到了身处重灾区的宝音那。他告诉记者,在宫城的中国留学生有7000多人,在仙台的有2000多人,“由于通讯中断,目前有部分联系不上,但还没有伤亡报告。”


两年前,宝音那考入东北外语观光专门学校,这所学校位于仙台市中心,与著名的日本东北大学比邻而居。地震发生时,宝音那正在馆腰(地名,仙台空港附近)的一家饭店里和朋友吃午餐。“突然,房间开始摇晃,我们都已经习惯日本的地震了,就没有太当回事。但摇晃越来越厉害,随即有人开始往外跑,我也和朋友跑了出去”。


震感越来越强烈,跑到室外空地的宝音那和朋友甚至“无法站稳”。“路上的汽车全部停了下来,我们蹲在一片空地上,对面的房子玻璃全碎了,地面出现裂缝。不少人都抓着树,我们跑到停车场时,附近的房子开始剧烈晃动”。短暂的余震间隙中,所有的人开始有序向避难所集中。


12日晚,仙台电力供应恢复正常。13日中午,再次连线时,宝音那告诉记者,仙台市中心水电供应已经恢复正常,但余震不断,“市区食物供应短缺,大部分家庭存粮仅够维持两天,应该能撑到救援到来”。


据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发言人邓伟参赞介绍,使馆教育处的官员已与宫城县的中国留学生取得了联系,了解到在重灾区的仙台东北大学800余名中国留学生现在已经被学校组织在附近的避难所里避难,无人受伤。


13日中午,身在北京的日本山西同乡会会长李扩建给记者发来了邮件“在日本仙台的山西老乡李建国、付小京夫妻、李秉桓、曹辉、曹虹、刘京平安无事”:仙台的山西留学生李秉桓通过手机往日本山西青年会QQ群上汇报,长期在仙台生活工作的山大校友李建国一家平安无事,基本没太大损失。李秉桓还联系到了在仙台的另外一个山西老乡刘京,也都没事。迄今,还没有旅日山西老乡受伤、遇难的消息。


3月12日23时10分,中国驻日使馆网站公布第二十批在日公民平安信息名单:王猛、张阳、车超、常梦瑶、冯丽君、任凤霞、郝珉、董佳琦、许磊、姚奇峰、曹岳、付伟欣、蓝宇、吴浩文、曲海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及山西籍在东京留学生)。


大灾凸显国民素质


据统计,此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影响较大的16个都道县为东京都、北海道、青森县、岩手县、宫城县、秋田县、福岛县、山形县、茨城县、枥木县、群马县、琦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静冈县、长野县,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宫城县及其首府仙台市。


宫城县位于日本东北地区东部,东临太平洋,与山形县为邻,南接福岛县,北连秋田、岩手县,距东京都的东北300公里。宫城县首府是日本东北第一大都市仙台,因鲁迅曾就读于仙台医专(现在的东北大学医学部)而为中国人所熟知。


在受地震影响最大的16个都道县,共有中国留学生近65000人。截至目前,中国驻日使馆已与中国留学生较集中的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筑波大学、早稻田大学、横浜国立大学等学校的学生成功取得联系,尚未接到中国留学人员伤亡的消息。


李治民告诉记者,自己在日本期间经常参加学校和官方举行的防震演练,在采访中,几乎所有的旅日人员均提到了这一点。经历地震的刘芳和王猛告诉记者,虽然此次震级较高,但由于日本是多震国家,房屋结构抗震性能好,地震本身造成的损失远远低于海啸造成的损失。


到日本仅仅3年的刘芳作为媒体记者,被日本人在如此大的灾难面前表现出的素质所震撼:“这个民族在整个疏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秩序井然和沉着冷静几乎可以平复灾难带来的恐慌,以至于我除了在摇晃的楼梯上感到一阵惊恐之外,内心始终充满某种安全感。”


在国内的各个中文微博网站上,一条由旅日华人在避难所写的微博被广为转载和评论:几百人在广场避震完毕,整个过程,无一人抽烟,服务员在跑,拿来一切毯子、热水、饼干,所有男人帮助女人,跑回大楼为女人拿东西。接来电线放收音机,3个小时后,人散,地上没有一片垃圾,一点也没有。


灾难无情,大爱无界。中国国际救援队13日早奔赴日本地震灾区,多国救援队也正在赶赴灾区。旅居日本的网友“来自东瀛的狼”13日零时03分写下了这样的一则微博:中国的救援队就要来了,我想,在日华人都会很欣慰的。


13日凌晨,在记者的帮助下,宝音那终于联系到了中国驻日使馆。几分钟前还语带沮丧的宝音那发来一个笑脸。当记者把中国救援队即将抵达日本灾区的消息发给他时,宝音那回了一句:“我们终于等到亲人了。”

 

    是的,祖国,亲人,对于经历过生死的宝音那们来说,此刻更能感受到它的意义所在!

  让我们一起祈祷,为所有的旅日中国人,更为遭受灾难的日本人民!

 

 

http://images.daynews.com.cn/Image/2011/201103/20110314/sjdsb_02_1.jpg

3月13日,在日本宫城县多贺城,一男子骑车经过被海啸损坏的汽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