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8日见报稿
土锅炉“炸”出来的“难题”(见报标题有改动)
本报记者 姜军旗

爆炸现场

被炸伤的小杨
3月15日上午,武警山西总队医院重症监护室的门开了,原先目光有些木然的王红艳,从楼道坐椅上弹了起来,三步并作两步到了门前,全然不顾监护室门磕到肘上的疼痛。“杨杨(化名),杨杨,妈妈在这儿,妈妈在这儿……”王红艳俯身下去,脸几乎要贴上儿子被纱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头。她沙哑而略带哭腔的声音并没有得到儿子的回应。
这是王红艳两天来,第一次近距离地看到儿子,在重症监护室门前守候两天后,她仍然不愿相信,躺在病床上的是自己16岁的儿子杨杨。
3月13日上午,太原市南中环街北张村一幢6层临街楼房地下室的锅炉突然爆炸,7人受伤,其中大多为过路人。小杨与另一位到该楼房洗浴中心洗澡的女子伤势严重。
飞来横祸将两位无辜者推向了痛苦的深渊,也把城中村的消防安全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那一刻,16岁的他从天堂掉到了地狱
王红艳还记得,13日那天是星期六,早上自己有事外出,儿子忽然有点撒娇似地要她“一定早点回来”。她答应儿子“中午亲自下厨给他改善一下伙食”。
儿子杨杨今年16岁,在省城48中上初二。王红艳和三个孩子就住在发生爆炸的楼房的6层。
每到双休日,三个孩子都会回家来,那是王红艳最忙碌最幸福的时候。王红艳周末总会推掉所有的应酬,早早到超市备料,准备给儿子改善生活。“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怕他营养跟不上。”杨杨的两个姐姐也会在双休日准点回家,陪伴妈妈和弟弟。
13日上午,就在王红艳出门后的一个小时,她租住的楼房地下室锅炉发生爆炸。
事发前,杨杨准备下楼,当他顺着楼梯走到一楼时,爆炸发生了。巨大的冲击波把一楼地板炸开一个巨大的缺口,炙热的蒸汽混杂着碎片从缺口中喷射而上,弥漫了整个楼道。刚好走到楼梯拐角处的杨杨一脚踏空,掉进了沸水四溢的地下室锅炉房。
楼上的大姐二姐清晰地听到了爆炸声,“很明显声音是从下面传来的,弟弟刚下楼。”大姐下意识地感到“出事”了,姐妹俩发疯似地往楼下跑。“什么也看不见,使劲地喊他的名字,没有人应。找到他的时候,他全身都是血……”几分钟后,外面传来了消防车的呼啸声。消防官兵搭起云梯,将楼上多名受困者救下。杨杨被救援人员救出送到了附近的武警山西总队医院。
“说好的,中午一家人吃顿团圆饭的”
“我出门的时候,对儿子说,中午一定回来,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几天来,王红艳一直自责,觉得是自己没把孩子照顾好。
刚过不惑之年的王红艳几年前与丈夫离了婚,独自带着3个孩子生活,平时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儿子杨杨上初中后,开销渐渐大了起来。为了让杨杨上学,大女儿初中毕业后开始打工赚钱贴补家用,二女儿初中没念完也不得不辍学,跟着姐姐打工。
几年前,王红艳在别人介绍下,承租了位于南中环街北张村的一栋小楼,用于出租。去年,在征得房东同意后,她把二至四层转租给了一家洗浴中心。
2009年农历腊月二十六,洗浴中心关门歇业。一直到今年的3月12日,进行内部装修。13日上午,位于地下室的多用锅炉在调试中发生爆炸。
一声闷响,QQ轿车被推出1米多远
爆炸发生后,记者在现场看到,总共6层的自建小楼一二层损毁严重。一层东侧门面橱窗全部破碎,面目全非。楼门外便道上到处散落着玻璃碎片和碎砖块、断木头。
路边停放的两辆汽车在爆炸中严重受损,其中一辆QQ轿车车窗玻璃破裂,前脸和机盖变形,另一辆飞度轿车车窗玻璃和天窗碎裂。附近商店的服务员回忆,“那辆QQ车本来停在路边的,爆炸中被甩出去1米多远”。
一层的三间门面房,已在爆炸中全部损毁,屋内没有一面完整的墙壁,地上全是被炸碎的砖块和损毁的家具,通向楼上的楼梯被炸断。
发生爆炸的锅炉位于地下室东北角,西侧墙壁已被炸塌,锅炉歪倒在一边,上面堆满了爆炸震落的土块和砖块。
据附近的商户回忆,事发楼内原来经营有蛋糕房、旅馆和浴池,浴池最近一直没开。事发时,他们只是听到“一声闷响”。随后有人叫喊“隔壁楼房爆炸了”。“当时,楼外尘土弥漫,在便道上有一名女子呼救,楼内亦也有人在惊叫、呼救。”
几分钟后,有人报了警。
憋了两天,她终于哭出了声
爆炸共造成7人受伤。5名轻伤患者在医院接受简单治疗后离开。杨杨被诊断为30%面积二度烧伤,另一名伤者李丽丽来自吕梁临县,50%面积二度烧伤。两名重伤员的主治医生告诉记者,两人经过抢救,暂时无生命危险。
李丽丽今年23岁,在老家过完春节后,丈夫提前离家南下务工。3月10日,李丽丽把刚满一岁的儿子交给母亲照看,到太原准备和老乡一起打工。
3月13日,李丽丽在收拾完出租屋内后,准备到附近的浴池洗个澡,刚迈进一楼大门,爆炸发生,她被炙热的气浪灼伤。一个小时后,远在临县的家人得到消息后紧急赶到了太原。
隔着重症监护室的门缝,记者只能看到病床上全身裹满了纱布的李丽丽。病房外,李丽丽的姐姐脸颊上挂满了泪珠。
15日上午,杨杨被从重症监护室推到放射科做检查。这是王红艳两天来第一次近距离看儿子,小女儿把手伸进棉被,握着杨杨的手:“杨杨最勇敢,你很快就会好的,等你出院了,姐给你买一束玫瑰花,两百朵的,比咱们家的那束还漂亮。杨杨不哭。”“杨杨,你是咱们家里的男子汉,要坚强!”王红艳强忍眼泪,女儿赶紧示意她不能哭出声来。
被纱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杨杨嘴巴动了动,二姐转过头问王红艳:“杨杨问给贾老师请假没?”王红艳赶紧回答:“请了。”
王红艳告诉记者,学校的老师刚刚知道孩子出事的消息,同学们自发组织捐款。在征求孩子意见时,杨杨坚决反对。“他是个懂事的孩子,自尊心很强。”
杨杨被推进了检查室。王红艳再也没能控制住自己,放声哭了起来。
缺乏救助机制,伤者流血又流泪
据武警医院的大夫介绍,两名伤者都属于Ⅱ级烧伤,可通过治疗自愈。“但由于家庭条件的原因以及事故责任方协调等问题,目前患者的医药费筹集出现困难。”
17日下午,王红艳刚刚从街道办事处出来。电话那头的她颇为无奈:“医院每天催缴费,我把自己的积蓄都拿出来了还不够。”
据院方粗略估算,伤者的医疗费需要8万元左右。从事发当天起,杨杨和李丽丽的家属就四处奔波,希望派出所和小店区政府能出面协调,督促责任人垫付医药费。
14日上午,杨杨的爷爷和李丽丽的家属在派出所见到了承包浴池的老板和房东。但医药费最终还是没着落。民警建议他们找街道办协商。
14日下午,杨杨的妈妈找到了坞城街道办事处。“他们答应给协调,可是孩子的病情不能等呀。”
15日上午,坞城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终于将协调解决的2万元送到了医院。
17日上午,李丽丽的二次手术顺利进行。杨杨的手术将视具体情况而定。“16日晚上,孩子的药就停了,欠费了,医院催了好几次。”王红艳无奈地从亲戚处借来了3000元钱,“暂时救救急,怕误了孩子的治疗。”
对此,坞城街道办事处刘副主任也颇为无奈:“伤者家属着急也能理解,但目前没有临时的救助机制,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只能尽力协调。工作组已与医院进行了沟通,即使无法及时筹到医疗费,医院也会积极救人,不会出现断药的情况。”
城中村“锅炉”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16日,记者在小店区质监局了解到,此次发生爆炸的是地下室的多功能茶水炉,这个锅炉属常压锅炉。
该质监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太原市64个城中村中,有各类小锅炉3万余台,都属于常压锅炉。常压锅炉不同于承压锅炉,安装不需要审批,由于缺乏监管,在安全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隐患。
坞城街道办刘副主任也表示,数量庞大的私家锅炉安全问题一直都是政府最关心的问题。
由于小锅炉业主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隐患较大,而且对环境造成污染。2009年,山西省、太原市政府均把城中村锅炉整治列为重要议题,由政府埋单,对近8000台城中村锅炉进行了改造,把原来既不安全、污染又十分严重的常压锅炉更换为清洁环保型锅炉。但在推广节煤型环保锅炉过程中,城中村不少村民还存在顾虑,一些用户并没有更换,所以仍存在很多隐患。
目前,小店区已经由质监部门牵头,联合公安、工商、街办等部门,对全区所辖范围内的锅炉重新摸排造册。公安部门已排除此次爆炸系人为的可能性。工作组样本采集已经完成,具体事故原因正在等待专家组的鉴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