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车驮“火箭”,榆次一农民北京街头叫板清华北大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新闻拙作 |
http://images.daynews.com.cn/Image/2009/200912/20091211/sjdsb_02h_1.jpg
清华校门外的梁金喜
12月9日上午,网易论坛一篇题为《五道口惊现雷人“火箭标语”》的图文帖引来网友热议,随后被红网论坛、凤凰论坛等多家网站热传。发帖者“ambitiong12”称,在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街头上,一位青年男子,身穿黄色军大衣,骑着一辆经过改装的老式自行车,车支架上有一个火箭模型,上面写着“炮轰饭桶教育”“以道立擂,挑战北大,挑战清华”,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围观。
这位来自山西榆次名叫梁金喜的男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虽然自己仅上过两个月的高中,但此行的目的就是想和北大、清华论一论什么是人才这一问题。
12月10日,记者联系到了身在北京的梁金喜。
网友:哥们,你太有才了!
网易论坛上的这组图文帖显示,清华校门附近,一位身穿军大衣的青年男子,头上戴着一顶黑色帽子,骑着一辆经过改装的老式自行车,车支架上固定有一个火箭模型,“火箭”主体一侧写着“炮轰饭桶教育”,尾部三个助推器分别写着“以道立擂”“挑战清华”“挑战北大”白底红字的标语,非常醒目;自行车后架左右两侧和后面分别写着“贪多成饭桶”“一桶生万恶”等红底黄字的标语。自行车后面座架左右各挂着一个方形盒子,红底黄字,左右两侧都写着“饭桶特征”∶“贪多、求全、图满”,后面一侧写着“售书”和“天才与桶才”字样。短短十多个小时,该帖点击率突破3万,网友评论超过120条。
“雷人!”“牛人!”“有创意!”不少网友如是评论。网友“嗨!小维”称:“嗯,在清华附近我也看到过。”一位自称北大学生的网友也表示:“这哥们啊,基本上每天8点半左右就会在北大清华附近出现。回头率是很高的。”一位网名为“欧洲网友”的支持者称:“哥们,你太有才了!” 在网友评论中,不少网友赞同其标语中的观点:中国教育存在体制性弊端。不过也有网友认为,这位老兄是在“卖书”“自我炒作”。
开小卖部的“读书人”
12月10日,梁金喜在电话里向记者介绍起了他的故事。
1970年出生的梁金喜是晋中市榆次区秋村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中共有兄妹7人,他排行老六。初中毕业后上了两个月高中后辍学在家,在村里开了一家小卖部,卖点杂货,“能糊口,一个月能赚千把块”。
由于开店的空闲时间相对较多,从小对武术感兴趣的梁金喜开始拜师学艺。“拜过不少师傅,也学了点三脚猫的功夫。”慢慢地,梁金喜有了一个想法:办武术班,参加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武术大赛。在亲友的帮助下,梁金喜开始筹划自己的武术班,但忙活了几个月终究未能如愿。“虽然我的功夫不算太好,但我们的师傅却是很有名气的,最终武术班没能开成,主要是因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不可能通过打拳谋生。”
没能实现“儿时梦想”的梁金喜认为,他的做法和现行的教育体制是相背离的,所以“连学员也招不起来”。在随后的几年里,梁金喜开始把空闲时间用在了读书上。读书破万卷之后,梁金喜渐渐有了一种认识——目前的教育体制出了问题。
揭教育弊端的“一根筋”
2008年,梁金喜花3万多元,把自己的研究集结成册,出了一本书,书名叫《天才与桶才》。他的书印了2000多本,卖出去1000多本。
在《天才与桶才》一书中,只读过初中的梁金喜对比了世界各国的教育模式,并总结了世界众多名人所受教育的情况,最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中国以及包括世界上教育最先进的美国教育在内的全球教育的主体结构模式——全面发展模式,是一种“桶才模式”,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他将天才成才的“专向发展”模式称为“火箭式”。梁金喜最终在他的书中列出了他认为“世界上最合理、严谨、科学的天才成才公式”:天才=偏才+怪才+汗水+灵感。
随后,梁金喜在网上开博并发动网友“讨论中国教育体制”。2008年,梁金喜开始给教育部写信,陈述“中国教育之弊”。梁金喜的父母并不理解他的做法,认为他是“瞎折腾”。在秋村人眼里,梁金喜也成了有名的“一根筋”,“认死理”。
12月10日上午,梁金喜的外甥白鹏在电话中向记者表达了不同的看法:“我舅是个爱‘较真’的人,他的书和他的理论不一定都正确,但至少反映了目前教育体制存在的一些问题。”
骑车进京回头率特高
梁金喜告诉记者,11月2日,他骑上了他的“火箭单车”从晋中榆次区秋村出发,经寿阳、石家庄,一路骑行,10日到达北京。
“一路上回头率特高!”电话那头的梁金喜掩饰不住得意,“我从家走的时候,就想好了,要让所有的人都关注我提出来的教育体制问题。”梁金喜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引来众人围观,还有不少人和他合影留念。这让“一直默默无闻”的他“有了一种当明星的感觉”。
“大多数人都觉得好奇,问我是干啥的。”虽然梁金喜给他们一个劲儿地解释,但大多数人还是觉得他是“发神经,不会有什么结果”。
为什么要弄个火箭的造型?梁金喜说,这是他自己构思设计的,寓意他书中提出的“火箭式教育”。他直言这也是“为了整得动静大点”,引起别人注意。为制作这个“火箭”,梁金喜花一百多元钱买了钢筋,请村里的电焊工焊接好支架部分,工钱花了三百多元,然后到城里的广告店设计和喷绘,花了三周时间才完工,总共花了一千多元。
北大教授买了他的书
11月10日,梁金喜单骑抵达北京后,成了北京街头回头率最高的“一景”。
让梁金喜始料未及的是,他的“火箭单车”给他带来了麻烦。“刚开始,没有旅馆愿意让我住,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清华附近的私人旅店,城中村的那种。”
11月12日,刚在清华大学门口站了一会儿,梁金喜的“火箭”就让清华大学的几个保安给毁坏了。“差点没把写‘挑战清华’的那个小火箭给折腾下来。因为焊接很结实,他们只把‘清华’俩字给抠了。害我花了十块钱又让做广告的弄了一幅‘挑战清华’。”
第二天一早,梁金喜再次骑“火箭单车”到达清华北大校门,均被保安拦在了门外。无奈的梁金喜只好骑车绕着北大、清华转悠。几天后,北大清华的学生开始知道了校门外来了一个“叫板清华北大的牛人”,这一消息开始在校园网上传开,随后引来了媒体关注。
这个让梁金喜高兴的消息也给他带来了麻烦。一周后,他租住的旅馆老板向他下了“逐客令”。几天后,在另一家城中村旅馆,他受到了同样的待遇。不同的是,这一次找他的还有“片儿警”。最终,梁金喜被以“影响文明”为由赶出了店门。
让梁金喜高兴的是,北京校外网CEO张峰先生听说此事后,于11月28日特地邀请他到学院国际大厦进行交流,还请他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最后合影留念。另一个让梁金喜高兴的消息是,前不久,北京大学研究教育学的一名教授专程找到他,想听听他的看法,“还买了一本《天才与桶才》”。
梁金喜告诉记者,12月9日,一位自称“网站编辑”的人给他拍了几张图片传到了网上,此后,他就接到不少媒体记者的电话。“不少媒体都认为我在炒作,反正我不在乎,那就算炒作吧。到北京一个多月了,每月房租300多元,钱快花完了,再过一个礼拜,房租就到期了。看情况,我可能先打道回府,也可能再坚持一个月。”
【对话】
天才=偏才+怪才+汗水+灵感
三晋都市报: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人才?
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换句话来说,能发现并熟练应用自己长处者为人才。简言之,专长者即为天才,现在我们的教育就是“贪多、求全、图满”,那培养出来的就是“桶才”、饭桶。古语有:双重则滞,何况多重。
三晋都市报:天才=偏才+怪才+汗水+灵感。如何理解?
梁:偏才,即寸有所长的“长”、专才;怪才,就是个性、独立思考、与众不同。正如巴尔扎克所说,天才像一切人,而没有人像他。汗水指的就是苦、坚忍。灵感是专业感觉、天赋。有哪一个科学家生下来便是天才呢?其实即使是天才,刚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其他婴儿一样,决不会是一首好诗。这是鲁迅的话。钱学森说,我们没有培养出杰出科学家,症结就在我们的教育体制。我认为,在合适的年龄、环境里,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以理想、志向为目标,以专业、技能直线为路径,风雨兼程,一直坚持走下去,就会成功。
本报记者姜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