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如止水
心如止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975
  • 关注人气:3,24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欣弗事件”中的非典型性事件

(2006-08-09 11:31:42)
分类: 口无遮拦
欣弗事件”中的非典型性事件
 
  《三晋都市报》2006年8月8日A10版披露了“欣弗事件波及省城——6000瓶注射液返厂 暂扣427瓶”。
  可笑的是,文章见报后,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仍否认欣弗事件波及山西。而此前为本报提供“权威数字”的太原市局有关负责人则表示,本来省局不让随便接受采访的,报道让他们反倒在省局领导面前不好交代了。“以后这类事情你们还是问省局吧!”
  这是我在编辑部听到的真实的事。其实,每次发生“危机事件”后都可以见到主管部门的这种“欲说还休”的娇羞状。这也许可以算中国行政主管部门“危机公关”中的非典型性症状了。
  我忽然间想起了非典时期,起初我并没有参与“非典”报道。但每天都能从跑口的记者口中预先得知“令人恐慌的非典患者人数”,虽然如此,我们的报纸仍然每天在显著的位置刊登“我省尚未发现非典病例”。另一方面,非典患者人数甚至死亡人数通过小道消息在不断放大,恐慌情绪在不断蔓延。最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终于有一位副厅长当了“替罪羊”,卫生主管部门也开始在媒体像模像样地登载起了“每日疫情通报”。
  碰巧的是,在“欣弗事件”被怀疑有瞒报现象的次日,国家药监局新闻发言人7日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态,“欣弗事件”不存在瞒报。其实,即使真的不存在瞒报现象,可能老百姓也不相信了,因为老百姓已经不再相信媒体的报道和官员的表态了。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报道,一位退休的老干部说,他看报纸总是会“反向思维”:报纸正面宣传的,肯定是在这方面已经不成样子了。说实话,我当时看到这篇报道,心里很是难受。老百姓对媒体的公信力产生怀疑,是多么可怕。
  丧失了最起码的“知情权”的公民是最无奈的,不敢说真话或者是不得不说假话的记者、媒体则成了活脱脱的“精神阳萎患者”。
  这是社会的悲哀!
  这是一种非典型性的“真相恐惧综合征”,我们整个社会都患了这种“非典”病。目前为止,还没有药物可以治疗。
 
我参加了新浪博客大赛(商业评论组),希望您能
投我一票
 
Technorati tags: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