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口无遮拦 |
13日,受“央行已提交将于7月15日加息报告”的传闻和工行上市消息的刺激,沪深股市出现大幅下跌。与此同时,全球股市也出现暴跌。14日,沪深两市小幅反弹,成交量同比出现萎缩。中国股市在传言面前再次显现出其脆弱的一面。
加息传言早已有之。7月10日,商务部公布中国在6月份贸易顺差的数据是145亿美元,再创年内新高。上半年,我国GDP增长达10%。6月份,新增信贷3600亿元,信贷增速依然发出危险信号。日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也明确表示,“经济增长得快了些”。
专家认为,在目前经济出现了明显过热的情势之下,提高人民币存款利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人民币升值的忧虑却使得加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6月29日,美国基本利率升至5.25%,这是美联储连续第17次提高利率。不仅在美国,过去的两个多月里,世界上10多个国家及地区央行宣布加息。目前全球进入了加息高潮。由于本外币市场不相通,新一轮全球加息潮并没有传导至中国国内。但国内经济界似乎都认为加息已是大势所趋。所有的人都在等待“另一只鞋子掉下来”。
加息传言早已有之。7月10日,商务部公布中国在6月份贸易顺差的数据是145亿美元,再创年内新高。上半年,我国GDP增长达10%。6月份,新增信贷3600亿元,信贷增速依然发出危险信号。日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也明确表示,“经济增长得快了些”。
专家认为,在目前经济出现了明显过热的情势之下,提高人民币存款利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人民币升值的忧虑却使得加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6月29日,美国基本利率升至5.25%,这是美联储连续第17次提高利率。不仅在美国,过去的两个多月里,世界上10多个国家及地区央行宣布加息。目前全球进入了加息高潮。由于本外币市场不相通,新一轮全球加息潮并没有传导至中国国内。但国内经济界似乎都认为加息已是大势所趋。所有的人都在等待“另一只鞋子掉下来”。
中国正在步入一个利率上升周期。但中国的金融体制注定利率的调整总会更多地考虑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的利益。由于缺乏对整体经济的准确把握,这种调整也就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补救性”而非“引导性”措施。
当中国式“加息时代”来临之际,中国股市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如果传言变为现实,如何应对加息带来的震荡将成为股民关注的焦点。
当中国式“加息时代”来临之际,中国股市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如果传言变为现实,如何应对加息带来的震荡将成为股民关注的焦点。
目前,资金主要集中在对军工、新能源等品种炒作上,盘中不少蓝筹股一直没有得到资金关注,这说明资金“投机性心理较为严重”,这也使得稍有风吹草动,市场便会大跌大涨。鉴于中报将陆续出现,未来一段时间内投资者应有针对性地关注业绩预增和绩优股。对于业绩预警和绩差股,可尽量回避或择其优低位介入。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则最好积极参与新股申购。
由于大盘指数13日暴跌,盘中个股普遍出现恐慌杀跌,前期热门股也大部分跌停。一些“陪绑”的优质股在下一个上升周期中将成为新的获利点。而对于一些前期涨幅过大,市盈率偏高的个股,投资者应保持观望,最好别碰。
若真的加息,可以比较存贷款利率上升幅度,一般而言,为抑制经济过热,贷款利率上升幅度会大于存款利率上升幅度。此时,可以考虑绩优银行股。
(近期机构看好的个股:中国银行、中国石化、中国联通、长江电力、招商银行。)
附:历次加息对股市的影响
第一、二次加息(1993年5月15日、7月11日):央行采取了两次升息措施,一年存款利率由6.3%增加到了9.15%。这两次加息,使得首个交易日沪指分别下跌27.43点及23.05点。沪综指在随后3个月时间里从1392点迅速下跌到777点,跌幅达到44.2%。
第三次加息(2004年10月29日):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沪综指处于1342点,首日跌幅达1.58%,此后盘整了7日后才继续此前反弹趋势,但随后重入跌途。
第四次加息(2005年3月17日):央行决定住房贷款加息,沪综指当日下跌了0.96%,次日再跌1.29%。稍作反弹后,沪综指一路下跌,最低至998.2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