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之 《素芭》
(2011-03-22 10:16:19)
标签:
宋体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外国小说欣赏教育 |
分类: 教学 |
教学目标
1.感受主人公的悲惨命运,领会小说主题
2.品味诗化语言,理解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
领会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
品味诗化语言,理解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设想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难在深度,而品味语言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难在感受和体悟。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娜塔莎》,用语言行动描写来刻画人物。那么一个不能用语言说话的人,小说家该如何塑造出精彩的令人过目不忘的形象呢?
二、整体阅读,感受人物命运
1.通读全文
要求:
积累词语
筛选主要人物
试用一句话概括小说主要内容
预设:
词语:
硕大
祈祷
疵点
胚胎
浑身解数
毗邻
岸埠
人物:
哑女素芭
内容: 哑女素芭的生活状态和遭遇。
2.交流感受
问题一:“这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因为……”请同学们帮老师找找原因?。
预设:
天生哑巴,素芭是无辜的;
无人疼爱,素芭是可怜的
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被抛弃,素芭是可悲的
二、分析人物形象,领会小说主题
问题二、素芭到底是怎样一个姑娘?
引导:给出三句话,提示学生从这三个方面来思考
结合篇章一、二和其他章节的个别语句、词语,给学生相应的思考交流空间,自由表达。
预设:
问题三、清净如水的素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命运?就因为不会说话吗?
引导:结合文中社会背景的提示性文字(姐姐出嫁、父母的忧虑村人的议论、新郎官等考官们的审视)
补充背景资料: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严格的等级观念和内婚制)
小结:
是人性深处的冷漠、自私成就了素芭悲惨的命运。人性的冷漠自私自然有其孕育滋养的社会土壤,因此素芭的悲剧就是那个时代那个地方无数女性悲惨命运的缩影。
三、走进语言深处,理解环境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过渡语:
成功实现这一沉重无比的主题却又让读者的阅读不感到压抑,得益于作者将鲜活的人物置身于典型的环境中,运用诗化的语言极尽描绘之能事。
问题四、探究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引导:感受并能概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特点,继而分析这个环境对人物形象的作用
预设:
自然环境充满了诗情画意,社会环境却四处流淌着冷漠自私。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对比,暗示着泰戈尔对语言的深层定义:心灵的沟通才是真正通向人类灵魂的语言。
这个语言是那群其实并不坏的农人所不懂的。那么,你呢?
四、作业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