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因为要陪孩子的原因,个人是非常排斥周末出差公干这种日程安排,但问题是MOTO全球创客大赛深圳站恰恰就放在了周末,再加上不得不早上5点半过点就起床赶早班机,所以最开始打心眼儿里对于这次活动就没打太高的分数。但等到活动结束,看过一帮极客范儿十足,处处彰显着工程师文化思维的创客们的作品,竟然发现自己也全身心融入到了其中。也许,在当下这种氛围的智能手机市场,MOTO又是一次在按自己的思路,在倔强的前行。
Moto Z体验的续集
在去年10月底,我更新了一篇关于Moto Z和其模块的体验长文,在结尾当中,我对摩磁(Mods)的结论如下:
“要直接给这堆模块一个“好用”的名头,个人认为有些勉强,但要冠上“好玩”却并不难。原本我认为,从消费习惯上判断,消费者要接受几大千块买了手机,还要再花钱买模块的事情有些困难,但显然有部分消费者已经用脚投了赞成票,挺好。但个人认为,现在已有的模块,在各自的领域上做得还不够,比如摩影的续航音效、摩眼的易用性和拍摄乐趣,都还有相当的提升空间,如果能在后续上解决这些问题,让更多用户感受到模块化手机在垂直领域的专业性(这个时候,硬件生态链上小伙伴们的思维就非常重要了),那么,联想想要打造的理想国度,才会真正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入驻。”
http://wx4/large/53b74dd4gy1fdnjmt3tlmj20m80m8k20.jpg
在这篇文章上线之后,几个月过去了,关于Moto Z与Mods,又有了一些新的信息:
·Moto Z系列全球现在的销售已经突破了300万台——平心而论,不算亮眼;
·在全球市场,手机和模块互相的配比超过了50%,也就是说,伴随着Moto Z的销售量,摩影、摩眼、摩音、摩电这四个模块总销量也突破了150万(单纯的摩范后盖因为并非功能扩展性模块,没有被计入);
·在中国大陆市场,配比率达到了79%,也就是说每销售100台手机,就会有79个各种模块被卖出去,这也是我那篇体验文中提到的连Moto自己的销售人员对如此高的配比率感到吃惊;
·在第一批上市的模块中,排名第一的是摩影,而且用户跟踪调查发现,这个模块消费者每周的平均使用时间居然高达10小时,要知道,现在智能手机的单项功能,日均1小时以上的使用时长对任何一个用户来讲都已足够可观了;
http://wx4/large/53b74dd4gy1fdnjnqa17aj20m80kdk57.jpg
·销量排名第二的模块是摩眼,即哈苏品牌的10倍光变拍照模块。虽然在体验中,我对这个模块的大变焦镜头没有防抖,没有内置电池这些问题颇有微词,但Mods生态的负责人解释说没有防拌是出于成本的考虑,而没有内置电池而是因为重量超标——好吧,这些理由我算是勉强接受。但更重要的是,最开始对于这个合作比较保守的哈苏,因为良好的销售情况,态度大大改观,现在知道的情况是,哈苏对于第二代模块的定义会更加出色,而且在软件上也会更进一步。毕竟,一款DC类的产品,在现在这个市场情况下能有这样的销量,是真不心不错的。
·开发者,即创客们对Mods的热情也因此变得高涨。负责这个项目的负责人透露,在2016年,Mods的创投已经有多达54个众筹项目,包括在我参加这次活动之前,在国外众筹网站Indiegogo上推出的侧滑全键盘,不仅具备一定的实用性,更是让很多人瞬间想起了早年Motorola Milestone的时光。而在Indiegogo上输入Mods,有关Moto这个创投的好玩物件儿还真心不少。
关于本次创客大赛
在仅有的半年时间里,联想通过Moto Z将模块化智能手机的概念转化成了现实,这份创新的精神也从未停歇,在此前的MWC 2017上,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全新的Moto Mods的曝光——快充模块、游戏模块、照片打印模块等,联想官方表示,这其中的一些模块已确定在中国上市的时间点,如此看来联想对全新Moto Mods的部署计划都在掌控之中。
http://wx1/large/53b74dd4gy1fdnjof08sjj20h80doteb.jpg
同时,联想打造的创客大赛为来自全球的各位创新达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让他们围绕Moto的产品自由设计相关的Moto Mods,在创客大赛深圳站上,因为参赛的国内人士较多,各位创客都深知国内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我们看到了不少专为国内消费者设计的Moto Mods。例如,获得创客大赛深圳站第一名的空气检测模块就是非常贴近生活的产品,毕竟咱们国家有些城市的确污染很严重,这样一款能快速检测空气质量的Moto Mods是非常不错的一个产品;除此之外,还有和时下热门的VR产业息息相关的VR模块,通过它和Moto产品搭配,就有可以轻松生产VR内容,还可以直接观看自己制作的VR内容;另外,关于广受好评的投影模块也将会得到升级,在创客大赛上我们看到了拥有交互功能的投影模块,可以实现在投影时的画面编辑,这对于临时会议来讲会是一个不错的体验提升;然后,之前广受好评的JBL摩单模块,在本次创客大赛上也被创客们进行了升级,除了增加扬声器数量提升音量和音质之外,还加入了电话会议功能;更有来自俄罗斯的水上运动爱好者,捣鼓出了潜水模块,各种各样的创意真的有些让人脑洞大开看花眼的节奏。
http://wx4/large/53b74dd4gy1fdnjpinupzj21kw11xqv7.jpg
不过更好玩的是,这次创客大赛还是一个总时长为48小时,且封闭的环境中进行。这样的赛制设定,除了充分考验创客们的思维、动手实操能力之外,更能体现出Mods这个扩展协议的快速开发能力。整个大赛空间就像个大车间,比如在大赛正式开始之前,俄罗斯的团队还在为模块如何能稳定的固定在手臂上努力,听赛事负责人说他们已经整整熬了一个通宵……整个气氛又轻松又紧张,但非常好玩。其实在我个人看来,创客大赛的另一个目的,也算是Moto一直秉承的工程师文化的延伸吧,毕竟在现在智能手机的大环境下,大势趋同,只有Moto依旧还在维持着传统的傲骄和倔强,甚至有些时候,会让人觉得有些顽固不化。
http://wx1/large/53b74dd4gy1fdnjq1mg2nj20rs0kujv2.jpg
对于各家参与Moto Mods研发的创客,联想官方都会给予四个方面的支持。
第一是资金上的支持,对于看好的方案都将给予支持,而且还有高达100万美元的奖励计划;
第二是技术上的支撑,从软、硬件两个方面支持一个项目的开始;
第三就是联想最熟悉的供应链环节,依靠多年的行业经验,将有利于整合创客公司的供应链,比如这次创客大赛,联想就直接将自己三个多年的制造合作伙伴带到了台前,华勤、歌尔、欣旺达,都是我耳熟能详的大厂,这直接将创客们的方案转向商用提供了极为优良的平台;
http://wx1/large/53b74dd4gy1fdnjqqfhhfj20rs0kumzx.jpg
最后就是商务相关的事宜,这其中不乏商业合作、销售以及行业领先的售后环节,如前所说,虽然Moto Z系列手机的绝对销量并不算大,但智能手机本身就是现在的热门产品,其销量之于很多新兴智能硬件已经是非常庞大了,这种拉动效应足以让很多创客和创业团队眼红。而且,买一台Moto Z的用户,很有可能因为体验好的推动,购买第二、第三甚至更多的模块,这种预期是相当可观的!
鸡与蛋的哲学问题
半年多时间过去了,根据现在Moto Z和Mods现在的市场表现,单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个人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因为对比现在要求高度功能整合的智能手机主流思维,Mods的功能扩展的确是一个非常新鲜的玩意儿,消费者为之埋单的意愿也还是看得见的,也因为这个原因,个人对于Mods的前景从之前的不看好,也调整成为谨慎乐观。
对于Mods的技术前景,负责相关软硬件生态的高层——常程与叶帅民也都做了一些透露。相比现在很多厂商都采用的无线连接方式,Mods在带宽与稳定性上,都更有保证,但在接下来的技术进化方面,Mods会在带宽、软件整合方面进一步完善,比如哈苏模块,就会在算法上提供更深入的优化。常程也提到了一个让我眼前一亮的愿景:现在新旧手机的数据交换,还依赖于无线互传软件或是云备份,但效率和稳定性都不高,Mods却能做到一个模块从旧手机上拿下来,往新手机上一贴,便可马上开始使用,这种体验的吸引力真的很不错,而且,按这个思路来看,Mods是能以低成本的方案,做到TB级的随身存储的。当然,延着这个思路继续往下走,Car Play、Android Auto这种以手机替代汽车中控台的方案,也并不是难事,只是,这可能会让汽车成为最大的Mods模块(如果还能叫模块的话)了。此外,行业应用也可以以这种思路发散开来。常掌柜有句话我还是很赞同的:现在手机的运算能力都是过剩的,能让这些闲置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Mods有着先天的优势。
http://wx2/large/53b74dd4gy1fdnjrlki17j21kw11xb2c.jpg
是的,看起来Mods的想象力空间是很大的,可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到底是为了Mods去买Moto的手机,还是因为有了Moto的手机,然后才去体验Mods?这俨然就是一个鸡与蛋的哲学问题。对于时下颜值消费占相当大比重的智能手机市场,个人认为Moto的产品并不算占优,哪怕官方调查数据显示女性消费者好像并不反感它的大下巴,此外,工程师文化太过浓厚的Moto,在产品定义方面的特立独行,是不是能真正打造出千万级别销量的爆款,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下结论。反过来,Mods模块是有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手机销量为其垫底和拉动,对于参与其中的创客团队来说,又是积极与否的关键要素。这种互为作用是正向循环还反向循环,最后的结果自然就是iOS与Windows Phone的云泥之别,不会有中间路线的。
http://wx3/large/53b74dd4gy1fdnjszb86yj21kw11xkjo.jpg
在国内,Moto品牌的表现可能连差强人意都算不上,但在全球市场,Moto的品牌影响力与销量依旧还是不小,而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又是绝对不能轻视的。以海外推动国内市场,同时坚持工程师文化的“清流”,再进行更多本土化针对性的产品定义,然后利用每一个Mods创客思维,在每一个垂直领域的对用户需求和兴趣深度拉动,Moto还是会有机会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创意与耐心,手机与Mods,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