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6年5月26日,HUAWEI MateBook(以下简称MateBook)终于迎来了国内发布。由于出差日程冲突,我“完美”错过了它在国内的发布会,但自己有些关于MateBook的话,还是想说,虽然有很多媒体的评论是“价格是关键”,但我要说的是:之于华为,之于MateBook,价格并非关键,它存在的意义大于一切!
http://ww2/large/53b74dd4gw1f4a8pek5jnj21900u042h.jpgMateBook的“新商务组合”" TITLE="存在先于成败——乱谈HUAWEI
华为生态链补完计划
关于为何推出MateBook,华为对此毫不掩饰,华为消费者业务移动宽带与产品线总裁万飚表示:“HUAWEI
MateBook是华为公司历时四年的诚意之作,旨在推动便携电脑向移动办公时代演变,它是华为进行全场景连接布局的自然延伸。”回顾一下消费电子产品融合的发展轨迹,最开始是三屏合一,即手机、平板和电脑,后来升级为四屏合一,智能电视加入进来,而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热潮,这一干子新军的屏幕(虽然有些货并无屏幕)也加入进来,不过,大家现在都不说五屏合一,干脆就一古脑说生态链,因为这样貌似更加高大上一些。当然,说法归说法,华为的意思很明确:现在我有智能手表、智能手机,还有平板这些产品线,再来条笔记本的产品线也是随理成章了,而且这样的想法,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http://ww1/large/53b74dd4gw1f4a8pnf00mj21900u0q71.jpgMateBook的“新商务组合”" TITLE="存在先于成败——乱谈HUAWEI
另一方面,PC行业近年来的不景气是公认的,伴随着行业的下行,那些传统的PC厂商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也在淡化,再加上近年来一些新兴的、针对垂直消费领域互联网PC品牌的风生水起,对于传统品牌的冲击淡化效应更是明显。再加上PC同质化发展已多年,现下很多消费者购买电脑都是划定预算,再按图索骥,过往“非某某品牌电脑不入”的传统消费行为也变得少了,这自然也给华为这种近年来露脸频率极高的厂商以机会,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品牌的吸引力很多时候会大于产品的。
技术的二次“消费”
如果光是扯品牌,我对MateBook也不会有太大的兴趣,就像诺基亚出的N1平板那样。对于华为这等死硬级别的技术宅,要出MateBook,对产品自然也是思考良久,而长久以来在手机领域的耕耘,也让华为做起笔记本电脑也有自己的想法——要不为何英特尔与微软会对MateBook的推出如此看重,高管不惜亲自站台?
http://ww3/large/53b74dd4gw1f4a8qcuad4j218v0u00ve.jpgMateBook的“新商务组合”" TITLE="存在先于成败——乱谈HUAWEI
但当这些让传统PC厂商做起来都不太容易的产品工艺和细节放在MateBook上时,我们看到在手机市场贴身肉搏出来的积累就有多重要了:12英寸的MateBook全CNC金属机身仅厚6.9mm,裸重不过640g,超薄边框,侧成集成按压式指纹模块,四色可选键盘皮套让轻薄的机身更显时尚,携带感觉也比传统PC更加贴合……这一系列的特点我就不列举了,反正一句话:华为将用在手机上的这些工艺与设计统统平移植到PC上,打造出来的MateBook就与我们传统印象中的那些PC大相径庭,原来它也可以如此紧随潮流,变得如此华丽。
其实华为内部对于既有成熟技术的二次消费还不仅局限于次,对于用户移动设备使用理解的深度,华为等一干手机厂商比很多PC厂商更甚。举个简单例子:充电器。当年我看到DELL推出的全球最薄的电脑Adamo的时候,最大的吐槽就是为何电源还和普通的笔记本是同样傻大黑粗的三段式?Adamo拿出来用不丢人,倒是拿出来充电马上就有颜面无光的感觉。到今天,高大上的XPS 13以微边框技惊四座,那个电源虽然经过重新设计显得圆润可爱,但还是三段式的,这几乎是现在PC厂商产品的普遍现象,因为更改一个电源方案,对于成本是莫大的压力。相比之下,苹果与华硕(高端)两家本本的电源都非常小巧精致,便携性也很出色——有意思的是,这两家手机的背景也同样深厚,而MateBook就更夸张了,电源做得和手机充电器一般大小。尽管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侧面,但却能体现对于用户移动生活的理解与体贴。
同样的,看看附件。对比Surface的扩展坞与MateBook的扩展坞,已属一切尽在不言中了。功能如此全面,更加时尚紧凑,相信这也应该源自华为对于用户移动需求的深刻理解,特别是我等成天出差的空中飞人,对这种小而全的设计思路可是备加推崇!在巴塞罗那发布会的体验区,摸过MateBook之后,我几乎想象不出来华为居然是初次涉足PC领域,更不相信这是它的首作——其实也很容易想通,MateBook的二合一形态,与华为擅长的平板电脑之间,看起来不就是“一层纸”一样的距离么?另外,HUAWEI MatePen不仅仅能与电脑本身的2048级压感触控感应屏幕完美结合,实现精准手写,更让文件签署等常见商务应用更贴合一些用户的工作习惯和要求,让产品从一推出就直接能尽可能全面满足各种应用场景,这也与华为多年在大屏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的打拼有深厚的联系。
http://ww2/large/53b74dd4gw1f4a8qp78agj218v0u0mzt.jpgMateBook的“新商务组合”" TITLE="存在先于成败——乱谈HUAWEI
http://ww1/large/53b74dd4gw1f4a8qraiwej218v0u040r.jpgMateBook的“新商务组合”" TITLE="存在先于成败——乱谈HUAWEI
http://ww3/large/53b74dd4gw1f4a8r40gi1j21900u0mzc.jpgMateBook的“新商务组合”" TITLE="存在先于成败——乱谈HUAWEI
用户需求是真的吗?
有自我需求,有技术底子,但没有实实在在的消费者需求,MateBook推出也不过就是一厢情愿的概念产品。那么,用户的需求是不是真的在呢?对此我真不敢臆测,只有结合自己常年的差旅生活聊聊。
早些时候,出差还要玩游戏,对于背负一台有些沉重的性能本倒也没有什么怨言——15英寸的MacBook Pro我都背过两代!但随着游戏的需求转向iPad,纯粹办公需求的上升,对本本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在出差的我都带着苹果最轻便的12英寸新MacBook,性能不算强,但码字上网足够,键盘也没有传闻中的那么糟糕,完全适应。iPad Pro 键盘,呃,我早就说过不同意iOS是生产力工具。至于Windows 10平板,别开玩笑了,要码字没键盘你试试?在极致移动性与性能方面,前者的优先级别更高!因此,对于MateBook这类二合一产品,我不会拒绝,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独特设计的键盘皮套并不会对整体的便携性产生多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也能保证工作的效率——不喜欢很多二合一产品的原因就是有键盘就会沉上很多,倒不如直接选笔记本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MateBook我会去试试,具体的体验找机会再告知各位,但从我这个层面,我相信用户对MateBook这类产品的需求是肯定存在的。
http://ww2/large/53b74dd4gw1f4a8rkq41oj218y0u0n37.jpgMateBook的“新商务组合”" TITLE="存在先于成败——乱谈HUAWEI
这样的场景是常见的:手机拍了照片小屏上看不过瘾,秒传到电脑上欣赏;手机收到邮件,简单的回复马上就可以完成,但如果附件有文档要进行较多的文字处理,马上转移到电脑上进行……而这样的应用,华为手机与MateBook是非常理想的大小搭档——前边已经提到了,既然华为手机用户有这样的需求,那为何要让别家品牌的电脑来消化呢?
最后,还有一块需求是不能忽视的,那就行业。别的不说,光是这些年来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的华为直营渠道,就是MateBook不小的消费领域,这对于统一华为渠道的形象可是很有好处的。当然,华为Mate手机现在已经成为很多商务人士、政企的标配,在样的前提下,由MateBook提供更完备的商务设备支持,也是顺理成章的,对吧?
写在最后
有品牌、有技术、有需求,各方面分析起来,MateBook好像都会是一个成功的产品,但市场的表现谁又会知道呢?就算定出一个“震撼“的价格又怎样?叫好不好座也是司空见惯。所以,我对MateBook的观点就是有总比没有好。要知道,当智能手机市场进入平缓期,纵向突破变得困难的时候,有些时候放开思维,看看自己手上的资源,做一下横向扩张的动作应该是没错的。虽然我在这里噼里啪啦敲了这么多字,当了一回”键盘侠“,但以个人对华为人的了解,说不定人家想做MateBook的时候可没想太多,因为这家企业更多时候会做了再说,把自己逼到某个境地总会有办法去解决的,试错的事情,可真没少经历。所以,别把太多关注点放在MateBook的价格上,有了产品,有了第四块屏,华为会去怎么玩,可能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