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存在先于成败——乱谈HUAWEI MateBook的“新商务组合”

(2016-05-27 21:02:25)
标签:

杂谈

2016年5月26日,HUAWEI MateBook(以下简称MateBook)终于迎来了国内发布。由于出差日程冲突,我“完美”错过了它在国内的发布会,但自己有些关于MateBook的话,还是想说,虽然有很多媒体的评论是“价格是关键”,但我要说的是:之于华为,之于MateBook,价格并非关键,它存在的意义大于一切!

http://ww2/large/53b74dd4gw1f4a8pek5jnj21900u042h.jpgMateBook的“新商务组合”" TITLE="存在先于成败——乱谈HUAWEI MateBook的“新商务组合”" />

华为生态链补完计划

关于为何推出MateBook,华为对此毫不掩饰,华为消费者业务移动宽带与产品线总裁万飚表示:“HUAWEI MateBook是华为公司历时四年的诚意之作,旨在推动便携电脑向移动办公时代演变,它是华为进行全场景连接布局的自然延伸。”回顾一下消费电子产品融合的发展轨迹,最开始是三屏合一,即手机、平板和电脑,后来升级为四屏合一,智能电视加入进来,而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热潮,这一干子新军的屏幕(虽然有些货并无屏幕)也加入进来,不过,大家现在都不说五屏合一,干脆就一古脑说生态链,因为这样貌似更加高大上一些。当然,说法归说法,华为的意思很明确:现在我有智能手表、智能手机,还有平板这些产品线,再来条笔记本的产品线也是随理成章了,而且这样的想法,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http://ww1/large/53b74dd4gw1f4a8pnf00mj21900u0q71.jpgMateBook的“新商务组合”" TITLE="存在先于成败——乱谈HUAWEI MateBook的“新商务组合”" />

不过,华为推出MateBook并非只是简单的有钱任性或是觉得自己需要,业已拥有的庞大用户群应该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众所周知,2015年,华为全球手机出货量已逾亿台,自2012年转型以来,积累了不少的用户群——“花粉”这个群体也已成型。如果,其实不是如果,这部分以亿为计数单位的华为用户,他们肯定有购买电脑的需求,哪怕是以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比例进行过滤,其预测基数也是惊人。“肥水不流外人田”,与其让别的品牌卖给他们电脑,倒不如这样的事儿自己来做,理论上这是很美好的。

另一方面,PC行业近年来的不景气是公认的,伴随着行业的下行,那些传统的PC厂商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也在淡化,再加上近年来一些新兴的、针对垂直消费领域互联网PC品牌的风生水起,对于传统品牌的冲击淡化效应更是明显。再加上PC同质化发展已多年,现下很多消费者购买电脑都是划定预算,再按图索骥,过往“非某某品牌电脑不入”的传统消费行为也变得少了,这自然也给华为这种近年来露脸频率极高的厂商以机会,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品牌的吸引力很多时候会大于产品的。

技术的二次“消费”

如果光是扯品牌,我对MateBook也不会有太大的兴趣,就像诺基亚出的N1平板那样。对于华为这等死硬级别的技术宅,要出MateBook,对产品自然也是思考良久,而长久以来在手机领域的耕耘,也让华为做起笔记本电脑也有自己的想法——要不为何英特尔与微软会对MateBook的推出如此看重,高管不惜亲自站台?

http://ww3/large/53b74dd4gw1f4a8qcuad4j218v0u00ve.jpgMateBook的“新商务组合”" TITLE="存在先于成败——乱谈HUAWEI MateBook的“新商务组合”" />

先从工艺与设计来看。超轻薄、超窄边框乃至无边框、CNC加工,这些在手机领域早就司空见惯、消费者足以漠然面对的词汇,放在PC领域马上就能等同于“高大上”。苹果的MacBook严格来说不算PC的范畴,但其多年以来坚持的轻薄紧凑设计、Unibody机身以及CNC工艺机身,让其一直以来都是电脑领域的时尚信标,虽然身份不菲,但信众甚多;转向PC领域,华硕的ZenBook因为有轻薄设计与CNC铝合金加身,自推出其高端机型也都是PC市场的“佳丽”;包括像最传统的PC厂商——DELL,一款XPS 13因为CNC精加工的机身与微边框设计,瞬间成为PC市场的焦点,也为这家厂商的份额贡献颇多……由此可见,PC市场整体发展不好虽然难以避免,但其间厂商过多注意成本,在大胆创新上谨小慎微,自然也就让消费者兴致索然——再次重申,当某个市场步入高渗透阶段之后,用户个性化需求就会更加凸显,只要能把握住这种分化,就是机遇。对此,PC领域的两大舵主Intel和微软当然知道,微软甚至挽起袖子亲自上阵,希望能用Surface来给大家做表率——“就这是PC创新”,但谈何容易,Surface苦苦支撑了四代,才终于赢得掌声,微软也终于知道水里的小伙伴们有多辛苦了,只能无奈地接受传统PC厂商热情不高的现实。

但当这些让传统PC厂商做起来都不太容易的产品工艺和细节放在MateBook上时,我们看到在手机市场贴身肉搏出来的积累就有多重要了:12英寸的MateBook全CNC金属机身仅厚6.9mm,裸重不过640g,超薄边框,侧成集成按压式指纹模块,四色可选键盘皮套让轻薄的机身更显时尚,携带感觉也比传统PC更加贴合……这一系列的特点我就不列举了,反正一句话:华为将用在手机上的这些工艺与设计统统平移植到PC上,打造出来的MateBook就与我们传统印象中的那些PC大相径庭,原来它也可以如此紧随潮流,变得如此华丽。

其实华为内部对于既有成熟技术的二次消费还不仅局限于次,对于用户移动设备使用理解的深度,华为等一干手机厂商比很多PC厂商更甚。举个简单例子:充电器。当年我看到DELL推出的全球最薄的电脑Adamo的时候,最大的吐槽就是为何电源还和普通的笔记本是同样傻大黑粗的三段式?Adamo拿出来用不丢人,倒是拿出来充电马上就有颜面无光的感觉。到今天,高大上的XPS 13以微边框技惊四座,那个电源虽然经过重新设计显得圆润可爱,但还是三段式的,这几乎是现在PC厂商产品的普遍现象,因为更改一个电源方案,对于成本是莫大的压力。相比之下,苹果与华硕(高端)两家本本的电源都非常小巧精致,便携性也很出色——有意思的是,这两家手机的背景也同样深厚,而MateBook就更夸张了,电源做得和手机充电器一般大小。尽管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侧面,但却能体现对于用户移动生活的理解与体贴。

同样的,看看附件。对比Surface的扩展坞与MateBook的扩展坞,已属一切尽在不言中了。功能如此全面,更加时尚紧凑,相信这也应该源自华为对于用户移动需求的深刻理解,特别是我等成天出差的空中飞人,对这种小而全的设计思路可是备加推崇!在巴塞罗那发布会的体验区,摸过MateBook之后,我几乎想象不出来华为居然是初次涉足PC领域,更不相信这是它的首作——其实也很容易想通,MateBook的二合一形态,与华为擅长的平板电脑之间,看起来不就是“一层纸”一样的距离么?另外,HUAWEI MatePen不仅仅能与电脑本身的2048级压感触控感应屏幕完美结合,实现精准手写,更让文件签署等常见商务应用更贴合一些用户的工作习惯和要求,让产品从一推出就直接能尽可能全面满足各种应用场景,这也与华为多年在大屏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的打拼有深厚的联系。

http://ww2/large/53b74dd4gw1f4a8qp78agj218v0u0mzt.jpgMateBook的“新商务组合”" TITLE="存在先于成败——乱谈HUAWEI MateBook的“新商务组合”" />

http://ww1/large/53b74dd4gw1f4a8qraiwej218v0u040r.jpgMateBook的“新商务组合”" TITLE="存在先于成败——乱谈HUAWEI MateBook的“新商务组合”" />

不过,单纯说从华为侧技术驱动MateBook肯定有失偏颇,毕竟PC领域几十年的发展,技术层面还是有相当多可取之处的。比如MateBook键盘皮套具备防泼防溅功能,对于很多用户来说都是福音,尤其是毛手毛脚或运气不大好的人,这是一些优秀传统本本品牌多年以来都保持的优良传统,MateBook这次也具备了这样的功能,我们既可以理解为华为在设计这款产品之所就考虑周全,也不妨可以视为这位PC领域的新人,在向那些已经存在多年的实用功能致敬,不管怎么说,这样的态度和行动,都值得点赞。

http://ww3/large/53b74dd4gw1f4a8r40gi1j21900u0mzc.jpgMateBook的“新商务组合”" TITLE="存在先于成败——乱谈HUAWEI MateBook的“新商务组合”" />

当然,还有一个层面的“技术“是个人认知——华为的市场推广能力,这个层面理应是一点就通——我已经不只一次接到PC厂商小伙伴的求助,想去手机厂商的发布会看看,学学经验。但个人认为,发布会的形式可以学,但手机行业多年以来积累下来的氛围,可真学不来。如MateBook的推广,华为提出了一个名为“M³”的概念,意即M³=Mate8 MateBook Messi(梅西,代言华为品牌),希望借Messi的大名,拉动Mate8 MateBook这对“新商务组合”,同时也表明华为希望在用户生活各个方面都成为伙伴。但我觉得把最后那个M解释为“Mobile”更合适,因为它可以表露出华为对于用户以及移动市场的理解,而这种理解的深度与广度,是完全有别于传统PC厂商的,对吧?所以,MateBook在国内发布时所言的“本”该如此,也表现出华为对于自家MateBook各方面特性的信心十足。

用户需求是真的吗?

有自我需求,有技术底子,但没有实实在在的消费者需求,MateBook推出也不过就是一厢情愿的概念产品。那么,用户的需求是不是真的在呢?对此我真不敢臆测,只有结合自己常年的差旅生活聊聊。

早些时候,出差还要玩游戏,对于背负一台有些沉重的性能本倒也没有什么怨言——15英寸的MacBook Pro我都背过两代!但随着游戏的需求转向iPad,纯粹办公需求的上升,对本本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在出差的我都带着苹果最轻便的12英寸新MacBook,性能不算强,但码字上网足够,键盘也没有传闻中的那么糟糕,完全适应。iPad Pro 键盘,呃,我早就说过不同意iOS是生产力工具。至于Windows 10平板,别开玩笑了,要码字没键盘你试试?在极致移动性与性能方面,前者的优先级别更高!因此,对于MateBook这类二合一产品,我不会拒绝,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独特设计的键盘皮套并不会对整体的便携性产生多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也能保证工作的效率——不喜欢很多二合一产品的原因就是有键盘就会沉上很多,倒不如直接选笔记本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MateBook我会去试试,具体的体验找机会再告知各位,但从我这个层面,我相信用户对MateBook这类产品的需求是肯定存在的。

http://ww2/large/53b74dd4gw1f4a8rkq41oj218y0u0n37.jpgMateBook的“新商务组合”" TITLE="存在先于成败——乱谈HUAWEI MateBook的“新商务组合”" />

还有另一个用户需求,就是数据之间的交流。在这方面,苹果可以说是做到极致了,OS X与iOS设备之间,无论是借助AirDrop的高效传输也好,还是Handoff、iCloud等服务,一旦习惯简直上瘾;苹果之后,比如小米的万物基于MIUI,也在这方面有着方便的跨平台解决方案。而已经有“三屏“在手的华为,这方面自然也有成熟的方案,从云端到设备之间,现在加入MateBook这一屏之后,用户自有数据的流动又多了一块更大的屏幕——这种流动比云端到本地更加高效。只要MateBook与作为热点的Mate 8一键匹配,就能快速实现笔记本与手机间的文档无缝传输,多屏互动、跨屏娱乐、无线办公。在发布之初,我还纳闷以通信见长的华为为何不给MateBook加上无线模块,但后来觉得自己有些杞人忧天:有华为手机在手, MateBook何患无网可联?苹果不也是这样的方案么?何必给自己和用户再增加多余的负担?

这样的场景是常见的:手机拍了照片小屏上看不过瘾,秒传到电脑上欣赏;手机收到邮件,简单的回复马上就可以完成,但如果附件有文档要进行较多的文字处理,马上转移到电脑上进行……而这样的应用,华为手机与MateBook是非常理想的大小搭档——前边已经提到了,既然华为手机用户有这样的需求,那为何要让别家品牌的电脑来消化呢?

最后,还有一块需求是不能忽视的,那就行业。别的不说,光是这些年来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的华为直营渠道,就是MateBook不小的消费领域,这对于统一华为渠道的形象可是很有好处的。当然,华为Mate手机现在已经成为很多商务人士、政企的标配,在样的前提下,由MateBook提供更完备的商务设备支持,也是顺理成章的,对吧?

写在最后

有品牌、有技术、有需求,各方面分析起来,MateBook好像都会是一个成功的产品,但市场的表现谁又会知道呢?就算定出一个“震撼“的价格又怎样?叫好不好座也是司空见惯。所以,我对MateBook的观点就是有总比没有好。要知道,当智能手机市场进入平缓期,纵向突破变得困难的时候,有些时候放开思维,看看自己手上的资源,做一下横向扩张的动作应该是没错的。虽然我在这里噼里啪啦敲了这么多字,当了一回”键盘侠“,但以个人对华为人的了解,说不定人家想做MateBook的时候可没想太多,因为这家企业更多时候会做了再说,把自己逼到某个境地总会有办法去解决的,试错的事情,可真没少经历。所以,别把太多关注点放在MateBook的价格上,有了产品,有了第四块屏,华为会去怎么玩,可能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