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师兄西游记之三——万里江山入画来(22)——巍然插云玉皇阁

标签:
自驾青海贵德玉皇阁旅游 |
分类: 旺猪走西北 |
玉皇就是玉皇大帝,也称“玉帝”,俗称“老天爷”,玉皇阁亦称“玉皇庙”,是供奉玉皇大帝的圣殿。
贵德玉皇阁是明清的古建筑遗存,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建筑包括玉皇阁万寿观、文庙、大佛寺、关岳庙、城隍庙等及古校场(俗称隍庙场)和贵德古城。
贵德县文庙和玉皇阁是贵德县现存明清古建筑群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有“滔滔黄河经阁北,巍巍仙阁插云间”之说。
史料记载,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为巩固统治,教化民风,保佑“皇图永固,时岁享昌”,乃“恭择城中场地,创修玉皇圣阁”,历时四年竣工。至清道光十七(1837)年,玉皇阁重建、扩建工程告峻。清同治六年,回民起义,玉皇阁毁于战火,现存古建筑群是光绪年间依次重建。
登临玉皇阁,颇有凌空出世、昂首天外之感,更可环眺四方,南望则整座贵德古城的形制一览无余,北望可见古城墙、黄河、丹霞群峰,层层叠叠、格外壮丽。
玉皇阁三层楼阁中,顶层奉“天”,立玉皇神位,中层奉“地”,立土地神位,下层奉“人”,立皇帝牌位。“天地人”共奉,包含着“天人合一”的重要思想。
文庙和玉皇阁的布局按中轴线前后递进、左右对称的传统建筑手法展开。文庙包括棂星门、泮池、乡贤名宦祠、七十二贤祠、大成殿等十二个单体建筑。其中大成殿是供奉中华民族伟大先哲孔子之神位,历来为文人祭祀孔子和集会的场所。
文庙最前方是一座四柱三楼式的牌坊,上刻“腾蛟起凤”,穿过牌坊,便是泮池,是以前学官师生研墨取水备用的水池。过泮池中央的秀才桥,就是文庙的正门戟门,其面阔3间,进深2间,单檐硬山顶式建筑,左右厢房各3间,卷棚式屋顶。
文庙的核心建筑是大成殿,为单檐歇山顶式建筑,四角飞翘,雄伟壮观。里内供奉孔子的神像,门楣上悬挂着“万世圣功”的匾额。东、西两厢房是七十二贤祠,西厢房有一碑刻,为清朝光绪三年(1877)所立的《学宫碑记》,上面主要内容是贵德县当时修建学宫、振兴文化的一些概况,是文庙的重要史料。
除玉皇阁和文庙外,贵德明清古建筑群还包括供奉着关羽、岳飞和马祖三尊神的关岳庙、汉式建筑,藏传佛教寺院大佛寺、仍留有清光绪时期壁画20平方米的城隍庙等。
关岳庙俗称武庙、马祖庙,建筑包括山门戏台、过厅、钟鼓楼、东西配殿和正殿组成,供奉关羽、岳飞、马祖三尊神像,是军旅、戍边将士拜谒的场所。
关岳庙过厅体积较小,但极为精彩,单檐歇山建筑,面阔五间,分心四柱,檐下斗拱密置,木雕精美、彩画绚丽,是清代建筑中的上乘之作。
城隍庙由过厅、十八层地狱、正殿、地藏王菩萨殿、后寝宫组成。其过厅及钟鼓楼的建筑风格与关岳庙相似,殿内山墙上至今仍保留有情光绪年间壁画20余平方米。
大佛寺原为藏传佛教,现仅存大雄宝殿,殿内供三世佛。
贵德古城筑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洪武十三年(1380年)告竣。城呈正方形,周长2278米,高11.7米,底宽9.3米,顶宽5米,夯筑土城,夯土层约10公分。城四面有马面32个,南北正中设城门,均设有瓮城,顶有敌楼,城四周有护城河,是明初战乱年代防御性极强的军事工程,现存东、西、北三面,城门、敌楼均无存。
贵德地处黄河谷地,上有龙羊峡锁关,下有松巴峡守户,四面环山,平川开阔,土地肥沃,素有高原“小江南”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