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朝诗人和他们那个时代(一)——韩愈

(2021-06-01 13:45:18)
标签:

唐诗

韩愈

文化

分类: 胡说八道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在我们中国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小,我们读唐诗背唐诗,从唐诗中领略了唐朝璀璨的文化,也认识了一个个卓群的才子。

这些诗人,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他们的出身境遇不同,他们的性格特点不同,反映到他们的文字、他们的诗句,也不相同。

一直有个想法,透过我们熟读的诗句,还原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走进诗人的世界,了解诗人的内心。所以,有了这个《唐朝诗人和他们那个时代》系列,让我们还原大唐,还原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文字。

 

唐朝诗人和他们那个时代(一)——韩愈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 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我们是从“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些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中认识这位“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的。

韩愈活了五十七岁,从出生到去世所经历的五位皇帝是: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韩愈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他的祖辈都曾在朝或在地方为官,其父韩仲卿,官至秘书郎。韩仲卿生有四子,韩愈是其第四子。韩仲卿虽说是做官的,但也就当过县尉、县令等县团级官员,他对文学也有些修养,曾编纂三国文学家曹植文集,有些许遗传基因给韩愈吧。

韩仲卿在韩愈三岁时便逝世,长兄韩会挑起了抚养韩愈的担子。那时是唐代宗永泰年间,元载当宰相,韩会以有“文学才望”为元载所青睐,任起居舍人。这很正常,因为元载也是著名诗人。大历十四年,因受元载案牵连,韩会被贬韶州(广东曲江)。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病逝于韶州,此时韩愈十二岁。

韩愈七岁读书,十三岁时就能写文章,但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三次考试均以失败告终,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登进士第,此时韩愈二十四岁。贞元(785-805)是唐德宗李适的年号,共计21年。

此后,韩愈三次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均未入选,于是先后赴汴州、徐州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至京师,官四门博士。博学宏词科是唐朝开元年间开始设立的、在科举制度之外皇帝选拔人才的另一种机制。

后来韩愈在监察御史任上因上书指斥朝政,被贬为阳山令。以后又历任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正应了自己“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名言,韩愈大半生仕宦坎坷,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有功而擢升刑部侍郎。而不到一年,便因迎佛骨之事再次被贬。

此时的皇上是唐宪宗李纯(778年—820年)。李纯是唐朝第十一位皇帝(805-820年在位),唐德宗李适孙子、唐顺宗李诵长子。李纯在位时削藩取得巨大成果,重振中央政府威望,史称“元和中兴”。

大唐的辉煌在安史之乱后开始走下坡路,自唐玄宗之后,中央权力被阉党、文臣把握在手里,地方权力则被藩镇掌握在手里。君王一旦轻举妄动,迎来的结果就是政局的混乱。

李纯从出生之初,大唐就处于内忧外患的多事之秋,虽然安史之乱已经被平定,但吐蕃、南诏和回纥趁势崛起,唐代宗为了应对外敌,只能扶持藩镇势力,而藩镇势力一直以来都是大唐最大的内部威胁,安史之乱就是因为藩镇势力太过强大而导致。大唐君王们无奈之下就再扶持起宦官,让他们担任了大唐军队中的监军职位,只能通过权力制约来维持政局平衡

李纯在适婚的年纪娶了郭子仪的孙女为妻,这个女孩的父亲是驸马都尉郭暧,母亲是唐代宗长女升平公主,她背后的郭家是最有威望的藩镇节度使。因为郭家的支持,李纯在后期整治藩镇和宦官问题上就有了很大的底牌。婚后两年,郭氏生了儿子李宥,就是后来的唐穆宗。

在遭安史之乱重创、各地强藩林立,中央朝廷屈辱隐忍五六十年之后,二十七岁登基的李纯带领着他的政治团队,完成了收复江山重振大唐声威的伟业。

李纯在取得了一些成就以后,渐渐骄侈,任用奸臣皇甫镈而罢免贤相裴度,政治日见衰败。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唐宪宗派使者将凤翔府法门寺的佛骨迎入宫廷供奉,一时间,长安上下掀起信佛狂潮,韩愈毅然上书《论佛骨表》。宪宗看后,龙颜大怒,要将他处以极刑,后经裴度等人多方求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于是,便有了这首著名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唐朝诗人和他们那个时代(一)——韩愈

秦岭太白山

潮州距离长安八千里之遥,唐时还是个蛮荒之地。此一去,凶多吉少,很可能是与长安、与亲人、与人世的永别了!

年过半百的韩愈,磨难中学会了圆滑,到潮州后,他给唐宪宗上了一封言辞恳切的奏章,奏章中诉说了他一路的艰辛,潮州地域环境的凶险。宪宗也有悔意,认为对韩愈的处分太重了,就这样,韩愈任潮州刺史仅仅八个月,就被改授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刺史。

元和十五年(820年),江山已经易主,唐穆宗下诏调任韩愈为国子祭酒。

他在潮州任上还是有些作为的,驱鳄除害、关心农桑、释放奴婢、兴学育才,至宋代时,潮州已成为人文鼎盛、重礼崇儒的“海滨邹鲁”。“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如今,潮州的江叫做韩江,韩江之畔有韩山、韩堤,潮州人民还修建了韩文公祠,昌黎路上还有昌黎路小学。潮州人民感念他,也让那里的山山水水都跟着他改了姓。唐朝诗人和他们那个时代(一)——韩愈

潮州韩文公祠

和韩愈同时期的中唐诗人还有白居易、元稹、刘禹锡和柳宗元,韩愈和白居易相识的介绍人是张

白居易(772-846年),比韩愈小四岁。韩愈贞元八年(792年)中进士,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中进士,差八年。

刘禹锡(772-842年),跟白居易同岁,比韩愈小四岁。贞元八年(792年)中进士,比韩愈晚一年。

柳宗元(773—819年),比白居易、刘禹锡小一岁,比韩愈小五岁。

张籍(766 - 830),比韩愈大一岁。

元稹(779-831),比韩愈小十一岁。

 唐朝诗人和他们那个时代(一)——韩愈

                                                                                秦岭太白山

再贴一首韩愈最为脍炙人口的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