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加达村

(2017-02-22 21:09:09)
标签:

滇藏

茶马古道

盐井

古盐田

旅游

分类: 旺猪走西南

盐井盐田,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存活的人工原始晒盐风景线,这种手工晒盐的方式,已经存在了1300多年了。

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照片中山上的那些“小细线”,就是“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盐井自古就有产盐的历史,盐田是这里独有的一道人造景观。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盐井的盐田,被称为“阳光与风的作品”,仍完整保留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老制盐术。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盐田,是在汹涌澎湃的澜沧江边搭建的土木结构的平台。顺着盐田之间的小道下坡,盐水井就挖在江边。这儿的盐水井有的深近10米,在盐田劳作的都是妇女,女人身背圆柱形的木桶,将卤水存储在盐田边的槽沟里,然后将卤水从槽内舀出倒入盐田里。经过一天日头的暴晒和江风的吹拂,第二天,盐田里就会结晶出白色的盐粒了。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喏,这就是“盐井”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澜沧江西岸,地势低缓,盐田较宽,所产的盐为淡红色,因采盐高峰期多在35月,俗称桃花盐,又名红盐。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澜沧江东岸,地势较窄,盐田不成块,一处一处的,但产的盐却是纯白色,称为白盐。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红盐和白盐的颜色与土质有关。红盐产量高,但价格低;白盐多在江东高地筑田晒得,量少,略贵。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澜沧江两岸,采用同一处的卤水源,相同的加工器材和同样的加工技艺,可是两岸制成的盐却分别呈红、白两色。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在澜沧江的索桥边,扎西旺堆给我们介绍说:“江那边是我们纳西族的盐田,这边是天主教的盐田”,我很纳闷,“天主教是指另一个村子,还是另一群人?”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直到下午我们参观了拉贡教堂,才恍然大悟,原来,扎西旺堆说的“天主教”,就是上盐井村,在澜沧江东岸,那里是藏族,很多人信仰天主教。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现在东岸的盐田正在整修,只能到西岸参观。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西岸是加达村,是一个纳西族村。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许是这个景区开放有些日子了,这里的人们看到外来的旅游者,既温和善良又波澜不惊。一位刚从盐田劳作回来的妇女主动跟我们拉起家常,她告诉我们,自己从八岁起就下盐田干活,那时的生活很苦,现在好多了。当我们问起她盐田的收入时,她说一家人的吃喝用度靠盐田可以维持,如果要办大事或有剩余,还要靠家里男人出外打工。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盐田里干活的,都是女人。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村子里还有一些遗址,这个是盐民旧居: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噶厦政府盐务衙门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盐井,现在是藏族和纳西族杂居之地。

     曾经,格萨尔王和纳西王羌巴之间因为争夺盐田,在这里发生了一场“羌岭之战”,最后格萨尔王战胜了羌巴,占领了盐井。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根据这段历史,我判断这里以前应该是纳西人的地盘,藏族人为了抢夺盐的资源,占领了这里。
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山高皇帝远的边蛮地带,自然是强者为王,中原人也知道盐的重要性,所以早就有了“盐铁官营”的制度。盐铁官营就是盐和铁由政府专卖,这个制度起始于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提出的“官山海”政策,即对盐和铁,官府实行垄断经营,寓税于价,使人民避免不了征税,又感觉不到征税。我们现在也是这样啊!
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汉初时刘邦废除了秦朝诸多法律,“约法三章”,开放民营,使经营盐铁的商人富比王侯,到汉武帝时穷兵黩武,没钱了,任用商人出身的桑弘羊的敛财,主持 “笼盐铁”,将盐铁的经营收归官府。
茶马古道纪行(14)——盐井盐田 <wbr>加达村

         以后各朝,经济富裕时就取消专卖,实行征税,没钱了就恢复专卖,反反复复,一直到现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