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夏季大东北边境自驾游——游记篇(2)——辽太祖陵

标签:
辽太祖陵奉陵邑祖州城辽太祖记功碑旅游 |
分类: 旺猪走东北 |
辽太祖陵位于巴林左旗哈达英格苏木石房子村,是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陵墓。苏木是乡的意思,嘎查是村的意思。
太祖陵是在这条名叫大布拉格的山谷中,从大门可以看到的亭子是辽太祖记功碑,大门右手处往上走是奉陵邑祖州城。
沿着山谷往里走,先到黑龙门遗址,黑龙门据说是陵园唯一的出入口。该处靠两侧山崖有两个高起的圆形土丘,应为门楼与门道遗址。
这是一个口袋形山谷,谷口两边巨峰耸立,形成天然的山门,这个自然形成的山门即《辽史》所说的“龙门”,龙门山正对着被契丹人视为圣山的“木叶山”,出兵打仗,议政国家大事前,契丹人都会前来拜祭。
公元928年,辽太祖在灭了渤海国返程途中驾崩,他的皇后,那个有名的“断腕太后”述律平主持修建了富丽堂皇的祖陵。
现在,陵区的地上建筑均已荡然无存。
太祖陵门外右侧台地遗址上存有龟形碑座一具,此处出土了契丹大字残石《辽太祖记功碑》。
2008年,考古学家在辽祖州城北的山峰的半坡上,发掘出了一巨大龟趺,并发现了龟趺周边的建筑基址、大量碑刻残片,初步判断此龟趺所驮负的就是“辽太祖纪功碑”,龟趺所在是一处碑亭式建筑。龟趺体量巨大,长约4米,宽约2米,高约1米。太祖纪功碑石镌刻文字为两种,一是契丹大字,一是汉字楷书,文字约为5000字左右。依据龟趺的体量看,原碑石高约30米左右,宽约1.6米左右。
祖州城城垣分为内外两城,东南向,外城周围约2公里,残墙高约6米,4个门址尚存,东门和北门还可见到瓮城痕迹。
太祖陵最神秘之处要属这座石房子了,石房子由7块花岗岩大石板构筑,这种结构的石室,为我国古代建筑物中所少见,也是辽代建造石室中仅存的一座。这座石房子是干什么用的,至今众说纷纭,比较多的说法是:契丹人死后先在外面停尸,多则三载,少则几个月,在此其间营造陵墓,这个巨大的石头房子是停放耶律阿保机尸体的地方。走进石头房子,见后侧壁下平置一块巨形石板,那可能就是停尸床。
建造石头房子的石板是怎么运上去的?专家考证,那石板并不产于这山里,而是从几十公里外运来的。运这些石板是在冬季,先筑一条大路,再在路上一次次洒水,冻成厚厚的冰,将凿好的石板放在冰上靠上百个人拉,一点点移到了山坡上。北京故宫太和殿前二百多吨重的丹墀,石料产于房山,也是靠冬季在路面上洒水结成冰,一点点拉进皇宫的。
辽陵 奉陵邑门票:15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