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西景忠山】一山拜谒儒释道,京东名山叩三忠

标签:
景忠山三忠祠碧霞宫四帅殿自驾 |
分类: 旺猪走华北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景忠山海拔只有610米,来这里主要是看人文景观。
景忠山是一座宗教名山,从宗教门类来看,景忠山融儒、释、道三教于一山,既有佛教的佛祖殿、菩萨殿。四帅殿,又有道教的碧霞元君殿、玉皇殿、真武大帝殿,还有祭儒家推崇的三位杰出忠臣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的“三忠祠“。
据史料记载,景忠山“旧有二名,南曰明山,北曰阴山。”明初于山顶建三忠祠,祀诸葛亮、岳飞、文天祥,取“景仰忠义”之意,改名“景忠山”。
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蓟镇总兵官马永重修三忠祠,并在祠东增建碧霞宫,奉碧霞元君像,香火日渐兴盛。曾在景忠山下镇守长城16年之久的著名民族英雄戚继光,先后两次对景忠山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并且每次战前誓师都在景忠山举行,号召将士们忠义卫国。
清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对景忠山格外垂青,他们曾经六次登临景忠山,不仅拨给大量田产帑银,修复山上山下庙宇建筑,而且御赐一尊十六斤四两的金娘娘及《大藏经》一堂4500余卷,此外还召景忠山和尚入京城大内讲佛,且每议要政都到景忠山礼佛问卜。
据碑刻记载,顺治立太子,就是在景忠山问卜后而钦定的。景忠山在清初实际被看做皇室家庙。由此,景忠山声誉雀起、名驰天下。
现在看到的景忠山上的建筑物大部分都是新的。1960年前后,由于年久失修,山腰两道茶棚和峰顶东侧古寺庙相继自然倾塌。“文革”期间,峰顶寺院、僧舍和山脚四帅殿、头道茶棚等先后被毁。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除碧霞元君殿外,景忠山上的古建筑损毁殆尽。
进入山门,首先来到四帅殿。四帅殿始建于明朝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殿里供奉的四大天王:南方增长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北方多闻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四帅殿是戚继光修的,为激励将士学习四大天王,就将天王殿改为四帅殿,这大概是独一无二的吧。
一道茶棚是四合院式明清风格建筑群,有御佛寺、六和茶亭、金殿、仙姑庙等。
仙姑庙,建于清朝末年,传说遵化和太平寨两位女子,不满社会现实,看破红尘,上景忠山修行,被吕洞宾收为弟子。
大殿内供千手千眼观音,佛教认为,千手千眼观音是观音菩萨三十二种化身之一。一般以四十只手象征千手,即除当中手合掌外,两边各有二十只手,分别执金刚杵、宝剑、经奁等法器,每只手中有一只眼,分别配以三界中的二十五种生存环境,四十乘以二十五是一千,就是千手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