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工时代:文汇报记者的长途电话

(2021-05-09 20:43:37)
标签:

长途电话

话务员

长途台

文汇报

记者

分类: 历史回顾

中国人过去要打长途电话,是非常麻烦的,要向长途台挂号,等候对端接通,把人找出来,再通知主叫,北京/天津间的电话,经常不如直接乘火车过去,当面谈话。

六十年代,邮电部开始研制长途自动电话,除去长途自动交换机,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帮助下,完成了使用计算机的长话计费设备。1969年,正式开通了京津间的直拨电话。

为了让大家知道早先打长途电话的麻烦,特地转载《文汇报》记者黄裳描写1946年打长途电话的回忆。

人工时代:文汇报记者的长途电话
    一九四六年八月,黄裳从重庆回到上海,到《文汇报》报到,即奉派任驻南京特派员,随即赶到南京。办事处在户部街,事实上只有一所酱园的一间房子,住宿办公全在这里,门口也没有招牌。整个后院埋了许多醃酱的大缸,门口即是闹市。草草安顿下来,即投入工作。白天是跑新闻的时间,晚上回来就将采访所得写成电讯,深夜由我用长途电话报回上海。当时正是国共和谈紧张之际,南京的消息总是安排在报纸第一版头条地位。

为争取出报时间,长途电话总盼望能早些接通,可是事与愿违,接通总要在午夜之后,这就不免使人焦急,真觉得这报新闻比跑新闻还要吃力得多。新闻主要由梅园新村的中共办事处得来,电稿也常请办事处的同志过目,斟酌改定。当时接待记者的是梅益同志,他不但提供线索,分析政局,还对报社的工作非常关心。当时周恩来副主席工作极为紧张、繁重,可是对《文汇报》记者的会见请求总是抽空予以满足的。谈话不必很长,但对报纸工作的指点,对时局的分析总不吝给记者以明确的指示。在当时那种纷纭繁复的局面下,能使记者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工作不陷入迷妄,始终遵循正确的导向,不能不感谢周公的爱护和点拨。

周公对报社工作中的困难也是关心的。当他听说每晚长途电话不能顺利接通时,就提醒我们应该广交朋友,走走群众路线。这就启示我们应该对电信局的长途台做些工作。不久,严宝礼来京,我就建议报社应该与长途台的朋友多加联系。他慨然决定在六华春宴请长途台的女接线员。她们全体都出席了,知道是《文汇报》请客,都非常高兴。她们对这张报纸是非常喜爱、关心的,答应一定帮忙解决困难。

果然,从当天开始,我叫长途时总是随叫随接,不再有拖延了。这使我们知道,一张为人民说话的报纸,它总是和读者心连心的。朋友遍地都有,只看能不能去找。这是我对群众路线最早的浅显认识和理解。虽然用的不过是请客吃饭这样的形式,但其实际意义决非简单的杯酒言欢所可概括的。


黄裳

 

(当代作家、记者、藏书家)

原名容鼎昌,当代散文家、高级记者,(1919年6月15日—2012年9月5日),祖籍山东益都(今青州)人,满族人,1940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42年,转至重庆交通大学1943年-1946年,被征调往成都、重庆、昆明、桂林、贵阳、印度等地担任美军译员。抗战胜利后,任《文汇报》驻渝和驻南京特派员,后调回上海编辑部,发表戏剧杂论,结集为《旧戏新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