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先行者居兆林

分类: 计算机史 |
1958年8月1日,在中科院计算所里,在中国第一台计算机“八一”机前的合影中,有一位技术员叫居兆林,他是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派到第一届计算机训练班的学员,是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先行者之一。
1958 年8 月1 日,工程组在103 计算机前合影(秦鸿龄提供)。前排左起:柳浦生、王玉珊、张淑亚、张梓昌、莫根生、董占球、;中排左二起:秦鸿龄、梅协英、居兆林、、胡宗藻、舒诒庆、;后排左起: 曲礼慧、钱凌雪、刘从信、李祖熙、李世伟、王行刚、
居兆林在训练班学习之后,以协作身份留在计算所,那时有一些单位派出人员来计算所协作,也是为了更多的熟悉情况。居兆林和机要局的刘从信,哈工大的徐则琨、李学诗等人在计算机的工作期限较长,他们可以独立承担任务。居兆林是属于那种特别肯钻研的人,办事也是可钉可铆,认真负责,他担任了103
机工程组学术秘书,负责技术资料和业务活动安排。
1958
铁科院通信信号研究所五室改为计算技术研究室。1963 年计算机调试结束,103 机初步投入使用,设立“通用计算机在铁路上应用”专题。“机车自动驾驶”课题组的多数人转到“通用计算机的调试与掌握”。
早期的计算机似乎是“国宝大熊猫”,没有多少时间做计算,大家反而要全力以赴伺候它老人家。铁道部计算机应用的第一步工作是“为103 机配套”专题,以磁芯存储器作内存替代出厂配套的磁鼓,增加光电输入、快速打印机,提升计算机的吞吐能力,消除虚焊,更换不当器件,提高整机稳定性,改进103 机的进位链,将运算速度从30 次/秒提高到1800 次/ 秒。
凌毓佩为应用项目负责人,李成俊、卢振元、陆志良、蒋尧根、赵国香、居兆林等21 人参加。他们使用自己的计算机,也能借用中科院计算所的103 机、104 机,承接了路内、路外的科研、计算任务。经过两年学习和工作,居兆林对计算机已经比较了解,不仅为单位的计算机配套和维修,还与多家计算机用户单位协作,居兆林经常到处跑路联系,当年这些工作每一件都有困难,而居兆林做起来得心应手。他是那种主动寻找问题的人,只要是计算机的事,不论那个单位,他都争取积极地参与,许多创业先驱都还记得居兆林。
五室完成了一个“计算机铺划单线非平行运行图”,这是103 机、104 机的应用成果,并于1961年,在华沙铁路合作组织经验交流会上介绍。五年时间,中国人的计算机成果,通过应用环节又回馈给了苏联老师。
居兆林(右一)和计算机训练班的同事在颐和园
2010年6月,笔者带着笔记本电脑到了居兆林妹妹的家中,电脑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在计算所机房的合影,居月琴女士一下就认出了她的哥哥居兆林。这就是张梓昌先生们当年拍摄的照片,也是新中国最早的计算机工作者的合影。看到50 年前这张哥哥的照片,居月琴和他家人都很激动,马上拷贝下来,要送给在无锡的嫂子。她说,哥哥一直两地分居,家人从来没有看到他的工作情景。居兆林一生清贫,所幸工作在计算机领域使他乐在其中。
今天,无论是计算机的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都是早先所想像不到的,居兆林是计算机的先驱者,可是他没有看到计算机的普及,没有看到网络。妹妹说,他一生没有乘坐过飞机,没有享用冰箱,也没有能够安家的自己住房。但是他的工作,也为行业发展和应用尽了一分力量?今天大家知道了许多知名的计算机先驱人士,有院士、有研究员,也有许许多多获奖者;同时也应当记住那些没有得到职称,没有得到过嘉奖的早期奉献者,记住他们所添加的一砖一瓦。
居兆林,1932 年8 月5 日生于江苏省太仓县时思大队时思乡六队。1952 年毕业于太仓县娄东中学,1956年毕业于北京铁道学院通信信号系,到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1972 年调入陕西临潼七机部711 所,1977年在无锡参军。1984年9 月14 日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