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奔走11日之鼓浪屿瞻仰林巧稚纪念馆(8)

(2017-05-17 20:11:31)
标签:

林巧稚

计算机

出访美国

分类: 出行大好河山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1929年,从协和医科大学毕业并获医学博士学位,被聘为协和医院妇产科大夫,为该院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也是首届“文海”奖学金唯一获得者。

奔走11日之鼓浪屿瞻仰林巧稚纪念馆(8)

林巧稚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优秀的妇产科医生,1955年就是中国科学院首届当选的唯一女学部委员,1956 年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医学组成员,1959 年国务院任命她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还是中央技术管理局发明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

2015年,我的《溯源中国计算机》出版,其中就写到林巧稚医生推动中国第一台医学计算机成功应用的事迹。那时,我就想有机会要到厦门鼓浪屿林巧稚纪念馆参观,领会林大夫一生的光辉事迹,这次终于如愿。

奔走11日之鼓浪屿瞻仰林巧稚纪念馆(8)

奔走11日之鼓浪屿瞻仰林巧稚纪念馆(8)


奔走11日之鼓浪屿瞻仰林巧稚纪念馆(8)

   
由于在协和医院工作成绩突出,她提前晋升为住院医师,并在1932年,被学校派往英国伦敦妇产科医院和曼彻斯特医学院进修深造。[1]  1933年,到奥地利的维也纳进行医学考察。1939年,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当研究生。城市乡村许多人都知道林巧稚大夫,她是一位业务精湛,富有爱心的优秀妇产科医生,但是,由于宣传的原因,大家还不知道她在美国研究生毕业,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


奔走11日之鼓浪屿瞻仰林巧稚纪念馆(8)

林巧稚逝世后,厦门鼓浪屿于1984年5月建造了名为“毓园”的林巧稚纪念馆。其中的“毓”为培育养育之意,是对其一生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医学人才、亲自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的纪念。[11] 
2009年12月23日上午,厦门首个医德教育基地在林巧稚纪念馆揭牌成立。[12] 

奔走11日之鼓浪屿瞻仰林巧稚纪念馆(8)

她的骨灰
撒在故乡鼓浪屿的大海中

奔走11日之鼓浪屿瞻仰林巧稚纪念馆(8)
许多家长和孩子们都在这亿次排队留影。
奔走11日之鼓浪屿瞻仰林巧稚纪念馆(8)

奔走11日之鼓浪屿瞻仰林巧稚纪念馆(8)

奔走11日之鼓浪屿瞻仰林巧稚纪念馆(8)

1972 年,尼克松访华后,林巧稚率中华医学会医学代表团出访美国、加拿大、法国,是1949之后的第一个赴美科技代表团。她看到国外在医疗和教学中大量使用电子仪器,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放射剂量计算、资料搜集查询和对护士进行业务培训教学等。在代表团一万多字的出访总结中,有详细叙述。

奔走11日之鼓浪屿瞻仰林巧稚纪念馆(8)

奔走11日之鼓浪屿瞻仰林巧稚纪念馆(8)
在美国医疗单位参观
奔走11日之鼓浪屿瞻仰林巧稚纪念馆(8)

1973 年她受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研究顾问委员会顾问,接触国外信息增多,她断定计算机在我国医学界的应用是必然趋势,一方面是她的学识基础,另一方面与她的眼界有关,了解国外、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状况,终于促使她作出一个大胆创新应用计机的决定。

奔走11日之鼓浪屿瞻仰林巧稚纪念馆(8)

那时美国有10万台电子计算机,中国有500台自己做的计算机,主要用于军事或重点科研,“文革”期间计算机科技人员大批下放农村,计算机应用更成断层,医院经费紧张,收入微薄,投资从未见过的计算机要冒多大的风险呢?林巧稚毫不犹豫地提出上马计算机,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慈云桂教授的帮助下,进行了医学使用计算机的论证,请工厂优惠半价(减价1973年的30万元人民币),还调来了计算机技术骨干。

1973 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组建了计算机医学应用研究室,配备了哈军工研制的441-B Ⅱ晶体管计算机,这个研究室是我国医学界第一家计算机应用机构,承担了国家恶性肿瘤防治的重要任务。

奔走11日之鼓浪屿瞻仰林巧稚纪念馆(8)

奔走11日之鼓浪屿瞻仰林巧稚纪念馆(8)

奔走11日之鼓浪屿瞻仰林巧稚纪念馆(8)

平易近人的风采。
奔走11日之鼓浪屿瞻仰林巧稚纪念馆(8)

奔走11日之鼓浪屿瞻仰林巧稚纪念馆(8)

奔走11日之鼓浪屿瞻仰林巧稚纪念馆(8)

奔走11日之鼓浪屿瞻仰林巧稚纪念馆(8)


奔走11日之鼓浪屿瞻仰林巧稚纪念馆(8)
我要将林巧稚大夫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贡献材料送到纪念馆。

奔走11日之鼓浪屿瞻仰林巧稚纪念馆(8)

奔走11日之鼓浪屿瞻仰林巧稚纪念馆(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