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纪念华罗庚先生诞辰105周年

标签:
数学家数学计算机创新 |
分类: 计算机史 |
专家撰文纪念华罗庚诞辰105周年(本博摘要) |
重温华罗庚的教导,学习他的科学思想与创新精神 |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5/11/20151112957409730.jpg
华罗庚正在研究数学
今天(11月12日)是华罗庚诞辰105周年纪念日,在这个日子里,曾经受到过华罗庚教导的学生会缅怀老师对学生们的精心培养与教育,也会想起华老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过的那些事,说过的那些话。这些都是华老留给我们的重要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科学家思想库中重要的内容,我们不仅要将其发扬光大,还要把这些经典的思想告诉后人,使其在未来的科学发展中发挥指导作用。
一、从中国的历史中挖掘出来的科学思想
2011年11月12日,这一天google的图标出现了一个新的图案,就是图标旁边出现了数学家华罗庚的画像,因为google知道这一天是华罗庚诞辰纪念日。可是它不知道的是,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两位数学家与google搜索程序的核心思想是有关系的。早在1500年前,有一位中国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公元429-500年),就提出了“搜炼古今”的思想,这里搜就是搜索的意思。
祖冲之是“搜炼古今”思想的提出者,同时也是一个实践者。他有两个重要贡献,一个是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圆周率,另一个是他的《大明历》就是通过“搜炼古今”的途径得到的。可是他不会想到1500年后,google能够设计一个计算机程序实现了他的“搜索”的思想,而“炼”的思想还有待于下一步的努力。
1500年之后,数学家华罗庚在他1962年写的《学与识》文章中谈到:“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并不是不需要接受前人的成就,而恰恰是要建立在广泛地接受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我很欣赏我国五代时有名的科学家祖冲之对自己的学习总结的几个字。
他说,他的学习方法是:搜炼古今。搜是搜索,博采前人的成就,广泛地学习研究;炼是提炼,只搜来学习还不行,还要炼,把各式各样的主张拿来对比研究,经过消化,提炼。他读过很多书,并且做过比较、研究、消化、提炼,最后创立了自己的学说。
他的圆周率是在博览和研究了古代有关圆周率的学说的基础上,继承了刘徽的成就而进一步发展的。他所作的《大明历》则是继承了何承天的《元嘉历》。许多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都是继承了前人的成就和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
华罗庚非常欣赏祖冲之“搜炼古今”的思想,同时他对这个思想的内涵给出了详细的解释,他对学习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也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华罗庚说:“有‘知’无‘识’之人做不出高水平的工作来。并不是熟悉了世界上的文献,就成为某一部门的‘知识里手’了,还早呢!这仅仅是从事研究工作的一个起点。也并不是在一个文献报告会上能不断地报告世界最新成就,便可以认为接近世界水平了,不!这也仅仅是起点,具有能分析这些文献能力的报告会,才是科学研究工作的真正开始,前者距真正做出高水平的工作来,还相差一个质的飞跃阶段。”
“人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会创造,善于吸收过去文献的精华”。“搜炼古今”是说要学习吸收前人的经验,同时也要分析批判地接受前人的思想,经过提炼、优化与改造,而不是原样照搬。
“搜炼古今”的思想是用关键词搜索不到的,就是使用模糊匹配可能也无法搜索到。过去很多书籍和文章是纸质的,或者是扫描的图像文件,还没有变成可以通过文本搜索到的形式,因此很多内容还无法搜索到。
从这个角度来说,思想的挖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通过语法和语义的分析,还需要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不过,新一代的智能化搜索引擎可能会在数据挖掘和知识提炼方面有所突破,未来有可能实现思想挖掘的目标。
二、重温华老对科学发展有重要价值的科学思想
1、华罗庚想要把中国的数学搞上去
2、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但还要以自力更生为主
在纪念华罗庚诞辰100周年的时候,夏培肃院士写下了下面三句非常重要的话,表达了她对华罗庚先生在建立中国计算机研究事业过程所起作用的认识与看法。华罗庚先生是:中国电子计算机研究的主要创始人;中国计算机事业初期发展的主要规划者和领导人。华罗庚先生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5/11/20151111151455360.jpg
3、只是跟着别人的脚印走路,也总会落后别人一步
4 科学是精益求精,日新月异,永远前进的
5 要正确估价好的东西
6 在科学的讨论中,胜不为荣,败不为辱
华罗庚认为:“更重要的是,我国已有不少经验和成果,也需要宣传、交流和普及,展开各行各业的交流,互相切磋和讨论。只有敢于提出不同意见,进行讨论。才有助于科学的健康发展,才会扬弃旧的、建立新的。在科学的讨论中,胜不为荣,败不为辱。真理的确立是人类的胜利,其中包括参加讨论的双方。”
扎实的调研和充分的讨论对科学规划的制订是非常必要的,当前的“十三五”的规划制订工作可以从1956年的12年科学规划中吸取有益的经验。
三 华罗庚在科学传播方面的工作与他的学术成就是同等重要的
美国科学院的院长在向院士们介绍华罗庚时说:“他是一个自学出身的人,但是他教育了千百万人”。
四、继承发扬华罗庚的科学思想,为国家创新发展而努力奋斗
王元说:“华罗庚的人生是一本大书”,我们只有认真研读这本书,才能理解他的所思所想。华罗庚在晚年说:“我感到自己年龄大了,更应该为发展我国的数学研究,为年轻一代多做些开创性的工作,把自己探索的新的研究领域告诉青年人,让他们少走弯路,取得成果。”
华罗庚离开我们已经30年了,但他留给我们的科学思想长存。重温华罗庚的教导,使我们明确了努力的目标,也获得了继续前进的力量。(2015年11月10日)
(作者 金雅芬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yfjin@math.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