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王保田的家人和亲友、同事,与他沉痛告别,王保田是北京计算机三厂的第一任厂长,前天(周三)不幸去世。我是在下午才听说的,曾经在2009年1月4日,刚过新年就去访问过他。因为,还没有得到老厂长的详细经历,只好先将2009年的博文,稍微修改,重新发一次。
翻开,2000年出版的《北京电子志》,看到的是花费了十年时间浓缩的北京电子发展史。其中,光是历年的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领导干部名单,就有千人之众。然而,在企业建立和产品创业、创新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写到人的作用和经历。根据“生不立传”的原则,仅仅列举了隋经义、梁化和周凤鸣等三人的传略和陈克功、王甦、刘茵、王选、柳传志、陈伦芬等六人的简介。
新中国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历程,当年的激情,依然留在许许多多亲历者的记忆中。所以,我希望尽量把亲历者的事迹保存下来,让大家知道中国、知道北京的工厂是那些人建立起来的,让大家知道,当年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如何做出了计算机。
青春献给了独立自由和建设新中国。
那一年,头天得到王保田厂长的电话。次日我和郑月身就直奔他家去了。
王老是山西榆次人,1945年4月参加八路军,打日本鬼子。在军队工作17年之后,他们一大批军队干部,经过国家经委半年业务培训,调到北京市从事工业工作。他奉命带领100多人在和平里西街筹建“无线电三厂”,后改为计算机三厂,其中仅有25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别看厂子排名第三,却是北京市计算机的第一大厂。现在耸立的易亨大厦,就是他们工厂的原址。
奉献——我想不出用什么词语表达对老人的敬意。
我们交谈了当年经过,王老特别说到大家去738厂参观已经完成的中国第一型的103、104电子管计算机,是学习,也是给大家鼓劲,那时可没有几个人知道计算机,谁也没有见到。他一再说,那时候人的精神面貌非常好,条件差、生活也差,而任务完成的却是高水平。
1966年4月,中国第一次计算机展览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参展的四台计算机除去哈军工的441-B,还有738厂和计算机三厂的机器,三厂是和清华大学合作的DJS-5晶体管计算机。可惜,目前包括北京展览馆在内,还没有发现有关展览会的照片和资料。据说,此次展览会当时还移师重庆,展览碰到文革,只能不了了之。
我和王老的家人说,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让大家知道他和一代人的奉献,因为他们的多年努力,我们才十分顺利的有了计算机和网络。讲出这些,才是对王老的最好纪念!
本来选了几张老照片,想发到博文中,花费1个多小时,几经周折,一张也上不去,后来才知道是新浪的问题。现在的照片是从老博文中摘取的,新的就是不让上传。明天再修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