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记忆:潘家园的绕线机和卡尺故事

标签:
工业五十年代车间军事 |
分类: 创新管理与市场 |
偶尔进到潘家园,无意一位见到一位老师傅的地摊,带出了一种久违的回忆。可是,不时有人偷拿他的售品,其实也就是3-5元,7-8元的小零件,何苦呢?
这是网上的图,非双休日,人要少一些。
卡尺,摊上有一二十把,带盒,一把28元,多买,25元。我都想买一把,我当过一年钳工呢?可是,现在木有什么东西可以度量。算盘倒可以在城隍庙里“理阴察阳”,卡尺可以度量人心吗?
潘家园里有20--30个青核桃的摊,不是食品,一对青的,100元;好的,300元的都有,还不是最贵的。
卡尺的经济价值,当然不只是核桃,国家的安危和公平,不是这些东西的价值能够度量的。
潘家园的核桃摊,每家都至少有一把卡尺,量的是商品,这是我在工厂干活的人,做梦也想不到的呀!(借用媒体的语言)
还是说说绕线机,一位40岁的哥们看见我拍照,问:这是干啥的啊?
这都是为新中国的财富积累,出力的小设备,用过它的人,在北京大约不下几万人,现在都是60岁以上的人了。
收音机、电视机、广播设备、计算机、电源、汽车,没有不用到的。
可以计量上万圈呢?有时还出差错,一位工厂,还是哈军工的老师,设计了线圈检查器,差一圈都能够看出来。
那时的人就是如此认真,哼,现在几十万,上千万元往往来来,都记不清了!
摇啊摇,摇出幸福的新天地。从小姑娘摇到大妈,退休回家抱孙子,就是人的一生。所以,在地摊上,而不是行业博物馆见到这些物件,我很感慨。
现在,是用这个设备绕线了,几百圈、上千圈,一气呵成,精确不差。
这些设备的使用,要有高级技师做后盾,要和德国、美国、韩国、日本人比认真,这才是正事。
办正事难,闹些烂事容易,没有这些干活的人,国家何以立足世界。
就是一对价值千万元的核桃,在经济动荡中,在炮火中,也和它的食品哥们的外壳同样仅仅是一堆垃圾而已。
中国的工艺和文化世代相传,珍品连城,可是,现在在居民家中的甚少,为什么呢?战火一起,毁坏,还有让八国联军和日本鬼子抢夺,破坏成千上万。还有文革,就是所谓大革文化命,也是破坏贻尽。
没有正确方向和强大的生产力,社会发展就会问题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