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第一座无线广播电台创始人——刘瀚

(2013-08-12 19:38:07)
标签:

无线电

前辈

历史

创始人

文化

分类: 历史回顾
    刘瀚,字东樵,1891年出生在河北省通县(今北京市)。  
    中国广播之父,刘瀚先生开中国广播事业之先河,是划分我国广播事业有与无界限的人,是创建一种文化肇端纪元的人,是发扬一种奋起自强优良作风的人,是铸就一代辉煌伟绩的人。刘瀚先生创建中国广播,与世界广播发展同步,与发达国家广播发展齐肩,使全新的声音文化惠临国人,他的事迹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应为国人记住,为后人记住,为广播人记住。
中国第一座无线广播电台创始人——刘瀚
北京交通大学的宣传栏中,10位杰出校友之刘瀚和茅以升。
 
中国第一座无线广播电台创始人——刘瀚
1960年,北邮航模队的无线电遥控巡洋舰,2.34米,会做许多动作,发射导弹等等,水平在北京市是第一位。
这是业余的,当时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还有一艘专业的航模,周恩来总理参观过。
1963年,北邮在北京市航模比赛是团体总分第一,偶荣任教练和领队。

中国第一座无线广播电台创始人——刘瀚
这是无线研究室的部分同事合影,2011年大家聚会一次,算是工作40年纪念吧。合影中所有人的贡献都比我大哩!就不一一介绍了,许多同行都认识他们。
无线电业的后辈们向他致敬!

     刘瀚生平事迹

      1914年毕业于交通传习所(今北京交通大学)无线电科。在校期间,他曾经研究编出已套汉字注音字母电码本。毕业后在交通部无线电台任报务员。1919年在陆军无线通信教练所任教。1922年9月,刘瀚与吴梯青、耿季和等人被东三省陆军整理处派往哈尔滨,接收苏俄交还中国的无线电台。  
    1923年,刘瀚参考贝尔的电话原理和许多外国资料,对接收过来的马可尼双工机(电报和野战电话)摸索着加以改造,装配成一部广播发射机,并在南岗莫斯科商场(现博物馆)满洲里一测,用汉、俄两种语言进行临时性的广播。发射功率虽然只有50瓦,但确是中国无线广播的开端。  
    1926年3月,刘瀚向政府呈文要求正式建立中国的无线广播电台。经过6个月的反复研制,他改装成功一部100瓦的广播发射机。  
    1926年8月,刘瀚用自己研制的广播发射机,进行了一次历时4天的展览性播音实验。发射台设在王兆屯铁路平房内(现动力区文治街165号),一间屋里放发射机和控制机械,另一间屋里发电,把内燃机和发电机安在一个马鞍式的铁架上,中间由一个钢轴传动。屋外架设一根高高的木杆天线。收音展览设在南岗博物馆和普育小学之间的房屋,室内有一台大型收音机。
    前来参观展览收听的有哈尔滨军政要任和各界代表任务,以及各国侨民代表。当收音机按时传出清晰洪亮的讲话声时,人群种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广播试验获得成功,受到护路军总司令朱庆澜的嘉奖和支持。经过筹备,在南岗转角楼(当时的莫斯科商场满洲里街一侧)开始了临时广播。呼号XOH,功率50瓦,频率600千周,波长500公尺,用汉语和俄语广播。
    播音实验成功之后,在各界人士的推动下,1926年10月1日,哈尔滨无线电台宣布成立,并开始正式广播。这是中国正式成立的第一座无线广播电台。第二年3月和5月,上海新新无线广播电台和天津无线广播电台相继成立。  
    由于刘瀚坚决反对日商利用电信收集经济情报,不准日本人用自动电话传递经济信息,日本人对刘瀚恨之入骨,一直伺机报复,并暗中捣鬼,迫使刘瀚于1930年6月离开了无线电台,到中东铁路局工作。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哈尔滨后,马上就去逮捕刘瀚。但刘瀚已于沦陷前离开哈尔滨,回到了北平。
    1937年以后,日本人又多次到北平追捕刘瀚,由于刘瀚已经转到绥远电报局,以后又到西安工作,日本人的阴谋始终未能得逞。  
    1941年,刘瀚病逝于陕西西凤县,享年50岁。
 
    1913年北京交通传习所开始培养无线电话广播人才,设高等电气工程甲班,高等电气工程乙班(三年制),无线电速成班。
    1917年北京邮电学校,1919年陆军部无线电教练所,1921年交通大学等也都培养无线电话广播人才,到1922年底累计为中国自己的广播诞生储备人才500多人,备足了必要的人才要素。
    开中国广播之先河的刘瀚,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主任陈淮清,天津广播无线电台主任耿励,北京广播无线电台主任沈宗汉,都毕业于交通传习所这座中国广播人才的摇篮之中。

  再者,1918年陆军部与英商马可尼公司签定购买军用无线电话机200架合同;交货以后,由陆军部无线电教练所训练操作使用无线电话的军队学员。因而在中国大地上有200架可以进行无线电传声的军用设备,这批200架无线电话后来有的成为中国广播电台的技术设备物质基础——改装的广播发射机。

 
     好多年前,我就是无线研究室的技术人员,但是我们所有人员和主任,都不知道这位杰出人物。
     偶而走过交通大学的宣传栏,才在前几年的的110周年校庆栏目中见到,使我大吃一惊,惭愧啊!
(到唐山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