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从象形文字开始的,许多人都能够说出不少文字的寓意或来历。比如,人、大、马、女、崖、家,等等。但是,还有一些虚词,就不是那么容易的解释了。
近年用的较多的一个“化”字,就很有逻辑、哲理和思维,它表示的是一个过程,现在使用到工业化、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其实,早年它代表的还有成长、转化的意思。“化”的产生,是很有意思的,反映了中华老祖宗的智慧。

3000年前,甲骨文的“化”字,就是两个“人”字的合成。不过,一个“人”字正写,另一个则倒置。
左边的“亻”是人走路的侧视图,表示有生命的人,亦即活着的人,用儿童表示;
右边的“人”(应该用倒置的人)是人形的倒置,写成“匕”,表示生命完结的人,亦即已经死亡的人,用老人表示。“匕”是一个象形字,一个意思是“从反人”(倒置的人字),另一个是象形,就是取饭的勺子。有人以为一个字,又当人,又当物,认定的只是勺子,就忽略了“反人”,其实这个意思是深刻的逻辑和比喻。
花有各种各样的,要用象形不好表达,我在本地见证的形态,你在另一地区却不一定知道。在“艹”下,加一个“化”,大家就都懂得了。
先民把“化”字赋予阴阳相互转化的内涵。推而广之,古时以物易物曰“化”,物物交换之中介物即货币亦曰“化”。以后的货、讹、花字均表示了“变易、转化”。
不论是四个现代化、干部年青化,还是电子化等等,“化”字不是可有可无的,而且表达了一个过程,由浅及深的过程,逐步完成的过程。
化字两个人
看清楚了吧?
花是是借用概念。
人有生,就有死,整个一个过程,轰轰烈烈,精采辉煌。多大的人物也是相同的路途,应当抓紧时间多做好事,让后人记住你的好处。
小孩长大,老人离去,花香四溢,果实芬芳,这就是大自然的给予和规律。
中华文化很有意思吧?
追根溯源“信息化”--传统和现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