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计算机体系结构专家高庆狮研究员因病于2011年5月15日凌晨2点在京去世,享年77岁。

高庆狮1934年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1953年以数学100,物理97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在校期间,1956年他参加了中科院计算所与北大、清华合办的第一届计算机训练班,聆听了钱学森和董铁宝(回国前在美国有几年编程经验,是当时国内惟一接触过计算机的学者)的讲座,就此从抽象数学改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后又被分配到中国第一个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总体设计组。此后一直在中科院计算所工作。
高庆狮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计算机界最早的两位院士之一,也是当时技术科学部最年青的院士。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所长(从1994年开始),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终身研究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他是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电子管计算机——119、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的体系结构设计负责人之一,中国通用第一台十万次/秒计算机109丙机、中国第一台向量计算机757的体系结构负责人,中国第一个管理程序(109丙机上实现)的总体设计负责人。他也是第一颗人造卫星地面计算控制中心早期设计负责人之一,“两弹一星”任务中我国第一台具有分时中断系统的晶体管计算机——“功勋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设计负责人。
1973年他提出了纵横加工流水线向量机设计思想,提出了中国第一台超大型向量机的原理和设计,与三年后公布的CRAY-1思路不谋而合。
高庆狮除了体系结构方面的成就外,在并行算法、机器翻译、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和工程实践上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多次获得全国科学大会科学重大成果奖。2004年,还发现1965年Zadeh提出的模糊集合论不完备和不可能有补集等两个缺点。与此同时,他还培养了近百名硕士和博士。
高庆狮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1年5月21日上午9时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愿高庆狮教授安息!
(很遗憾,我在顺义,上午有会议,没法去了。)
讣 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我国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和教育家高庆狮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5月15日凌晨2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7
岁。
高庆狮院士,1934年7月出生,福建漳州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曾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首席科学家。1994年调入北京科技大学,任北京科技大学智能、语言与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所长。是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8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大会先进工作者,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庆狮院士是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的先驱,曾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地面计算控制中心设计负责人,我国第一台专为两弹一星服务的晶体管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负责人,我国第一台超大型向量机新体系结构原理的提出者和总体设计负责人,为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教书育人五十余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党的教育事业、科技事业呕心沥血,奉献了毕生精力。他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谦虚谨慎、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是我国科技教育界的光辉典范。
一代宗师高庆狮院士的逝世,是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教育界、北京科技大学的重大损失。敬爱的高庆狮院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高庆狮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1年5月21日上午9时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高庆狮院士治丧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2011年5月15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