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上,文涵的文章《提笔忘字 电脑手机催生时代
“新文盲”》中,说到“罄竹难书”、“鳞次栉比”、“沆瀣一气”、“鳏寡孤独”……您如今还能熟练得写出这些比较复杂的成语吗?
办公室里同事问道:“饕餮盛宴”的“饕餮”两个字怎么写?结果顿时屋里一片安静,大家都拿笔在纸上画着,五花八门,却没有一个人写对。
笔者去银行交纳支票,数字一二三的大写都要先在手机上显示出来,就怕一笔写错,支票作废。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俊强教授介绍,现在许多大学生写字差、提笔忘字,这一点值得重视。虽然电脑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果书写完全被电脑替代,是不可取的。
鼠标代替了笔,手写逐渐被打字取代,书信已被传送电子邮件或者手机短信取代,日记改为博客,除了签名,几乎没有什么机会用笔写字。
在书信时代,恋爱的交互是星期,一周中间还可以寄出一封信;到了电话时代,每天可以偷偷地在单位用电话联络;今日,短信息、QQ等等已经是不时往返,只有倒霉的老板承受着工时的损失。
可是,在甜言蜜语成倍增长的现实中,需要手写的机会越来越少,许多人的汉字书写能力急剧下降,提笔忘字越来越多,错别字或者书写时记忆暂时“短路”的情况屡见不鲜,电脑手机催生出时代“新文盲”。
好处,因为文化水平不高而使感情破裂的情况在逐年减少,谁也不会因为错别字而失去情侣。别说成语都是联想的,情书也有了自动生成软件,就是有了错字也都是拼音和电脑的问题。
然而,对一个社会来说,提笔忘字,不是好事。去年,《中国青年报》调查,2072人中的83%承认书写有困难。不仅是新的技术扼杀了人们的记忆和本能,就是移动电话的“电话号簿”,也使许多人的记忆退化,一旦手机丢失,面临的将是联系链条的崩溃。
问题当然是多方面的,一是传统文化和习俗、风气的蜕变,二是技术应用的不当,要由信息产业和文化界共同调整。
汉字起源于象形,由于纸笔的产生,形成“笔画”;今天,我们使用的是键盘和软件,要是仅仅使用拼音来表达文字,几代人之后,将毁灭文字书写,丢失千年形成的中国人的大脑中的文字联想思维。
立足现代化环境,调整汉字部件标准,打造汉字“形码”,是使传统文化和信息技术结合的惟一出路。
汉字部件仅适宜面授,许多部件没有称谓,岂不怪哉?就是用嘴,面对面都不好表达所述的部件,没有纸笔难于沟通“汉字学问”。汉字的560个部件,太多的随意性,也应当合并归拢。各国拼音文字都有供学习的规范,而现在汉字的“汉字部件表”是给中文学者使用的。
在公众电脑中也不存在的语委的这种“部件规范”,是造成汉字信息化的一大障碍。
有那位外教老师用过汉字部件规范来教学?所以,
强烈要求语言部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打造一套适合对外教学,适合公众在电脑上使用,立足于形的汉字规范。
那时,汉字才能真正成为国际语言。
技术进步,应当带来文化的进步,对数千年的汉字,也应当进行相应标准的变革,是在保持文字不变化的前提下,而且还可以更多的使用繁体字。
文明文化应与时俱进地紧跟时代节拍,技术的升级和演化不能以打折文明文化为代价。当国人只会打字不会写字时,汉字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已经被折损了。救赎汉字,摆脱这场文化危机,是当代人的使命。
希望,在“两会”上提出汉字规范改革的提案,使汉字更规范化、部件更标准化,适应于电脑的书写和文字的传承。
最后,请大家深思一个问题,我们的电脑中有许多文种的字母表,却就是没有汉字的部件规范。语委的领导对我说:“我们自己的电脑中间有这个规范”。你有,有何用?部件标准不能够上网流通,意寓汉字本身的发展终结,这个问题与“基因”相比,也不差。
准备明年两会提出这个问题!(作者:阳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