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观感:社会与人的品质养成
(2010-06-15 13:58:13)
标签:
维也纳奥地利科学家历史交通升值文物杂谈 |
分类: 国外旅游 |
6月14日
今天在家向墙上贴锡纸,本来是做纸包鸡的好材料,倒要贴到墙上。
用清洁剂再用力刮燃气机的烟道拐脖,难看的深黄油污可算去掉,仔细看看还有残余。
下午,散步时看到几乎任何角度都是一景,百年大树比比皆是。而在北京周边除去皇家园林,剩下的多是速生树种。
维也纳的交通管理令人钦佩,没有检票员,做这种对人生毫无意义的工作,没有丝毫创造力,简直是浪费人生。节省多少成本。我为决策人士致敬,这个决定不仅是对公众的信任,也对全民品德是一种培育。
北京的地铁正在孕育涨价,刚刚开始以公共交通为先的布局,还远未达到目标,就要“重出一辙”,是何居心?
维也纳的井盖,大大小小都是纯铁打造,没有看见缺少一个。
见到一些山地居民,在比较豪华的单独住宅外面,要顺应地形建设2米多高的平台,而在平台下面,保留了一个避雨的空间,居然放置的是垃圾箱!
有钱的人士,不以夸耀为荣,而是实务地关心环境,这才是社会导向。
我的窗下,每天11:50垃圾车来收拾一种垃圾,这个分别处理厨余垃圾、金属、纸张和瓶子,瓶子又分深浅两种。建设中的北京,玻璃已经没有“回收价值”?作为垃圾将要污染多少地面,许多事物不能以直接的经济价值决定。
100年前,欧洲的皇亲国戚将收藏放到博物馆,成为文化和教育的场地,并没有打下什么“主义”的标牌,但是公民都养成学习,关注历史的共识。不会将任何事物都以能否升值决定对其态度!
周日看到十多位准备登山的孩子,却在听老师讲述植物的特性,他们还在认真笔记。这是我们众多登山人士所不具备的。
昨天整理计算机史,见到中科院刚刚完成仿制苏联计算机之后,北京、上海两市都浮动起来,要自制计算机,全以失败告终,北京的计算机厂现在还在平谷,早已成为完全的废墟。科学家不是谁都能做的,而虚张声势却不要本钱,到现在不好好总结,新的形势之下还会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