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地理中的金丝套》
(2010-04-07 22:23:15)
标签:
地理金丝套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后海杂谈 |
分类: 历史回顾 |
“城市教室”—政协委员进社区系列讲座活动
邀 请函
主讲人:王彬(西城区政协常委、鲁迅文学院副院长)
时
地
西城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北京西城区图书馆管理协会
2010年4月7日
金丝套区:与繁嚣接踵的纯粹京味儿
京味儿,并非帝王贵胄的专属气息;京味儿,应是京城所在地特有的气息。金丝套区就是这么一片不断让人体味京味儿的纯粹之地。说金丝套大家或许觉得陌生,而说起具体地点便恍然大悟:以银锭桥为界,什刹海前海的北沿、后海的南沿总共18条胡同的地域,就是金丝套区了。
这一带因明代内府衙门曾设“织染所”职掌内承运库所用的色绢,加之生产的金、银丝绦最为著名,便有了“金丝套”的名字。而那18条胡同的名字,我总是数不全的,自然也没有走完的可能性。而只要是走过的胡同,那些名字便过目不忘:大金丝胡同、小金丝胡同、北官房胡同、南官房胡同、前井胡同、鸦儿胡同……这些胡同弯延曲折又互通,只有民居的闲适和安静,静得一声胡同口的自行车铃声都能响彻近遭相邻的胡同。
——姥爷住过大金丝套,现在房子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