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息人物:舒适良——从洛杉矶到北京奥运

(2008-12-09 00:58:19)
标签:

洛杉矶

奥运会

数字

信息技术

体育

it

分类: 信息化与互联网

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中国体委代表团的“汉城——北京”专线,在北京使用的还是自备的“磁石”军用电话,到了汉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临时借用了博物馆的老电话机,方能工作。而当时中国、韩国的程控交换机都已经上马,就是体委的人还不了解新业务,电信人的服务主动性也欠缺。

汉城奥运失利后,中国的《奥运争光计划》和全运战略随即被推出,当然也包括了体育科技与信息化。

1984年,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IBM、惠普等建造的网络,遍布洛杉矶和加州,开创了电子信息网络服务奥运会的先河。中国奥运代表团还包括了一支技术考察队,由国家体委和15所组成,舒适良就在其中。他说,“那次奥运会定位了EMS——电子信息系统”,成为之后奥运会的基本模式,所见所闻都成为今后工作的借鉴。”

 

航天是客观的,有的地方准确的目标,而体育面对的是人,综合性强,难度大。1980年,体委首次引进了微机,舒适良的工作重点就放到了“计算机辅助运动员训练”。

信息人物:舒适良——从洛杉矶到北京奥运

 

上左图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右199011届亚运会,右二为北京市前市长焦若愚)

    1984年在洛杉矶,当时只有数字寻呼机,40个字符难于表达赛事。EMS通过有线、无线网络和14台计算机搭建了一个“网络日志”,利用就近设置的终端,就可以通话、查询。在互联网时代这是很自然的事,而在当时却是一个历史的跨越。亲历体育赛事计算机信息的起源,先进的思想和技术,给了舒适良今后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年设计法则。

    舒适良在体委的第一个应用项目就是“运动员跳跃三维测力系统”对运动员的弹跳力进行力学分析。踏板——传感器、模数转换、计算机,要寻找数学模型进行信号处理。系统用到运动场上,半分钟、一分钟就解决了教练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找到的问题。“双腿”走出第一步,投掷等“单臂”的分析也迎刃而解。

信息人物:舒适良——从洛杉矶到北京奥运

带电缆的起跑器

 

1987年,广州“六运会”,中国首次建立、使用了计算机网络。由于传统观念,还是人工和计算机并列,最后在效率和准确性上计算机都胜出,从此运动会不再配备算盘。

     1990年,北京“亚运会”,他负责亚运村通讯和信息系统,电视墙和人工交换电话。

    信息人物:舒适良——从洛杉矶到北京奥运 

2008北京奥运:鸟巢,田径场上的系统准备,在赛场工具车上,电视墙。

 

舒适良1965年毕业于哈尔滨军军事工程学院自动控制专业。高级工程师。曾于七机部五院(现国家空间技术研究院)计算站从事应用开发,1984年调国家体委。1986年赴美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1988年负责开发国家体委机关办公自动系统。

1984年赴洛杉矶全面考察23届奥运会电子信息系统EMS1989年以EMS为基础参加设计了我国第一个运动会综合电子服务系统并成功运用于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

1990年负责北京第11届亚运会亚运村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服务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兼任亚运村村长助理。

1991年以来,成功完成全国第二届城运会、首届世界女足锦标赛、东亚运动会、第七届全运会的比赛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1996年后从事众多体育场馆智能化系统的咨询、设计、管理及施工。

2006年作为体育场智能化建设专家参加北京奥运会场馆智能化建设,为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智能化建设特聘技术顾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