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疗信息设备单打独斗的弊病

(2008-11-22 20:36:06)
标签:

病人

医院

医疗器械

医疗设备

信息化

弊病

b超

ct

核磁共振

健康

分类: 《信息跨越》和论文

     当今,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各样的医疗设备都实现了信息化、智能化。医生有了门类齐全的设备和流程,这是病人的福气,是医生的幸运。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利弊,医生有了“技术支持”,会不会放松了经验积累和精湛的判断能力,一味等待仪器的判定?

 

  一位肠梗阻病人,到了社区医院,医生先当肠炎给药。病人腹部疼痛难忍,立刻转院到一家著名医院急诊,医院知道是肠梗阻,但看不出起因,采取保守疗法。折腾了三周的20天,病人不能进食只是喝了许多色拉油润滑,实在难于忍耐。最后,采用“微创”打洞观察法,原来是小肠几处粘连。

 

  一位病人由颈下动脉血栓和左丘脑腔梗造成的突发右边身体瘫痪,半边手脚不能活动。至今住院22天,连续检查病因,查证颈部双侧有血栓,还要看肝部是不是也有,要深入检查病因?又要依靠CT为做加强CT,去了两趟放射科,第一次没做成,因为要注射碘造影,病人正在服用的降糖药“格华止”和造影冲突,必须停药48小时后,才可以注射碘。而医生忘记下医嘱了,幸好在放射科发现,还要等两天,负责的医生直向病人道歉。

 

  当然,仪器的作用不容否定,通过先进设备也发现了诸多疑难病症。但是,要是医生都一味等待仪器,让病情自然发展,倒霉的肯定是病人。

 

  早年间,没有这许多仪器设备,内科、外科医生不是同样治病吗?他们如何判断?技术的进步,的确帮助了医生;但是,另一方面,会不会又制约了医生的主动精神,在遗误时间的同时也增加了病人开销。

 

  医疗信息化的实施,绝对不能单纯引进信息技术支持的高价设备,而要同步,硬件、软件和疾病资源一起进行。否则,被生产商和他们的“回扣”误导,安装大批医疗设备,病人成为医院的“人质”,检查做完了,钱花了,病情也恶化,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信息化如何与医生、病人“协同”?在美国,一个专门为居民设计的叫RAI的“居民病患评估”信息系统,方便病人就医,指导医生用药,监管医院收费。在这套系统的管理下,尽管有15%的医院因为违规而被关闭,但美国医疗社保体系从此强壮起来。

 

医生在把病人症状输入系统,随后就能得到一个评估表。应该经过哪几个检查,是否需要开刀,要经过几级的手术、几级的病房、几级的护理,用什么药和到最后一共需花费多少钱?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会在评估表中体现,供医生参考。如果医院不按这个评估表给出的疗程来治疗Jason的话,相关机构就可以对医院进行管制,社保机构也可以拒付医疗费用。

 

  还有一种在线药品订购系统“,医生输入药方,反馈信息会确认或警告。如提示“患者正在服用抗抑郁病药,你的处方与其联合用药会给患者带来巨大风险。”

   “医生在治疗中基本会遵照RAI系统给出的流程,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可以集体讨论,更改流程。RAI之所以权威,是因为它有足够的数据来做判断。”

 

   2007年为止,全球一共有11RAI系统,每个系统都因国情的不同而处在不同的阶段。一个成熟的RAI系统应该包括最小的数据套件(MDS)表格、使用手册、触发器、临床护理评估协议、状态和支出的测量。

 

   国际RAI的组件是:国际RAI显示、家庭护理、互助生活、长期的护理设施、减轻痛苦的护理、剧痛的护理、剧痛之后的护理、精神健康、社区精神健康、残障人士和失聪人士的护理等。

 

现在提倡小病进社区医院,RAI是让所有老百姓建立一个病例档案的最好方法。社区医院是资源一个小系统,但每一个社区医院里都有该社区居民的医疗档案,并且拥有统一的接口,可以直接接入大型医院信息系统。当然社区医院也可以进入大医院的系统,就可以充分利用医疗资源了。我们有了数不胜数的种种网站,能不能弄点投资,先把一些社区的多发病等医疗信息早日汇集起来,让病人\医生参考呢?

 

  其次,在药物控制方面,RAI可以评估出医生是否乱开药,医院是否乱收费。针对病情,系统能评估出来建议用药,这对于政府打击少数医院存在的高价黑幕,是一个强有力的手段。

    美国每年因为信息匮乏、违反药物配伍禁忌导致7000人死亡;由于医院医疗事故每年导致98000人死亡。证据显示适当的技术可以降低死亡率;医院电子处方系统的应用可以降低80%处方错误率。在过去4年中,使用了RAI的哈肯萨克医院患者死亡率下降了16%

 

  但到目前为止,医院只能把所获资金投到类似于建造医院新大楼、购置昂贵设备等高价项目上。对于信息技术投资,也还是硬件设备先行,资源整理虽然在做,相对仍然缓慢。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常见病的病人,在医院也要通过CTB超、核磁等等的“检测胡同”慢慢前行,花钱还是小事,耽误时间,病情恶化算是倒霉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