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计算机和人才的起源

(2008-10-10 22:34:21)
标签:

计算机

电子管

同学

有线电厂

738厂

实习

杂谈

分类: 计算机史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二机部和科学院决定,利用计算机训练班的技术力量,仿制苏联Μ-3小型电子管计算机和Μ-20(后改仿БЭСΜ-Ⅱ)大型电子管计算机,分别定名为103104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

 

试制工作于1957年下半年始,由科学院计算所与二机部所属生产自动电话交换机的北京有线电厂共同完成。103机的负责人是莫根生,张梓昌;104机的负责人是吴几康,张效祥。有线电厂生产负责人为顾存俊、陆学逊,103组钱基广,104组任公越。

 

103机于1958年在北京有线电厂加工零件, 61日,装焊完毕,运到刚建成的科学院计算所大楼(在此以前是在西苑旅社办公)二层103机房里组装和调试。81日进行公开表演运算。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劲夫宣布:我国“有了”计算机。

中国计算机和人才的起源

中国计算机和人才的起源

 

 

 

西苑饭店的纪念碑

中国计算机和人才的起源

 

 

北京有线电厂(738厂)参加中国首台计算机103104机试制的大部分技术人员,当时还未分开成二个设计室。在厂内合影。前第二排中间是室主任钱基广

中国计算机和人才的起源

 

 

738厂技术情报室为奖励计算机设计科的‘先进兼职情报小组’,摄影留念。

 

 中国计算机和人才的起源

北京航空学院高班计算机专业学生下厂实习结束,拍照留影。

 

 

   时间在19617月。后第二排中间梳辫子的是朱淑桃老师(正在美国,不忘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其他老师有金惠华(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容错计算机,分布式计算机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主讲《接口与通信》、《容错计算机原理和系统》课程。他主持研制的“四余度飞控容错计算机原理试验样机”及时提供给飞机总体所进行十号飞控原理性综合试验。主持研制的“非航空电子模拟综合装置(NASI)已用于十号NAMP验证和系统综合,荣获航空科技进步二等奖,型号研制三等功。他在实时嵌入式应用硬软件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用于航空、航天和工业控制里的许多项目中。),田子钧老师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